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云輝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領導13 多億人口的社會主義大國,我們黨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重大歷史關頭,黨要統籌全局、抓住并切實用好改革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防范和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黨員干部必須全面提升政治能力。
講政治是我們黨的傳統和優勢。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黨對黨員干部的首要要求,是政治要求;首要評判標準,是政治標準。在黨員干部的各方面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能力。什么是政治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風險的能力,這為黨員干部認識和提升政治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作為黨員干部,不僅要具有在“波云詭譎復雜局面中”,保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把握大勢、全局的能力,還要有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誘惑干擾面前,保持“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政治定力。
旗幟鮮明講政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高舉馬克思主義的偉大旗幟,基于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崇高奮斗目標和特有的先進性與純潔性,對黨員干部提出了講政治的鮮明要求。作為黨的中堅力量,黨員干部在黨中央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和各項工作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重任在肩,黨員干部必須堅定政治信仰,站穩政治立場,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以良好的政治素養和高超的政治能力,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攻堅克難,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朝著黨所引領的方向不斷前行,彰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強大領導能力。
自建黨伊始,率領人民群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就被黨自覺地扛在肩上。1999年來,代代共產黨人接續奮斗,經過革命、建設與改革,將民族復興偉大事業推進到新時代。盡管我國當前“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也更有信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①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 年10 月18 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第15 頁。但無論是國內的全面深化改革重任,還是“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的復雜國際形勢,都對黨員干部提出了更高的政治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一員,黨員干部必須不斷提高政治能力,把握大勢、全局,在復雜多變的新形勢下始終保持政治定力,在攻克前進道路上的“婁山關”“臘子口”的各項戰役中,沖鋒在前,在一些國家所誤判的“修昔底德陷阱”等重大風險挑戰中,打好有準備之戰,保證黨的歷史使命的最終實現。
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自我革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社會革命的前提和根本推動力。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了黨的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統領地位,強調政治建設是根本建設,“政治建設落實到干部隊伍建設上,就要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別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風險的能力”。②《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人民日報》2018 年6 月29 日。為了實現黨以自我革命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社會革命的重大任務,黨員干部必須按照政治建設的基本要求,自覺圍繞黨的政治路線,在政治教育、政治訓練和政治實踐中,不斷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切實做到“兩個維護”,以把握大局、大勢和應對復雜政治風險的能力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進程。
對加強政治能力的必要性認識總體上比較清晰,但尚未自覺地將政治能力作為黨員領導干部第一能力來看待。在對深圳300 名參加調研的局、處(黨群、行政)和黨性班(局級、處級干部混合的專題班)的調研中,學員一致認為加強黨員干部的政治能力有必要,其中認為“非常必要”的占比為84.5%,認為“有必要”的占比為15.5%,沒有一位回答為“不必要”。調研對象給出的理由排名前三的分別是:第一,認為講政治是黨的根本政治屬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應有之義,是干部的重要素質;第二,認為提升黨員干部政治能力建設是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重要途徑,是黨員導干部更好為人民服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實需要;第三,認為提升黨員干部政治能力是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需要,是提高黨的領導水平,確保全黨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保持思想行動統一的需要。從調研結果來看,盡管學員普遍認為很有必要加強政治能力建設,但認為非常必要的占比并未達到100%,說明一些黨員干部還沒有將之作為黨員干部的第一能力、第一素質、第一標準來看待。
