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術玲

2016年5月,遼寧省莊河市代表大連市成功入圍國家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四年來,在這場城市建設理念的變革中,莊河市積極破解民生難題,不斷提升生態環境品質,大力推動一以貫之的“生態立市”發展戰略走向縱深。
完善頂層設計 推進“海綿城市”快速落實
莊河市建立“領導小組、海綿辦”兩級決策機制,形成了“領導小組決策+海綿辦統籌協調+技術團隊指導+現場包干負責”的管理體系,確保各級任務得以落實。采取“小政府、大服務,企業化運作”管控模式,引進技術咨詢、商業咨詢、社會資本等高水平機構和企業解決人才、技術力量短缺等問題;探索項目打包集中審批制度,提高決策效率;編制海綿城市各類規章制度及技術規范,形成海綿城市建設管控的長效機制。
因地制宜創新技術 “海綿城市”建設初見成效
作為北方地區的試點城市,莊河面臨冬季封凍、施工期短、融雪劑污染等難題。技術團隊探索應用冬季鋪裝施工技術、低維護成本植物技術;創新提出容積法、棄流法、管理法等七種不同的融雪劑控制措施;提出無融雪劑使用方式除雪,采用“機械除雪+堆雪”的模式,在道路、綠化、公園水系等公共空間內規劃預留堆雪空間“管理積雪”,并使融化雪水成為該區域春季補水方式之一,為北方寒冷地區海綿城市建設提供了有效示范。注入“海綿基因”的各大片區各具魅力。第一匯水片區“以水定城,以水建城”,打造發達的水系網絡、綠地系統和新型水系景觀。而將軍湖片區采用“豎向、調蓄綜合控制的無泵站排水系統”,建有超標雨水的行泄通道,以及可匯入雨水的調蓄水體,經受住了50年一遇大暴雨的檢驗,是北方沿海城市低平地區海綿城市建設的典型案例。第五片區的設計采取“綠色”草溝與傳統“灰色”雨水管線相結合的方案,主干路上設置雨水管網,支路上建設草溝的新型排水系統,中心區域因地制宜打造了極具特色的“彈性水公園”,是風暴潮災害的第一道防線,也是城市中一道最靚麗的風景。
高質量推進 “海綿城市”提升人們的幸福指數
四年來,海綿城市新建改造道路79公里;鋪設中水管網15.9公里、污水管網88.8公里、全市污水主管網實現全覆蓋;新建改造廣場4個、停車場17個、建設小區30個;新建明暗渠7.7公里、疏通暗渠13.3公里;新建濕地公園425畝;莊河、小寺河、鮑碼河水環境得到全面治理;2018年首次吸引近千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遺鷗在莊河過冬;2019年夏具有生態環境指示性作用的世界瀕危物種黑臉琵鷺,在莊河種群數量達到創紀錄的165只。同時,莊河城市基礎設施大幅提升,應對洪澇能力日益增強,水環境明顯改善,生態品質逐步提高,綠色發展理念得到了升華,使莊河市民能夠“居鬧市而享自然之美,不出城而獲山林之怡”,人們的幸福指數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