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歲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迅速成為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嚴重風險。面對嚴峻疫情,習近平總書記直接指揮部署,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果斷啟動了全民性防疫行動。作為參政黨,面對疫情對人民群眾的急迫威脅,民革迅速響應,積極動員,全力投入到這一首要任務中。
迅速響應,積極動員
1月20日,新冠肺炎的傳染病性質被正式明確,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組織各方力量開展防控,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1月23日,武漢市開始對城市交通和人員流動展開全面管制。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民革中央高度關注。23日到25日之間,萬鄂湘、鄭建邦、李惠東、張伯軍等民革中央領導同志接連致電民革湖北省委會,了解情況,為疫區同志加油打氣。同時民革中央也向全黨同志發出號召:鼓勵民革黨員中的醫護工作者、企業家及其他領域黨員,以各種形式積極投身到疫情防控中去。
民革中央的號召得到了廣大民革黨員和各級組織的熱情響應。參與到抗疫工作中的民革黨員幾乎貫穿了各個環節。有地方衛健委負責人、醫院負責人、專家學者、醫生、護士,有深入社區逐門逐戶排查檢測的基層醫務人員,還有教鄉村群眾做好防疫工作的駐村醫生,有的掌握非典的抗疫經驗,有的夫妻雙方都工作在抗疫一線。除了醫務工作者,還有參與研制疫苗的科研企業負責人,自愿將賓館和黨員之家作為接收武漢旅客集體隔離點的酒店高管,有為火神山醫院提供現場管理服務的物業公司負責人,有負責交通樞紐部署道路防疫和保障物資輸送的管理者……除了眾多直接從事抗疫相關工作的黨員,還有很多黨員出于自身的社會責任感,主動采取行動,有的自費采購口罩免費發放,有的購置防護裝備捐贈給醫療機構,有的竭力為抗疫物資的采購和物流搜尋信息、創造便利,有的主動參與社區防控……
2月6日,民革中央發布了《致堅守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前線的民革黨員的慰問信》,贊揚了堅守前線的黨員同志的責任和擔當精神;鼓勵黨員們繼續按照建設“四新”、“三好”參政黨的要求,擔負社會職責,弘揚博愛精神,傳遞正能量,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同時也叮囑黨員做好自我防護,保重健康。
同日,民革中央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按照駐會領導同志的會議精神,對民革全黨的防疫工作作出進一步的全面部署:要求全黨把思想行動統一到中共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工作機制,確保信息渠道暢通,做好黨員和機關工作人員的預防工作;做好防疫相關參政議政、宣傳引導等方面工作;同時《通知》還專門強調,各級組織要關心、關愛抗疫一線黨員,幫助他們解決后顧之憂;各級組織在需要時可以向中山博愛基金會申請提供幫助。
作為民革中央創立的全國性公益慈善組織,中山博愛基金會在抗疫工作中發揮了突出的平臺作用。面對疫情防控需要,應民革黨員的要求,基金會于1月29日公布捐贈賬號,截至2月29日,累計接收捐款1356筆,合計3072.0365萬元,捐助物資價值309.82萬元。基金會對所接收款項物資,快進快出隨收隨用,通過民革地方組織協助迅速投入抗疫一線,并對資金物資接收、使用情況隨時詳盡公示,確保黨員捐贈落到實處。
面對疫情,民革中央祖統工作部門也積極行動起來,利用常年從事祖統工作形成的廣泛聯系,幫助海外華人搭橋鋪路,將捐贈物資輸送一線。疫情爆發以來,亞洲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及其會長吳炳林、歐洲中國留學生創業基金會及其執行會長盧雅娟、世界華人精英聯合會及其主席管必紅、加拿大華商發展基金會主席龐燕都通過民革中央和中山博愛基金會,將其高價采購和由當地華人募集的醫療防護物資運回國內。北京民革黨員郝澤忠和上海民革黨員王娟還全力參與運輸協調,將在加拿大的中國留學生籌集的防護物資、馬來西亞慈濟基金會籌款購買的12萬雙醫用外科手套、俄羅斯華人華僑捐贈的108箱30萬只口罩緊急運抵國內。民革黨員王全組織協調厚樸投資和兆泰集團從日本采購47萬個醫用口罩,匯同日本東京都捐贈的20萬套防護裝備一同運回國內。
