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茜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的國有企業在國家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新常態下,為保證國有企業的健康穩定運營和長遠發展,國有企業應根據企業的實際狀況設立紀檢監察組織,并充分發揮其監督監察職能,保證企業高效且廉潔的運行,從而為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管理保駕護航。文章結合過往經驗及實際情況,對如何切實發揮國有企業紀檢監察組織的監督作用進行分析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國有企業;紀檢監察組織;監督監察作用
在從嚴治黨的大背景下,推進企業內部紀檢監察特別是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是新時期企業發展的內在需要。國有企業內部的紀檢監察組織是由企業黨組織及行政組織組建成立,是全面從嚴治黨在基層的延伸,更是企業健康運營的保證。其作用在于檢查企業負責人的各項決策是否科學合理,督促企業負責人認真貫徹和落實黨的路線方針及國家政策法規,把握企業運行的“航向”。輔助企業領導人做出正確的企業生產經營決策,同時,該組織還有監察企業黨風廉政建設的任務和使命,避免企業內部滋生出腐敗現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為一種法治經濟,更需要紀檢監察組織切實發揮出紀檢和監察兩項職能,通過執紀和執法兩種手段,為企業的穩定運營保駕護航。
一、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的重要性和現狀
首先,在市場經濟的變革下,國有企業也應當對自身機構和體制進行相應的改革。在改革過程中,由于沒有前輩經驗借鑒和指導,因此會遇到諸多問題,一旦處理不好就會對企業的正常運行造成影響,此時紀檢監察組織就要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確保黨建工作的順利推進,樹立清正廉潔的黨風政風;其次,部分國有企業在執行“三重一大”決策制度、進行招投標、物資采購以及財務管理方面尚存在漏洞,容易滋生腐敗或被不法分子利用,對企業和國家造成經濟損失,因此需要監察組織的監督;最后,部分企業過于重視經濟方面的發展,忽略了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使得企業內部的紀檢監察機構形同虛設,不能很好地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導致紀檢監察組織的職能無法完全發揮[1]。
二、影響國有企業紀檢監察組織職能作用發揮的難點問題
(一)國有企業紀檢監察組織機構設置不合理
雖然多數國有企業內部都有設立紀檢監察組織,但卻沒有從企業的實際需求出發,也沒有結合企業的生產和經營特點,只強調執紀職能,執法職能沒有有效發揮,使得監察工作具有片面性。另外,部分國企內的紀檢監察組織和經濟審計以及合同審計是分開的,成為一個獨立的、單一的部門,專職紀檢人員由于缺乏企管、財務、法律、審計等業務素質,導致所展開的各類紀檢監察行為也只是對企業的表面問題進行處理,而無法深入到企業內部,對于隱患問題更是難以發現和處理。在不合理的機構設置的影響下,監察工作也不具備技術基礎,無法很好的對各類賬目、合同以及檔案進行檢查,監察組織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也會受到影響,有違監察組織機構設立的初衷。
(二)國企紀檢監察組織的權限不明
目前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對于國有企業內部紀檢監察組織的權限并沒有明確的界定,企業內部也沒有類似的條文和條款,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國企內部的監察組織機構只能參照國家的紀檢監察組織權限展開工作,但由于國家監察組織與國企監察組織的監察對象并不同,在實際的監察中工作形式和工作內容更是千差萬別,導致國企內部的監察組織的手段較少且措施不夠有力。同時,由于干部管理權限的問題,致使在實際監督工作中,相比對下一級的監督,往往在同級監督上力度不夠、底氣不足。只能借助外力來完成自身職責范圍內的工作,比如取得企業黨政一把手的關注、支持和親自督促,或是得到上級紀委的有力支持才能更好的完成監察工作,否則就會處處受制,使得這個組織“空有名頭”而無“實權”,難以切實發揮出紀律監督檢查的作用。
