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楠楠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科學的核心在于探究,即科學的本質不在于已經認識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科學態度的核心在于探究精神,而科學知識正是科學探究的具體結果。可見科學探究能力是幼兒科學學習的重要內容。
在設計探索聲音的活動時,我首先思考的是關于聲音幼兒可以探索的內容:聲音從哪里來,怎么制造有趣的聲音,怎么控制聲音的大小,如何制作可以發生的樂器,如何讓聲音消失,等等。在和幼兒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在他們的生活經驗中,聲音都是用來聽的。我意識到怎么“看見”聲音這一問題可以拓展幼兒的經驗,讓幼兒自主探究,發現并理解“發出聲音時會產生振動”這一科學原理。
活動目標
1.探索聲音的形成,了解物體發出聲音的同時會產生振動。
2.嘗試設計 “聲音追蹤器”,并使用“聲音追蹤器”感知聲音。
活動準備
1.碰鈴、銅鈸、八音敲琴、小鑼、音叉、小音箱,每組一套。
2. 制作“聲音追蹤器”的材料:紙杯、塑料薄膜、橡皮筋、鹽粒等。
活動過程
一、制造聲音:感知物體發出聲音的同時會產生振動
1. 用身體制造聲音。
教師播放音樂《我的身體都會響》,引導幼兒根據歌詞提示用身體的不同部位發出聲音,從而引出用身體制造聲音的話題。
師:剛才我們用了哪些身體部位發出了聲音?
師:除了剛剛發出的聲音,你們還可以發出什么樣的聲音?試試看怎么讓聲音延長一點。
幼兒自主嘗試用身體部位發出持續時間較長的聲音。
師:發出聲音的同時,請你把小手放在脖子上,你發現了什么?
【說明】教師觀察幼兒的探索與發現并引導他們在發出聲音的同時摸一摸脖子,感受發出聲音時聲帶的振動。
師小結:當我們說話或者發出聲音的時候,脖子上會感覺到振動。
2. 用各種材料制造聲音。
教師出示碰鈴、銅鈸、八音敲琴、小鑼、音叉等材料,請幼兒任選一樣嘗試制造聲音。
師:剛才我們是用身體發出聲音的,那現在老師給每組小朋友提供了一些材料,請你試試看,可以用這些材料發出持續時間比較長的聲音嗎?
師:摸一摸正在發出聲音的材料,你發現了什么?它們摸起來有什么感覺?
師小結:原來物體發出聲音的同時也會產生振動。
【說明】這一環節只要求幼兒發現發出聲音的時候會有振動,不需要幼兒深入了解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這一科學原理。
二、追蹤聲音:制作“聲音追蹤器”
1.探索“聲音追蹤器”的使用方法。
師:剛才我們發現,不管是用身體發出聲音,還是用其他材料發出聲音,都會有振動。那這樣的話,我們在生活中除了用耳朵聽,還可以怎么發現聲音?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聲音追蹤器”,可是我的說明書弄丟了,你們幫我看一看,這個“聲音追蹤器”是怎么用的呢?
師:請你想一想,怎么使用“聲音追蹤器”,讓聲音的振動可以看得見?
師小結:把“聲音追蹤器”放在正在發出聲音的物體上面,“聲音追蹤器”上面的鹽粒就會跳起來。
2.制作“聲音追蹤器”。
提供紙杯、塑料薄膜、鹽粒、橡皮筋等材料,引導幼兒自制“聲音追蹤器”。
師:請你們仔細觀察這個聲音追蹤器是怎么制作的,然后使用桌上這些材料,制作一個“聲音追蹤器”吧!
三、實驗驗證:使用“聲音追蹤器”
師:“聲音追蹤器”設計好了,試試看,你的追蹤器能把聲音找到嗎?
師:為什么有的“聲音追蹤器”沒有成功?
【說明】部分“聲音追蹤器”可能會因為塑料薄膜沒有繃緊,或者鹽粒放得太多而失敗。教師只需要引導幼兒繼續嘗試調整、驗證即可,不需要幼兒深入了解其中的原理。
師:沒有成功的小朋友再試一試。
活動延伸
請幼兒思考除了用眼睛看、用耳朵聽,還可以用什么方法感受到聲音。
活動反思
首先,活動環節銜接流暢。在活動的第一個環節中,我通過一首奧爾夫音樂《我的身體都會響》引導幼兒一邊用身體發出聲音,一邊進入活動場地,把活動自然地導向用身體制造聲音,讓整個活動過程順暢銜接。
其次,活動中教師關注幼兒的思維特點和學習方式。大班幼兒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這一思維特點會讓幼兒很難理解“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這一科學原理,但是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可以直接感知到發出聲音的同時聲帶或材料的振動。因此第一環節中,我讓幼兒用身體和各種材料制作聲音時,用小手摸摸聲帶或發出聲音的材料,看看會有什么發現。在活動過程中,幼兒發現自己在說話的時候,小手摸在脖子上感覺麻麻的。接著幼兒將這一經驗遷移到用物體發出聲音的環節,發現這些物體在發出聲音的時候也會摸到麻麻的感覺。這樣,通過主動探究,幼兒初步發現了“發出聲音的同時會伴隨著振動”這一科學現象。
最后,活動目標指向科學思維。本活動中教師著重關注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提出猜想并進行驗證。在最后一個環節中,我引導幼兒嘗試使用 “聲音追蹤器” 來感知聲音,看看自己制作的“聲音追蹤器”是否能夠成功地捕捉到聲音的振動,在“試用”不成功時引導幼兒猜想原因。幼兒猜測“聲音追蹤器”不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聲音追蹤器”上面的塑料薄膜沒有拉緊、鹽粒放得太多、追蹤的聲音太小等。于是,我讓幼兒繼續調整自己制作的 “聲音追蹤器”,再次進行嘗試,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培養幼兒的科學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