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龍 張會美 孫琳
【摘 要】目的:通過合理優化成像環節獲得優質DR診斷影像滿足臨床診療。方法:從技術技師層面和設備層面(人、機)分析影響圖像質量的因素。結果:從技師、設備(人、機)方面分析影響圖像質量的因素提出優化方案。結論:只有技師掌握扎實的攝影技能熟練運用數字影像攝影(DR)系統規范化操作才能保證高水平的圖像質量以滿足臨床診療的需求。
【中圖分類號】R8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7-265-01
引言
數字化X線攝影設備DR(digitalradiography)自上世紀90年代初應用于臨床以來,以自身采用先進的數字化成像技術,成像動態范圍廣、曝光寬容度大、操作簡易、圖像后處理功能強大易傳輸保存等優勢迅速成為各一線醫院放射科主流X線攝影裝備。
DR攝影在醫療質量,檢查效率以及數字化影像的普及帶來長足進步的同時,如何獲得高質量的圖像提高影像診斷準確率滿足臨床診療需求成為放射科技術人員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DR圖像的質量在信息采集、信息處理、信息輸出的各個環節都會受到影響。因此本文將通過DR設備層面以及技師人為因素層面進行分析,探討如何提高數字影像的圖像質量滿足臨床需求,為規范化影像攝影提供一點參考。
1 設備層面DR圖像質量影像因素及優化方案
1.1 設備硬件層面對圖像影響因素
1.1.1 平板探測器 時間分辨率高,曝光寬容度大、校正良好、響應度高、環境要求度低等優良性能是獲得優質原始圖像的保證。
1.1.2 濾線柵 濾線柵具有提高信噪比,使散亂的射線減少的作用。[1]合理運用濾線柵技術直接影響原始圖像圖像質量。
1.1.3 X線球管 小焦點,高熱容量,高轉速、散熱效率高的球管
能夠產生高質量的X線是成像基礎保證。
1.1.4 后處理工作站 a.窗技術,通過調節窗寬窗位達到提高圖像對比度,清晰顯示層次豐富的目標信息。b. 圖像銳化、亮度、對比度、反轉、目標病灶測量、放大、縮小。d.圖像裁剪,排版。影像后處理技術運用是否恰當,將直接影響到影像質量和診斷質量,出現漏診誤診現象。[2]
1.1.5 圖像傳輸 正確的圖像數據格式以及圖像數據完整性傳輸,是滿足臨床診療圖像的根本保證。
1.2 設備參數層面對圖像影響因素
1.2.1 KV、mAs因素 與傳統X線相同,DR數字攝影中KV、mAs也是影響圖像質量的決定性因素。KV增加,射線穿透力增強,同時散射線增加。mAs增加圖像層次信號相應增強。他們會影響原始圖像的亮度,灰度,清晰度等原始數據。
1.3 設備層面提高圖像質量優化方案
1.3.1 DR硬件方面的優化
設備廠家與技師的定期保養和校正保證了圖像質量穩定性。DR設備的定期維護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對設備維護給出幾點優化意見。
a.做好設備的定期清潔消毒工作,防止病人嘔吐物、血液等滲入X線機檢查床腳踏等縫隙造成短路失靈。
b.定期規范化重啟設備清除緩存數據,保證圖像傳輸的穩定性。
c.控制檢查室的溫度濕度保持在平板探測器正常工作的溫度與濕度。
d.定期通風,防止靜電導致的芯片損壞。
e.定期檢查球管入射中心是否與探測器中心一致,做好校正工作。
f.配合廠家工程師定期進行球管X線量的校正。
1.3.2 DR攝影參數優化
合理運用DR設備中自動曝光控制技術(Automatic Exposure Control AEC)降低者輻射劑量,優化攝影條件。DR設備中自動曝光控制技術(Automatic Exposure Control AEC)其原理是通過設定不同探測區域,在曝光前精確測量穿透患者到達探測器的劑量,當達到屏幕——膠片聯合使用的預定劑量是自動關閉X線系統[3]。AEC可以達到自動控制曝光劑量得到良好對比度的圖像的同時間接減少被檢者的受照射劑量。但并非所有X攝影均適合使用AEC,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2.1 技師層面對圖像質量的影響因素
a.技術人員態度不端正,攝影技能不過關,體位擺放不規范,中心線未對準攝影位置中心線。
b.缺乏基礎影像診斷技能,不能明確攝影要點。
c.與病人、臨床醫師以及診斷醫師缺乏有效溝通不能明確病人攝影目的。例如膝關節角度測量以及置換DR攝影。
d.過分依賴后處理工作站,攝影位置不規范通過后處理工作站進行過分對比度調整,裁剪、修圖。
2.2 技師層面對圖像質量控制的優化方案 為保證工作忙而不亂,保證攝影質量把好攝影圖像質量關。優化方案如下:
a.做好DR設備的日常維護、清潔、保養。做好檢修記錄,責任到人做好交接班記錄。
b.強化規范化攝影意識,在攝影過程中,要求技師規范化擺位,嚴格按照中心線對準入射中心,遮光器視野以及自動曝光控制合理使用。
c.加強技師與患者,臨床、診斷醫師的業務交流,組織培訓,明確攝影目的。
d.熟練掌握合理利用圖像后處理窗口技術,不能盲目依賴設備強大的自動化功能。
e.利用好數字圖像檢索與存儲功能,質控小組定期進行技術讀片和質量評比查缺補漏,取長補短,做好業務知識培訓把好圖像質量關。
f.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杜絕重復曝光,減少患者不必要的輻射。注意攝影中心、對比度調節、轉換灰介量、處理等避免造成廢片[4]。
總結
優質的直接數字化攝影DR影像必須具備斑點小、密度適中、對比度好、邊緣銳利等特點[5]。以往,一個攝影位置的擺位是人體解剖學角度設計的,這已經是幾十年沿用的常規?,F在,我們認為在新的成像原理的指導下,應賦予體位設計更深刻的含義,即根據臨床診療的要求在能夠發現顯示病變部位的同時還必須以最高的質量反應在影像上。明確攝影目,正確掌握攝影技巧的熟練地運用直接數字化(DR)系統,充分發揮設備的強大功能使影像信息最優化仍需要臨床醫生、影像診斷醫生、以及一線技師共同的努力。
參考文獻
[1]焦永春 王燕平 影響數字化X線攝影圖像質量的因素探討[J]中國醫學裝備2011年11月第八卷11期19
[2]陳葆宏,余建明 劉學工 黃學貞 劉剛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協和醫院放射科2005
[3]周玲 張玲 鄭敏 邢國泉 淺談DR圖像質量控制
[4]丁玉虎DR攝影的質量管理與質量控制[J]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2006 4(5):394
[5]倪啟義 直接數字化X線攝影的圖像質量分析[J]現代醫學2008年8月第36卷第4期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