三、強化國有企業紀檢監察組織監督職能的幾點建議
(一)改變國企紀檢監察組織機構的設置形式
首先,可將國企內部執行紀檢和監察的部門進行整合,對職能相近、手段互補的組織或部門進行統一管理,如審計室、監察室、紀檢委等等,形成一個全新的、效率更高的紀檢監察組織,組織下轄設置各部門即可。要明確各部門的工作目標以及整個監察組織的工作目標,各部門在展開各自工作的同時也要向著總體目標努力奮斗。在整合工作的情況下,能夠有效提高監察效率,精簡工作環節,避免出現以往相互推諉、相互扯皮的現象。其次,可通過制度明確企管、財務、法律、審計、組織、人事、安監、工會、信訪等既是業務部門又是監督和被監督部門,把監督力量凝聚起來,在工作中,協作配合、互通有無,廣泛搜集問題線索,有效開展監督監察。最后,為將紀檢組織的監督作用不留死角地輻射到基層,就要堅持“隊伍延伸到哪里,監督就覆蓋到哪里”的原則,按支部配備紀檢委員,且紀檢委員必須來自于該班子成員,確保有一定威信和話語權,也要充分發揮群眾監督的作用,按支部合理選任黨風監督員,“兩員”與企業的專職紀檢組織在工作中,互通有無、溝通交流,上情及時下達,下情隨時上報,形成自上而下一套完整的、有效的監督體系。
(二)為國企紀檢監察組織行使監督監察職能提供制度保障
結合國有企業的實際需求,參照國家紀檢監察組織的工作權限,合理制定適用于本企業的監察章程。國企內部的紀檢監察組織在現有的監察權限基礎上,應當適度進行拓寬,使之能夠更好地履行監察職責。首先,要通過制度明確紀檢組織對于企業的經營戰略、干部任用以及大額資金支出項目等“三重一大”決策事項的決策過程及實施進度有權進行全程監督,從而確保重大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完善決策漏洞,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決策作出不良利于企業長遠發展的事情,保證決策的順利實施,發揮出決策應有的作用。調查權作為國家紀檢監察體制改革之后紀檢監察組織被賦予的一項新職能,既體現了監察組織的工作性能又體現了工作職責,為使調查權的行駛更具備獨立性和權威性,使紀檢監察工作不被繁瑣的工作流程、層層“關卡”的設限以及相關人員的“推諉”和“不配合”等負面因素而削弱,就亟需要通過權威而合理的制度對調查權的行駛予以明確,從而為監察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基礎保障,促進紀檢監察組織有效發揮整頓企業風氣、維護黨紀嚴肅性、捍衛紀律威嚴性的作用,將違法違紀行為扼殺在萌芽狀態,確保企業的健康發展;最后,就是紀檢監察組織要具備一定的經濟處罰權。紀檢監察組織在履行“問責”和“處置”的過程中,發現或是經舉報有中層管理人員及以下工作人員,對企業的正常運營造成了經濟上的損失,或是在工作過程中有非法所得,監察組織有權直接進行處罰或者沒收。可以現場直接處罰,也可以在當月工資中扣除,同樣無需上報管理部門,但事后要做好報備工作。經濟處罰權作為加強監察組織執行權力的有效措施,具有較大的威懾力,能夠規避掉部分不良行為,使檢察權力能夠得到更加有效的實施[4]。
四、結束語
通過對紀檢監察工作現狀的思考,通過監察體制改革后的觀念轉變和制度的保障,促進國企紀檢監察組織職能的有效發揮,能夠對企業的健康有序發展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國家和社會的經濟建設做出更大貢獻,應值得各企業重視。
參考文獻:
[1]李茜.淺析加強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建設的幾點思考[J].各界,2019 (12):26-27.
[2]宋志華.新形勢下做好國有企業黨建與紀檢監察工作融合的思考[J].現代企業文化,2019 (18):11-12.
[3]王義成,羅麗秀.淺析國有企業如何做好紀檢監察工作[J].環球市場,2017 (1):178-179.
[4]鐘海燕.淺談紀檢監察機制中民主集中制原則的運用[J].決策探索 (下半月),2017(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