對政治能力的相關內容有一定了解,但理解并不深刻。總體上,當前黨員干部對應具備的政治能力、影響政治能力提升的主要問題和主要障礙等的認識相對清晰,比如,在對影響政治能力提升的主要問題和主要障礙的認識上,超過 40%的受訪者提到了學習和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緊隨其后的是政治素養不夠、從嚴治黨不力、擔當精神和工作主動性不夠、執行民主集中制能力不強這幾項,占比均超過被訪的四分之一。但我們也注意到,由于政治內容的豐富性、深刻性和長時期一些黨員干部對講政治的忽視,一些黨員干部對政治能力的理解并不深刻,比如在對“什么是黨的政治領導”“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及政治功能的作用”這些與政治能力相關內容的調研時發現,一些黨員領導干部的認識還不夠清晰。(見圖1、圖2)

圖1

圖2
組織培訓日益規范化常態化,但組織培訓內容和方式有待完善。黨的十八以來,我們黨著力強化對黨員干部的政治教育,組織培訓也日益規范化常態化,但從培訓方式和內容來說,依然存在方式老化,吸引力不強,一定程度上的形式主義問題。從目前的組織培訓方式來看,主要是開會,其次是聽黨課、看電教片,偶爾配合參觀走訪、志愿服務等,學習方式較以前雖有了不少變化,但總體上創新性不夠。一些培訓缺乏對干部需求的前期調研,缺乏對黨員干部認知能力和接受方式的科學分析,培訓既不能做到對黨的理論和歷史的深刻解讀,也不能結合黨內外形勢和實際工作對培訓內容展開分析研討,只是簡單地聚在一起傳達文件,看起來轟轟烈烈,實質上缺乏吸引力,黨員干部很難通過培訓準確把握和深入領會中央文件的基本精神,這無論是對政策的落實,還是對黨員干部政治能力的提升都是不利的。
黨組織政治功能不突出,對黨員干部政治行為的引導力和約束力不強。政治屬性是政黨的根本屬性,政治功能是各級黨組織的基本功能。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基層黨組織“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這一規定明確了各級黨組織今后的工作重點,同時也揭示出各級黨組織存在的普遍問題,即組織力不強,政治功能不突出。當前一些黨組織不能將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自覺結合,組織活動不能很好地服務并促進中心工作;一些黨組織對黨員疏于教育、監督、管理,對群眾也不能切實起到組織、宣傳、凝聚、服務的作用。這些問題反映在黨員干部身上,就是一些黨員干部不重視黨的建設,對黨的教育管理不用心,漠視黨規黨紀,黨的意識弱化,政治責任弱化,自身的榮譽感、使命感弱化,理想信念出現偏差。
黨內政治生活不夠嚴肅,對黨員干部的政治訓練不夠。黨內政治生活是黨員干部黨性修煉的大熔爐,也是對黨員干部進行政治訓練的主要平臺。黨員干部能否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的能力,自覺做到 “兩個維護”,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與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訓練密不可分。從黨內出現的各種問題和黨員干部黨內政治生活的現實表現兩方面對照看,黨內政治生活政治訓練作用未能充分發揮。一些黨員干部不重視黨內政治生活,或以各種理由不參加組織生活,或消極被動參加,黨內政治生活中不敢堅持原則,不敢運用批評與自我批評武器,好人主義、形式主義問題突出,直接影響了黨內政治對黨員干部的政治訓練作用。
政治實踐不夠,保持戰略定力及防范和應對風險能力有待加強。能夠在復雜的政治局勢下保持政治定力,并能有效防范和應對政治風險是黨員干部政治能力的主要內容。從當前的情況來看,一些黨員干部明顯缺乏政治歷練,政治經驗不足,面對復雜局面,缺乏掌控大局與協調四方的能力。由于缺乏充分的政治實踐,他們不知道如何面對挑戰,如何防范風險,更不知道如何才能掌握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對當前改革發展穩定遇到的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 全黨同志要有所作為、有所進步,就要敢于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難,自覺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①《習近平在紀念胡耀邦同志誕辰100 周年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人民日報》2015 年11 月20 日。而我們一些黨員領導干部或沒有基層工作的經驗,或缺乏到艱苦復雜的環境中開展工作的鍛煉,或長期在機關大樓里工作,整天陷入具體的行政事務,缺少與實際接觸的機會,這種狀況導致一些干部缺乏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缺乏與群眾打交道的能力,缺乏建構政治責任心、政治使命感的有效路徑,政治能力長期得不到提高。
馬克思主義為黨員干部認識和觀察世界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黨員干部必須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學習,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做理論上的清醒者,筑牢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根基,提高從政治上認識、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其思想橫亙中國與世界、歷史與未來,體現出高超的思維藝術。黨員干部必須自覺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把握其治國理政的基本理念、思想和方略,把握其從全局上認識、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和思維藝術,不斷提升自身的政治站位,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保證中央決策的貫徹落實。
