張婧 廖曉琴 黃樂華 毛艷秋

【摘 要】目的:調查分析該起流行性腮腺炎暴發疫情流行病學特征,為學校疫情的下一步防控工作提供依據。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學的方法對2018年3月26日至5月27日發生在貴安新區某小學的流行性腮腺炎暴發疫情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該起疫情共發病38例,歷時62天,波及6個年級6個班,罹患率13.06%,發病時間集中在4月11日和4月12日,占發病總數的55.26%,發病年齡為6-11歲,男女性別比為1:1。結論:學校晨午檢、因病缺課追蹤工作落實不到位和接診醫院網報不及時是導致該起疫情暴發流行的主要原因,學校應嚴格落實晨午檢和因病缺課登記,做好患病學生的隔離并做好全校師生的傳染病防控知識宣教工作。
【關鍵詞】流行性腮腺炎;暴發疫情;流行病學特征;調查與分析
【中圖分類號】R876【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7-202-02
2018年3月,貴安新區某小學發生一起以發熱、腮腺腫脹為主要特征的暴發疫情,貴安新區疾控中心會同貴安新區社管局、湖潮衛生院工作人員前往現場開展了調查和處置,分析該起暴發疫情的流行病學特征和傳播因素,探討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控制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疫情資料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 》中“傳染病報告信息管理系統”中該校的發病數據和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結果。
1.2 病例定義 2018年3月26日至5月27日期間,發生在該小學符合流行性腮腺炎診斷標準(WS 270-2007)所有的臨床診斷病例。
1.3 統計方法 采用 Excel 2016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該小學位于湖潮鄉某村,設有7個年級,7個教學班,共有學生291人,教職工16人,校醫由附近村村醫兼任,每周到校進行兩次巡查。學生來自該村及周邊地區,無住校生。學校近期無大型集會、外出及免疫接種史。該校自2018年3月26日出現首發病例起,止2018年5月27日,共發生流行性腮腺炎臨床病例38例,罹患率為13.06%。
2.2 流行病學特征
2.2.1 疫情概況 2018年3月26日起,該校學前班陸續出現流行性腮腺炎散發病例,2018年4月19 日和4月24日清鎮市某醫院分別網報該校流行性腮腺炎臨床診斷病例5例和23例(清鎮市某醫院網報發病時間為4月18日和4月22日),使該起疫情變為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的聚集性暴發疫情。新區疾控經過現場流調核實發現,這28名患病學生的實際發病時間與網報不相符(實際發病時間集中在4月11日和4月12日),詳見圖1。該醫院集中上報該校流腮病例系因報卡醫生不熟悉傳染病卡片上報規范和流程所致。在對該校采取通風、消毒和停課等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止2018年5月27日,該校共發生流行性腮腺炎臨床病例38例,無重癥和死亡病例出現。
2.2.2 時間分布 38名病例發病時間集中在4月11日和4月12日,占發病總數的55.26%,詳見圖1。
2.2.3 班級分布 病例分布在6個年級6個班,其中五年級14人、四年級8人、三年級6人,學前班5人,二年級4人和一年級1人,分別占發病總數的36.84%、21.05%、15.79%、13.16%、10.53%和2.63%。
2.2.4 人群分布 發病的38例病例年齡分布為6-11歲,性別分布為男性17人,女性17人,發病的男女性別比為1:1。
3 控制措施
為控制疫情擴散蔓延,新區疾控協同貴安新區衛計局、社管局和湖潮衛生院對該校提出以下防控措施:
3.1 隔離治療傳染源
3.1.1 所有確診學生居家隔離治療21天,復課時需持湖潮衛生院出具的復課證明經校醫檢查無異常后方可到校上課;
3.1.2 要求該校學前班自4月9日起停課21天,二年級至五年級自4月25日起至少停課一周;
3.1.3 要求學校暫停一切公共科目和集體性活動。
3.2 嚴格落實晨午檢、因病缺課登記工作。學校必須追查到患病學生詳細病名,如為傳染病應及時按相關要求進行隔離治療。
3.3 做好教室及公共場所的消毒和通風換氣工作。
3.4 加強傳染病宣傳教育工作。
3.5 可建議家長在知情、自愿和自費的前提下帶孩子去轄區衛生院接種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4 討論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好發于冬春季,具有潛伏期長、隱性感染率高等特點,主要發病群體為兒童和青少年。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尚能侵犯神經系統和各種腺體組織,引起腦膜炎、睪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1-2]。從本起疫情來看,首發病例出現后,未能引起學校的足夠重視,學校也未嚴格落實晨午檢及因病缺課登記制度,且清鎮市某醫院接診該校大量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后未及時進行網絡直報,致使疫情監測人員不能及時發現病人,兩個因素共同導致該校傳染源未得到及時發現和隔離治療,雖然新區疾控及各部門介入后采取多種措施控制疫情蔓延,但因部分學生已處于流行性腮腺炎的發病前期,最終導致全校除六年級外均有學生發病,本起疫情歷經62天才結束。
通過本起疫情的調查處理總結,提示以后的工作中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學校應重視傳染病的管理工作。建議學校為傳染病配置有醫學背景的專職人員或校醫,并做好各班每日晨午檢及因病缺課登記,發現傳染病疫情或有相同癥狀的學生異常增多時,校方應及時將患病學生隔離并報告屬地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二是學校應加強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三是學校應做全校好日常的開窗通風及公共區域的日常消毒工作。四是學校可建議學生家長在知情、自愿和自費的前提下帶孩子去轄區衛生院接種疫苗相關疾病的疫苗,以降低感染該種傳染病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WS 270-2007,流行性腮腺炎診斷標準[S].
[2]李蘭娟,任紅.傳染病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73-75.
[3]張韻紅,郭鋒,胡燕紅.一起中學生流行性腮腺炎暴發疫情特征與防控對策[J].職業與健康,2011,27(14):1650-1651.
作者簡介:張婧(1984-),女,陜西西安人,在職研究生,主管醫師,主要從事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