民革中央還長期高度關注中醫藥發展,2019年就曾將“中醫藥保護、傳承與發展”列為年度重點調研課題之一。在當前疫情治療尚無特效藥情況下,民革中央也敏銳意識到,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探索具有高度價值。在民革中央辦公廳發布的新冠肺炎防控通知中,就特別指出民革中央將著力支持中醫藥的治療探索。2月11日,應民革湖北省委會請求,按照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的指示,中山博愛基金會向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且采用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頗見療效的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武漢市江夏區中醫院、鄂州市中醫院、黃石市中醫院、荊州市中醫院,定向捐贈110萬元,用于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研究。
凝心聚力,眾志成城
在民革中央領導同志面向全黨發出抗疫號召之后,各級地方民革組織也積極行動起來。湖北、四川、浙江、吉林、北京等各民革省級組織紛紛建立抗疫組織協調機制,并相繼向黨員發出抗疫倡議書,鼓勵黨員相應民革中央號召,服從中共中央決策部署,積極投身抗疫工作中。
在疫情發端和形勢最嚴峻的湖北,省委會由主委王紅玲領銜,迅速成立了省民革疫情工作專班,建立了黨員干部身體狀況日報制度、主委集中在線辦公制度。湖北民革黨員中約有230多名醫療衛生工作者,他們幾乎堅守在抗疫一線,對他們,省委會始終保持關注,隨時幫助解決出現的困難和問題。醫生黨員姜華軍的父母親剛經歷車禍,傷重在床,家中還有不滿三個月的雙胞胎兒女,但疫情發生后,姜華軍始終在一線奮戰,無暇他顧。得知情況后,省委會安排其所在支部的同志幫助照料姜華軍的家人,以解后顧之憂。
面對疫情的緊急需要,湖北省委會主動出擊,聯絡協調各方資金物資。1月30日上午,民革湖北省委會向民革中央、中山博愛基金會請求支援,提出全國物資主要支援武漢,而與武漢毗鄰的孝感市壓力較大。萬鄂湘主席、鄭建邦常務副主席隨即指示:“疫情緊急,同意立即撥付。”中山博愛基金會按照有關程序,緊急撥付200萬元,當天下午即到賬轉付孝感市政府財政賬戶,用于當地疫情防控。通過各級組織努力和黨員的熱心支持,僅到2月2日,湖北省民革組織就已聯系捐款2000余萬,聯系100噸消毒泡騰片,50萬雙一次性醫用手套以及17500只醫用口罩等抗疫物資。
由于疫情突至,湖北各地醫療系統超負荷運轉,全國各地紛紛調集醫療力量支援湖北。在這些逆流而上的英雄中,就有55位民革黨員的身影。這其中還包括民革山東省委會主委孫繼業和民革貴州省委會主委王世杰,他們作為帶隊副省長,與本省援鄂醫療隊一起戰斗在抗疫最前沿。
直面疫情,除了醫務工作者的緊張戰斗,各行各業的通力合作,還需要信息渠道的暢通和人心的穩定。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展開以來,各級民革組織的微信公眾號,網站全部加快了運作節奏,不遺余力傳播防疫常識,報道抗疫進展,宣傳投身抗疫工作的黨員形象風采,充分發揮了信息發布交流,弘揚主流正能量的作用。民革中央微信公眾號在疫情防控時期,第一時間發布來自民革中央的各項信息、中山博愛基金會的各項公示,各地組織各基層支部迅速轉載,確保了中央聲音傳達到每一位黨員。各地民革組織也以微信公眾號為平臺,大力報道本組織內黨員的抗疫作為和進展,振奮人心,鼓舞士氣。從中央到地方,各級組織運用民革e家、微信群等手段,在線工作,確保各級組織在特殊時期的正常運轉。
拾遺補缺,建言防疫
突如其來的疫情是對我國公共治理能力的一個艱巨考驗,防疫工作要求舉國一致,堅決控制病毒擴散傳播,同時也涉及公共衛生、物流運輸、社會保障、教育、經濟就業等無數龐雜細致的事務。在抗疫期間,維護社會、經濟穩定運行,需要匯聚方方面面的信息,科學決策,全面統籌。作為參政黨,積極開展參政議政工作,為抗疫獻計建言、拾遺補缺是民革的重要責任。
在全國性防疫工作展開之初,民革中央就匯聚黨內專家智慧,形成《對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建議》,提出整體統籌協調,合理分配部門職責;規范防控知識的科教宣傳工作;完善統一排查、跟蹤上報,及時隔離工作機制;強化檢測力量配備;建立物流綠色通道,保障居民生活物資和醫用品生產等五方面的對策。