為了強化黨員干部的理論武裝,從組織層面講,就是要加快學習型政黨的建設,保持組織培訓的常態化,使黨內學習成為習慣、成為文化。同時要通過制度設計使黨員干部愛學、善學。具體來講,組織培訓要在規范化的基礎上,以強化黨員干部政治能力為目標,進一步豐富培訓方式,增強培訓的吸引力;著力解決培訓內容安排上的形式主義問題,增強培訓實效。
黨員領導干部要做到學思結合,在努力掌握黨的指導思想基本觀點、思想的同時,學會結合歷史和現實、國內與國外、理論與實際工作,以“戰略思維觀大勢、歷史思維明規律、辯證思維抓根本、創新思維謀發展、法治思維求善治、底線思維爭主動,以科學思維增強對中央各項政策的認同,以理論自覺推進政治自覺”,①王玉堂:《政治領導力的內涵及提升路徑研究》,《理論研究》2018 年第2 期。自覺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下想問題、做工作。
一是通過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和戰斗性來加強黨員干部的政治訓練。
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主要是通過強化黨內政治教育,增強黨的基本理論、政黨文化和黨規黨紀的引導和規約作用,讓黨員干部在積極健康、常態化的黨內政治生活中,時時接受政治體檢,隨時打掃政治灰塵,增強政治免疫力。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時代性,主要是要積極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推進“智慧黨建”建設,創新黨組織活動方式,使組織活動更加符合黨員干部隊伍結構和接受方式等方面的變化,增強組織活動對黨員干部的吸引力。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原則性,主要是要嚴格按照黨內政治生活各項制度、活動程序開展黨內各項活動,著力克服黨內政治生活不講原則、平淡化庸俗化隨意化的傾向,讓黨內原則帶電生威,確保黨內政治生活取得實效。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戰斗性,主要是要針對好人主義、形式主義等突出問題,通過對制度執行的督導、上級黨組織的列席、對會議的整改通報等方式,糾正黨內政治生活一團和氣、評功擺好、明哲保身的傾向,使黨內政治生活充滿辣味,真正成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陣地。
二是通過發揮黨員領導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強化對黨員干部的政治訓練。黨員領導干部是各級黨組織的領頭羊,作為“關鍵少數”,黨員領導干部在黨內政治生活中的率先垂范對黨員的政治訓練十分重要。黨員領導干部應提高參加黨內政治生活的主動性和責任心,帶頭參加黨內政治生活各項活動,帶頭執行民主集中制,帶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帶頭遵守黨規黨紀,在強化自身政治訓練效果的同時,帶動廣大黨員正視黨內政治生活的巨大作用,積極投身黨內政治生活,在學習思考中加強理論武裝,在組織生活中樹牢黨的使命擔當意識,切實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
考核是指揮棒、方向標,科學的考核任用機制對黨員干部政治能力提升具有方向性激勵作用。從強化黨員干部政治實踐的角度來講,干部考核任用要注意做到三個“突出”:
一是要突出日常考核。黨員干部的政治實踐在日常,黨員干部的考核也要突出日常考核。通過一線考核、科學設置考核指標、跟蹤分析指標運行情況,增強對黨員干部政治行為的常態化觀察和分析研判,保證日常考核的效果。另外,加強對三大作風的要求,同時增加干部基層掛職、調研成效的考核權重。
二是要突出政治標準。要著重提拔重用能夠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做到“四個自信”、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全面貫徹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要增強基層黨組織在黨員干部考核任用方面的作用,將“各級機關事業單位內部干部選拔,須經干部所在黨支部委員會集體研究同意,干部考察應征求考察對象所在黨支部意見”的基本規定落實到位;要加強支部書記述職評議工作,將評議結果與所擔任業務工作的年度考核評優工作掛鉤,促進支部書記切實落實“雙崗雙責”;要堅持服務導向、結果導向,突出群眾滿意度指標,強化黨員干部踐履宗旨意識,積極為人民擔當的意識和能力。
三是要突出政治擔當。當今世界正處于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階段,這樣的政治實踐正是黨員干部鍛煉自身政治能力的大好機遇。為了促進黨員干部的政治實踐,考核任用必須突出政治擔當要求。當前,黨和國家建設的中心任務是改革與發展,黨和國家的各方面工作都要緊密圍繞黨的政治路線展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面對改革發展中的各項難題,黨員干部能否要以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政治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感,勇擔重任,主動作為;能否面對前進中的艱難險阻,始終保持斗爭精神,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和無私無畏的勇氣保證中央的戰略決策的貫徹落實,這些都應成為政治擔當考核的重要內容。
綜上所述,政治能力是黨員干部的第一能力。提升黨員干部政治能力是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黨以自我革命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社會革命的核心要求。黨員干部作為黨的政治領導的具體踐行者,肩負貫徹落實中央大政方針、率領人民群眾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歷史重任。各級黨組織要高度重視黨員干部政治能力的思想淬煉、政治訓練與政治實踐,不斷強化黨員干部把握全局、把握大勢和保持政治定力、應對風險挑戰的政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