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客觀、理性地探討“老年人是家庭、社會的負擔”這一論斷的合理性,也籍此呼吁人們關注老齡化問題,關愛老年人。
關鍵詞:負擔;負效應;正效應
人口老齡化是二十一世紀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它是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產物,也給世界各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等各個方面帶來極大的挑戰。我國是人口大國,老齡化課題更復雜,也更嚴峻,“老年人是家庭、社會的負擔”這一論斷引發出人們更多的憂慮。本文旨在客觀、理性地探討這一論斷的合理性,也籍此呼吁人們關注老齡化問題,關愛老年人。
一、老年人問題的負效應
人口老齡化和老年人問題客觀上對我國穩定、可持續發展帶來了諸多挑戰:改革開放所取得的經濟成就得益于勞動力成本低,而人口老齡化則不但抵消了這種人口紅利,還造成了“更少的勞動力撫養更多的老年人”這一現實問題,對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文化建設、和國防安全等都帶來了種種挑戰。
當今社會人們不再容忍種族歧視或性別歧視,而年齡歧視卻極少受到人們質疑。年齡歧視基于年齡,對年長的人抱有偏見和刻板印象,它傳遞出這樣一種負面的態度:老年人不太有價值,理應低人一等,受到不平等待遇。這種態度通過父母、媒體與社會耳濡目染間傳遞給后代:老年人是累贅,要人照顧,人們要為他們付出很多。老年歧視為更具破壞性的社會主張提供了合理借口,以保持生產力為名將人們推出勞動力市場,忽視老年人的需求和生活質量。
認為“老年人是社會或他人的負擔”本身就是一種“老年歧視”,這種無形的歧視自始至終都在無形中傳播,深刻地影響著人們對老年人的認知,也波及老年人的自我定位和生活質量。
我國經濟改革成功所帶來的全社會公認的經濟決定論,導致了各年齡群體,包括老年人自身,都有貶低老年人價值的傾向,視老年人為社會負擔。然而,人們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改革開放成果也有老年人的參與、貢獻,甚至犧牲。社會應將老年人看作積極的參與者、貢獻者,而非負擔。
二、老年人問題的正效應
社會政策不同于推動社會進步的經濟政策,它是解決社會問題的工具,其對象是被視為缺乏自立能力、需要扶持的弱勢人群,其中的老年人自然就被看成社會負擔:一方面,他們沒有生產活動的能力;另一方面,他們消耗有限的社會資源。
但是,經濟導向的考量,使人們忽視了老年人在家庭、企業和社會所發揮的關鍵作用:照顧家人,家務活動,企業、行業里的專家、顧問,社區志愿者服務等,這些有價值的貢獻無法用經濟尺度衡量,卻能加強家庭的紐帶,保持企業的傳承,穩固社會的根基。
老齡化進程帶來了社會問題,也帶來了經濟發展的機遇:老齡產業。作為人口大國的中國,龐大的老齡人口給經濟市場發展新型產業、增加就業機會展現了廣闊的空間與前景。
大部分60歲以上的老年人,仍和中青年人一樣,富有活力和積極性,可以全方面參與經濟、社會活動,并未成為社會負擔。老年人群體中同樣蘊含著豐富的人力資源,那些知識淵博、經驗豐富、富有活力與和創造力的老年人參與力所能及的工作,發揮余熱,既能彌補人力資源的不足,也可以將老齡化壓力轉化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
三、中國老年人現狀
在老齡化進程中,我國老年人的生活現狀喜憂參半:總體來說,他們的經濟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受教育程度有所改善,但存在時代特征的分層現象;伴隨著小康生活和時代發展,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與子女分居,老年文化生活也有起色,但處于初級階段,屬于基本的生存型,老年人的孤獨、抑郁問題日益嚴重;城鄉之間、性別之間、細分年齡之間、受教育程度之間,不同的老年人群體,其福利差距極為不合理;老齡化社會的法制、設施落后,老齡意識、老齡產業及其人力資源與老齡化需求嚴重脫節;獨生子女政策的負效應在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進入老年之際初現端倪,家庭、社會的重幼輕老風氣令人憂慮。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06年11月,加拿大參議院成立老齡特別委員會,隨后發布了第一期、中期、終期報告,分析了加拿大人口老齡化的態勢與未來發展路徑,其中終期報告提出:人口老齡化是好的社會現象,老年人對社會有貢獻、有價值,而非社會負擔,應被視為國家富強、充滿活力的一部分,政府、社會應為他們有尊嚴的生活提供必要服務,后代才能受益于有效解決老齡問題;倡議社會成員重新審視對老年人的看法及其社會價值。
老年事務責任部長指出:政府為加拿大老人驕傲,他們為社會做出貢獻,人們應該尊敬、感謝他們。
2010年6月,加拿大保守黨提交了“加拿大老年節法案”的議案:提議將每年10月1日設為國家老年節,營造尊重、愛護老人的社會氛圍,和國際社會共同致力創建老年友好型社會。
西方發達國家比我國更早地進入了老齡社會,也推行了較為成熟的養老保障制度。我們不妨在極速老齡化的過程中,借鑒他們一些卓有成效的經驗,尤其是加拿大提出的“尊重、感謝老年人”的理念,結合國情和現狀,關注、應對老齡化問題,重視、關愛老年人。
正如《2002年馬德里國際老齡行動計劃》所言:老年人不僅有能力改善本身的情況,而且有能力帶頭改善整個社會,從而對社會作出貢獻。前瞻性思考要求我們發揮老齡人口的潛力作為今后發展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中國城鄉老年人基本狀況問題與對策研究課題組.中國城鄉老年人基本狀況問題與對策研究[M].北京:華齡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胡曉紅(1968-),女,職稱:副教授,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外語教研室,研究方向:高職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