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黔 陳德剛 李發貴 楊明 樊占芬 賴雪梅 敖先鋒 謝家平
(貴陽市白云區醫院內科 貴州 貴陽 550014)
血脂異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目前臨床常規檢測血脂需要在空腹狀態下進行。近年來,研究顯示[1],非空腹血脂檢測較空腹血脂檢測更有助于評估心血管疾病(CVD)的風險,其中非空腹甘油三酯濃度比空腹甘油三酯濃度更能預測未來的冠狀動脈事件且無性別差異。另有研究顯示[2],空腹與非空腹血脂水平對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預測價值具有可比性,臨床開展非空腹血脂檢測便于血脂異常的監測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國內非空腹血脂檢測相關的研究較少,本研究選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內科首次住院的7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不同性別空腹與非空腹狀態下血脂水平的關系,探討臨床開展非空腹血脂檢測的意義,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貴陽市白云區醫院內科收治的7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36例,女性40例。納入標準:(1)年齡>18歲;(2)入院時飲食習慣無特殊改變者;(3)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病史患者;(4)愿意接受非空腹檢測者。排除標準:(1)嚴重消化道疾病影響正常進食者;(2)高甘油三酯血癥胰腺炎恢復期患者;(3)服用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癥的藥物;(4)禁食或服用減肥藥者。其中男性36例,占41.40%,年齡35~93歲,平均年齡(65.92±15.99)歲;女性40例,占52.60%,年齡27~90歲,平均年齡(68.33±13.06)歲,男女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經患者同意。
1.2 方法
患者于就診首日采集空腹肘靜脈血3ml,使用日立全自動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清中TG、TC、HDL-C及LDL-C含量;同日不改變飲食習慣時于進早餐后2小時后任一時點采血化驗。血脂四項值正常參考區間:TC:3.1~5.9mmol/L,TG:0.56~1.7mmol/L,HDL-C:0.4~2.0mmol/L,LDL-C:2.0~3.1mmol/L.
1.3 統計學分析
2.1 男性空腹與非空腹TC、TG、HDL、LDL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女性的空腹與非空腹TC、TG、HDL、LDL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女性空腹HDL-C水平高于男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性別非空腹 TC、TG、HDL、LDL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不同性別空腹與餐后血脂四項水平比較(±s,mmol/L)

表1 不同性別空腹與餐后血脂四項水平比較(±s,mmol/L)
注:*表示與男性比較,P>0.05;#表示與男性比較,P<0.05
TC 4.12±1.21 4.22±1.35-0.649 0.521 TG 1.72±1.23 1.83±1.50-1.222 0.230 HDL 1.06±0.27 1.13±0.29-1.656 0.107 LDL 1.95±0.87 2.01±1.01-0.500 0.620女TC 4.45±1.18* 4.31±0.95* 1.025 0.312 TG 1.57±0.82* 1.52±0.85* 0.402 0.690 HDL 1.23±0.35# 1.25±0.44*-0.486 0.630 LDL 2.00±0.75* 1.94±0.62* 0.979 0.334空腹 非空腹 t P男
2.2 餐后與空腹差值的組間比較

表2 比較空腹與餐后的相關指標D值(餐后-空腹),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
由上表看出:不同性別的TC、TG、HDL、LDL餐后與空腹的差值的差異不顯著,P>0.05。
血脂檢測在心血管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及風險預測中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臨床常規血脂檢測需要患者禁食8~12h的空腹狀態下采血。空腹和非空腹TG水平的升高都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升高相關且非空腹血脂水平對于心血管事件具有更好的預測價值。有研究顯示,餐后脂代謝異常提示人體對脂肪的代謝和清除能力較低,餐后甘油三酯水平與空腹甘油三酯水平無明顯相關性,即使空腹血脂正常的人也可能出現餐后高脂血癥,其患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性同樣較高。另有研究顯示[3],非空腹TG水平的升高與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臟病及全因死亡均具有明顯相關性。2016年ESC/EAS血脂異常管理指南、歐洲動脈粥樣硬化學會和歐洲臨床化學和實驗室醫學聯合會的聯合共識聲明等,建議或推薦大多數情況下使用非空腹血液樣本來評估血脂水平。禁食和非禁食對TC、LDL-C和HDL-C的檢測結果相似。在風險評估方面,非禁食與禁食具有相似的預測強度,在篩查和一般風險評估中可使用非禁食水平。目前國內尚無非空腹血脂檢測的大型臨床研究數據,且國內外研究非空腹狀態血脂檢測的方法尚無統一標準,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兩種:①特定高脂餐后測定固定時間點血脂水平。②日常常規飲食后隨機測定某一時間點的血脂水平[4]。
本研究采用常規測定患者空腹血脂,常規飲食后隨機測定某一時間點的血脂水平的方法。結果顯示男性空腹與非空腹TC、TG、HDL、LDL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女性的空腹與非空腹TC、TG、HDL、LDL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女性空腹HDL-C水平高于男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性別非空腹TC、TG、HDL、LDL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有以下幾個特點:(1)研究對象為非健康正常人群且以老年患者為主;(2)非空腹血脂檢測是在不改變日常飲食習慣的條件下進行;3.研究除考慮排除標準因素外,不考慮其他日常常見生活因素對非空腹血脂檢測結果的影響,使研究結果更具有代表性。所觀測的數據及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男、女空腹與非空腹血脂結果無明顯變化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非空腹血脂檢測可以替代臨床目前所用的空腹血脂檢測,用于老年人、兒童、初次血脂檢測的患者、糖尿病患者、急性冠脈綜合征入院患者及接受穩定藥物治療的患者等人群的血脂監測。從表2結果可以看出,非空腹與空腹血脂四項變化范圍與國外文獻報道非空腹較空腹血脂變化范圍為:TG(+0.3mmol/L)TC(-0.2mmol/L)、LDL-C(-0.2mol/L)、HDL-C值無變化[5]結果基本相符,但不足之處是研究樣本量較少,沒有針對特定人群(合并不同疾病)的空腹和非空腹血脂再進行進一步分類細化研究。
綜上所述,非空腹血脂在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篩查、預測方面價值等同甚至優于空腹血脂,且檢測方便,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