基于對節后復工、人員流動可能造成的疫情防控壓力的前瞻,民革中央在2月3日建言《建議高度重視2億農民工節后外出務工問題》,提出鼓勵農民工就業集中的企業延遲開工,不早于2月10日;對外出務工實行分類管理,疫情重災區要嚴格限制外岀;及時匯總發布信息,提供出行便利;幫助返鄉再就業,對困難群體提供臨時生活補助;提前介入,確保有關企業防控措施完善、落實等建議。
針對疫情中心武漢“封城”之初出現的多方面實際問題,民革湖北省委會主委王紅玲、民革中央宣傳部部長劉良翠聯合提交《武漢市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工作中出現的幾個問題亟待關注》,提出加快防護用具的配備和供給;強化對社區分級就醫和篩查機制的專業指導;增強后勤保障供給;建立心理疏導和事后救濟保障機制;針對網絡弱勢群體健全信息透明和響應機制等多方面的具體建議。民革武漢東湖高新區工委主委李江穎提交了《市人大關于信息專線處理》的建議,提請市政府建立400心理健康高校專家熱線,被武漢市防疫指揮部領導迅速采納實施。李江穎還提交了《啟動移動云視頻信息化功能》的建議,得到武漢移動免費支持,可支持千人在線會議,有效改善了疫情期的指揮溝通問題。
針對疫情期間防疫物資供應、運輸方面顯現出的多方面問題,各級組織和黨員也提出很多針對性的意見建議。民革浙江省委會建言優化口罩選擇、進出口以及安全處置措施,在口罩標準上靈活處置,為生產出口用醫療防護用品的企業臨時備案建立綠色通道,增加產品供給;對于進口的未注冊醫療防護物資,要明確標識,規范標準;加強廢棄口罩等有害垃圾的規范安全處置。民革四川省委會副主委里贊建議,構建國家重大傳染病疫情基礎醫療物資體系,以保障物資供應,并提出明確防疫基礎醫療物資的范圍并將其定義補充和深化。成都民革黨員胡靈之提出建立捐贈資金、物資監督機制,以完善管理、及時公示、接受社會監督。民革浙江省委會主委吳晶,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安華,青田縣疾控中心副主任舒勤芬以及民革四川省委會研究室主任周丹妮等黨員從多角度提出,建立捐贈物資智能管理系統;選擇優質電商、物流企業參與物資接收、倉儲、配送等建議。民革山西省委會主委張復明、民革遼寧省委會副主委岳君年等黨員從物資通行、藥物冷鏈運輸等角度,提出對物資運輸車輛發放專門標志,確保通行;制定藥品冷鏈運輸應急預案,在檢測上采取“一檢多認”等具體措施
在直接的疫情防控措施上,民革組織和黨員也從多角度提出了針對性建議。2月3日,民革吉林省委會提交《關于集中收治新型冠狀病毒重癥患者的緊急建議》,隨即得到中共吉林省委主要領導同志的重要批示。山東菏澤從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的民革黨員宇凌建議借鑒畜禽養殖場的先進經驗,在各個定點醫院入口處增設“霧化消毒間”。為應對公共建筑的防疫,民革黨員、四川大學教授謝凌志提出對辦公、商場、學校等公共建筑開展分級防控措施,建議制定“公共建筑衛生防疫分級防控條例”,并作為常態化措施。民革閬中市基層委員會主委曹芳提出了在公共場所放置鞋底踏墊式消毒墊等一系列公共場所放控細節措施。民革深圳市委會科教文衛委員會副主任李旭春等聯合提交的《關于在深圳建立無人診斷及機器人醫療實驗室的建議》,通過使用醫療機器人節約醫護緊缺資源,減少醫護人員受傳染的風險。民革黨員、清華大學教授林波榮建議進一步室內拓展環境監測系統安裝規模,以幫助研究揭示新冠病毒空氣傳播機制。
針對傳染病防治的長效機制,民革遼寧省委會提出《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國衛生防疫體系建設的建議》,呼吁構建國家、省、市三級新突發傳染病防治、診斷實驗室體系,借助三級實驗室體系建立臨床檢測預警平臺,完善應急處置機制,努力實現新突發傳染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控制。民革浙江省委會主委吳晶建議以生物安全法的制定出臺為契機,規范生物科技倫理體系建設,加強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監管,增強生物技術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加強生物科技倫理的制度化建設。民革安徽省委會副主委周世虹認為,此次疫情暴露出法律、法規、規定相互銜接不夠,以及應急管理體制、機制缺乏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等問題,建議修改完善突發事件應對法和傳染病防治法等相關法律規定,統一制定適應于各級、各領域的標準化、一體化的應急管理和處置規則及流程,并根據突發事件類別和級別,統籌設計、編制應急管理和處置法律指南和技術指引。
