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莎
【摘 要】目的:對檢驗科血液標本檢測中常見的誤差原因與改善措施進行分析。方法:納入的106例出現誤差標本都來自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檢驗科,把血液檢驗誤差標本反饋到有關科室中,要求科室工作人員對出現誤差原因進行總結與統計分析,并對出現誤差的原因進行相應的預防措施。結果:106例血液樣本誤差原因分析結果:標本采集、標本檢測、患者自身與標本送檢分別占23.58%(其中抽血時間較長、血液量較少、采血管應用不當分別占8.49%、11.32%、3.77%)、13.21%(其中標本處理不合理、沒有及時檢測分別占5.66%、7.55%)、24.53%(其中沒有提前禁食、處在月經期分別占16.04%、8.49%)、38.68%(其中送檢時間太長、標本和申請單不符合、標本劇烈震蕩分別占29.25%、5.66%、3.77%)。結論:檢驗科血液標本檢測主要在標本采集、檢測、送檢以及患者自身方面出現誤差率較高,對檢測的各個環節加強重視,可使血液檢測誤差率有效降低。
【關鍵詞】檢驗科血液標本檢測;常見誤差原因;改善措施
【中圖分類號】R44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7-227-01
引言
檢驗科是醫院的重要科室,是臨床醫學與基礎醫學的橋梁,主要包括臨床化學、臨床微生物學、臨床免疫學、血液學等,能為臨床疾病診斷、治療提供依據和參考。但是,血液檢驗過程中受到的影響因素較多,如血液標本出現誤差,則會對檢驗結果產生影響,從而延誤最佳治療時機。因此,了解檢驗科血液標本檢測過程中的誤差原因,對臨床制定有效的干預措施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探討檢驗科血液標本檢測中的常見原因及相應改善措施,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的106例出現誤差標本都來自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檢驗科,全部研究對象都滿足常規采血規范,送檢者都在采血前12小時空腹狀態下抽取靜脈血,血液標本采集結束后選擇離心機予以離心處理。
1.2 方法
把106例血液檢驗誤差標本反饋到有關科室中,要求科室工作人員對出現誤差原因進行總結與統計分析,并對出現誤差的原因進行相應的預防措施。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106例血液樣本誤差原因分析結果:標本采集、標本檢測、患者自身與標本送檢分別占23.58%(其中抽血時間較長、血液量較少、采血管應用不當分別占8.49%、11.32%、3.77%)、13.21%%(其中標本處理不合理、沒有及時檢測分別占5.66%、7.55%)、24.53%(其中沒有提前禁食、處在月經期分別占16.04%、8.49%)、38.68%(其中送檢時間太長、標本和申請單不符合、標本劇烈震蕩分別占29.25%、5.66%、3.77%)。
3 討論
為了提高血液標本檢驗的準確性,需要針對上述幾個環節進行針對性的改善。(1)血液標本采集中存在的問題:標本量少、真空管不符、未搖勻、采血方法不當是主要的因素,為此在采集血液標本時要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準確把握采血量,并在采血前要做好采血器、真空管的檢查,確保完好、干燥、清潔方可使用,避免發生標本污染,并且要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出現溶血、凝血情況。(2)標本送檢問題:采血后要盡快送檢,避免標本久置引起相關物質變性,并且在運送過程中避免劇烈震蕩,防止出現標本溶血。(3)檢測問題:檢驗人員要嚴格按照標準規范進行,把控好檢驗的溫度、速度、手法問題,避免出現表面活性劑接觸標本導致溶血的情況,針對不合格標本要求重新采集。(4)患者自身因素:采血前要與受檢者做好溝通,交代好采血前的飲食、用藥、女性經期、劇烈運動等注意事項,從而避免血液檢驗結果不準確。
①加強宣傳教育:生化檢驗是醫院的重要檢查方法,亦是臨床疾病診斷的重要方法,檢查前應了解每一位患者的基本情況,包括藥物使用史、疾病史、生理等,盡可能避免生理期進行血液檢查。同時,采血前1d告知受檢者12h不能進食,且避免進行劇烈運動,降低飲食、日?;顒訉ρ簶吮緳z驗結果產生影響。②加強檢驗人員專業技能培訓:血液檢驗專業性較強,對醫生的專業技能要求較高,醫院應結合本科室情況加強專業技能培訓,掌握好壓脈帶的時間;血液標本檢測過程中盡可能讓患者保持平坐,避免造成血液采集量不足。同時,血液采集過程中不能過多,亦不能過少,及時對采血部位進行消毒,降低穿刺部位感染發生率。(3)血液標本采集中的預防措施:血液標本采集過程,對護士的每項操作技能有較高要求,此外,還應該具備認真負責的態度。采血前需對采管針以及試管等有無損壞情況認真檢查,防止標本與空氣接觸。為患者采集血液過程中需保證一次成功,壓脈帶束縛時間不可太長,不可過度拍打穿刺地點,還應該充分避開炎癥或損傷肢體,需盡可能于患者輸液或輸血前采集血液標本。標本采集的血液量應滿足標準要求,不可太多或太少,采集后充分混勻血液與真空試管內的抗凝劑,動作輕柔,不可因加快混勻速度而對真空試管進行劇烈搖晃。(4)血液標本送檢中的預防措施。血液標本送檢后應及時對標本進行檢驗,檢驗時應核對申請單與檢驗內容的一致性,對于不一致的血液標本應返給相應科室作進一步核實。此外,醫院相關部門應成立專人對檢驗科情況進行定期監督,及時發現檢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干預,提高檢驗科運行效率與質量。
綜上所述,檢驗科血液標本檢測中誤差率較高,且原因也相對較多,應根據存在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措施干預,提高血液標本檢測準確率。
參考文獻
[1]蔡蘭.血液標本檢驗的質量控制管理[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16):1984-1985.
[2]李雯宇.降低臨床血液檢驗誤差的關鍵性措施[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12):2198-2198.
[3]滑鑫.血液檢驗標本誤差的原因分析及預防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5):25-26.
[4]陳秀蘭,邱方成.血液標本采集和運送對分析前質量控制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7):85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