圍繞加強醫護人員的履職保障問題,民革濟南市委會常委劉英才、民革黨員汪洋白雪聯合建議修改《傳染病防治法》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明確參與應對疫情醫護人員的表彰、獎勵和津貼標準;同時建議有關部門對所有在抗疫前線的醫務工作者給予特別獎勵。針對抗疫期間醫護人員感染甚至殉職犧牲的情況,民革重慶市委會唐純建議,參照軍人家屬國家優撫政策,對殉職傷殘醫護人員的家屬給予國家撫恤。民革山西省運城市委會主委劉國義、臨猗縣支部主委馬茂紅、吉林民革黨員陳皆欣和賈輝等則呼吁將抗疫情工作中的犧牲人員評定為烈士。就醫護人員關懷支持政策,民革吉林省委會就做好吉林省馳援武漢醫護人員及其家屬關懷工作,提出設立吉林省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專項基金、做好馳援武漢醫護人員返吉后的安置工作、對其子女給予教育優撫政策等建議。民革中央副秘書長兼調研部部長付悅余和民革黨員、上海市稅務局稅收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韓曙聯合提出:借鑒四川等地教育政策,全力保障直接參與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一線醫務工作者、優先安排支援湖北醫療隊全體人員的子女入園入學。
針對假期延長產生的多種衍生問題,民革四川省委會祖統委委員周剛建議延遲復工時間,延長復工期間可按補休或病假事假計算工資,減輕企業負擔。針對節后密集人流對特大型城市將帶來的嚴峻考驗,民革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傅凡、民革中央“三農”委員會委員曾偉建議,臨時取消尾號限行,減少人員聚集,減少公交出行機率。
針對疫情造成開學延遲、帶來的在線教學需求,民革中央“三農”委員會委員劉廣利建議采用慕課和混合式教學平臺,提升在家學習效果。針對在線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民革中央社法委委員張志建議各級教育部門適當限制公辦學校和輔導機構網絡視頻教學時間,嘗試音頻教學輔導,反對各科老師搞形式主義建群布置作業打卡,防止視力疲勞,保持身心健康。民革四川綿陽市委會江油總支四支部副主委劉輝則關注了網絡教學平臺及軟件的審查與監管工作,并提出了加強對網絡教學平臺、軟件和小程序的審查與監管力度的建議。
昂揚精神,共克時艱
作為組織聯絡民革企業家黨員的專門機構,民革企業家聯誼會在抗疫工作中發揮了突出作用,聯誼會企業家黨員對抗疫工作展現極大熱情。聯誼會會長張桂平帶頭,諸多會員企業家慷慨解囊,捐獻資金,采購物資,通過各種渠道支援一線。由于疫情來勢突然,一線物資缺口很大,聯誼會還針對性發出征集抗疫物資供貨信息的倡議,利用企業家的業務和信息優勢,極力提升捐助資金的使用效率。
民革有長期的書畫傳統,也有眾多優秀書畫家和文藝工作者。面對疫情,雖然不能像醫務工作者一樣奮戰抗疫前線,但他們也以飽滿熱情參與到抗疫戰斗中,用創作抒發感情、昂揚精神、致敬一線白衣戰士,激勵大家迎接、戰勝疫情的挑戰,講好眾志成城,團結抗疫的中國故事。
民革廣東孫中山書畫院、民革河北中山書畫院、民革福建逸仙藝苑等很多民革書畫家組織紛紛發出創作倡議,隨后匯集一幅幅歌頌和支持奮戰在疫情防治一線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支援武漢的黨員作品,舉辦了多次以抗擊疫情為主題的網絡書畫作品展,以藝術點亮希望,用藝術致敬勇士。
不只書畫作品,民革黨員還通過歌曲抒發感情,鼓舞抗疫斗志。民革浙江省委會主委吳晶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而作的歌曲《勝利在召喚》:“中國加油,勝利在召喚!中國加油,勝利在前方!沒有克不了的關,堅決打贏家園保衛戰。”歌曲的昂揚精神不僅鼓舞了民革的抗疫戰士,還登上了“學習強國”平臺。同樣登上“學習強國”平臺的,還有民革本溪市委會副主委張麗華的評書作品《米花媽媽》,講述了本溪市南芬區做爆米花、年逾古稀的陳淑蘭老媽媽的感人抗疫故事。民革北京市朝陽區委會文體專委會副主任、中國國際合唱藝術研究會會長海燕策劃導演,浙江民革黨員、作曲家王子瑜作曲,湖北省音樂家協會會員逸麗作詞的《為武漢加油》也在網絡空間上唱響,用歌曲和聲音為武漢加油。
疫情如火,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團結一致,在抗擊疫情的戰斗中必然取得最終的勝利。民革必將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斗爭中全力以赴,貢獻出作為參政黨應有的擔當和作為。
(張棟,民革中央宣傳部干部/責編 劉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