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封臣
2020年的大年初一,本該喜慶的日子,可護士愛華卻被男朋友鄭衛國的一通電話惹火了。
“聽說你又申請去武漢了?”
“是啊。”
“你們醫院增援武漢的人員不是昨天就走了嗎?”
“那是第一批。現在武漢醫院人手短缺,我們醫院開始組織第二批援助隊伍。”
“于是你就報名了?”
“嗯!”
“嗯什么嗯?武漢這邊是疫情高發區你不知道?別人躲還來不及,你一個兒科護士跟著人家傳染科、放射科的起什么哄!”
“鄭衛國,你說話過不過腦子啊!誰起哄了!兒科怎么了?兒科護士也是護士!你從武漢被嚇回來,那就抱頭在家貓著,別老打電話到處傳染別人!”
“病毒其實沒信號……”
“我怕你傳染負面情緒!”
“愛華。你怎么就不明白呢。咱倆戀愛五年了,為什么一直結不了婚,還不是我媽覺得咱倆一忙起來都不著家,不適合在一起嗎?上個月,你照顧一個孩子,稍微慢了一點,那家長戾氣多重啊!一巴掌好懸沒推得你閃了腰!為這個事,我媽擔心了好幾天。現在你又要找事!算我求你了,消停消停不行么?”
“鄭衛國,你是不是被隔離得精神紊亂了?我是個護士,救死扶傷是天職。那孩子家長不理解,你也不理解嗎?”
“我不是這個意思。主要是你走了,你媽那邊誰照顧啊?阿姨行動又不便。”
“沒事,我已經給我媽準備了半個月的東西了,半個月后,你也該被放出來了。”
“可、可是,我也沒時間呀……”
“什么?鄭衛國,你說什么?你之前怎么說的?我媽就是你媽,你會幫我照顧我媽一輩子……”
“不是,我不是這個意思,我的意思是說,你不走,你照顧得比我好……”
“行了!別說了!我這邊還忙。掛了!”
“啪!”愛華掉著眼淚掛了電話。
“喂!喂……唉!這不聽勸的人啊……哎呀,這、這可怎么辦!對了!我找你領導去!”衛國從電話簿里找到了一個名字,那是愛華的領導全主任。
“喂?小鄭啊,過年好啊。”
“全主任您過年好、過年好。有件事我想跟您打聽下。 ”
“什么事?”
“聽說你們醫院又組織第二批醫療隊了,愛華提交了申請。我不是反對她去,但她媽媽身體有殘疾,行動不便,離不開人的照料……”
“你不能幫著照料一下?”
“我,我這不是被隔離了嗎?”
“你怎么了?”
“啊,沒大事。前兩天正好在武漢開會,回來自我隔離……”
“哦,身體沒什么情況吧?”
“沒有沒有,好得很,謝謝您關心。”
“那就好,注意觀察,一旦有什么不舒服的情況,馬上報告。”
“這我明白。那愛華……”
“我會勸她的,盡量不讓她參加,讓她照顧媽媽……”
全主任說到這里,眼淚已經下來了。她掛掉電話,歉疚地看了看身邊拿著外衣一直在看著自己的母親。
“媽媽……”五歲的兒子拉住了她的衣角,“為什么你讓人家照顧媽媽,你卻不能在家照顧媽媽呀?”
全主任把兒子抱起來,親了親,“因為有很多的媽媽在生病,媽媽得去救她們……”
“媽媽是超級英雄嗎?”
“對啊,每一個媽媽都是超級英雄。”
旁邊的媽媽說話了,“小寶兒,下來下來,讓你媽媽穿上衣服,她還有事兒!”
媽媽把兒子放下,媽媽給女兒披上了外衣,“為民,外邊冷,多穿點兒,一定多注意防護!”
“媽,您放心吧。只是您這身體還沒好,更得多注意,這些天不要出去,也別讓其他親戚來了。”
“知道了,知道了,都說一百遍了……”
“媽……”
“哎。”
“我……真對不起……”
“傻孩子凈說傻話,你能和媽一起過年,媽就知足了。快走吧,你爸還等著呢。媽媽等你回來!”
小寶兒也跟著說了一句:“媽媽,等你回來!”
“哎!”全主任一咬牙關,忍著眼淚,頭也不回地逃出了家門,鉆進了汽車,向武漢方向飛馳而去。
司機說話了:“你打前站?”
“嗯,其他同事隨后就到。”
“唉!當醫生的真不容易,一年到頭也不得休息。這次要不是你媽得急病,你哪能帶著小寶回家過個年啊。沒想到,還出現了這種情況……不去不行嗎?”
“爸!職責所在,誰讓咱家離武漢近呢。別說我了,我們科室20多歲的小姑娘都主動請纓要去,所以……”
“哦,別說了,爸明白,理解!”
父女倆就這么沉默了下來,沉默了一路。
“閨女,到高速出口了。老爸的車不能進武漢,你怎么進去?”“您不用管我,我打個車就成。”
“現在還有嗎?”
“肯定有!”
“閨女,出發了、到達了都給來個信,開始工作后也注意身體,有空記得給家里個電話,病毒沒信號,傳染不過來!”
父親的一句俏皮話讓沉郁的女兒活泛了些:“知道了老全,好好照顧我媽媽,回見!”
父親拍拍女兒的肩膀:“閨女,老爸為你驕傲!全為民!保護好自己!等你回來的時候,爸還在這兒接你回家!”
全為民用力點點頭,望著緩緩遠去的車影,用力擦了擦眼淚,在寒風中等待進入武漢的車輛,一分、二分……十分、二十分,手凍僵了,臉凍木了,一輛進城的車也沒攔住。也是,這個時間,哪有那么多的逆行者?
此時,一輛警車停在了全為民身旁,副駕駛的車窗搖下,一個戴著口罩的特警警惕地盯著外面這位同樣戴著口罩的婦女。
“您在這里干什么?”
全為民好像看到了救星,“我是醫生,要趕往武漢市內參加救援行動……”她扼要說明了自己的情況和任務,并把身份證、醫師證交給了特警。
特警接過證件一看,怔了一下,又抬頭看了看女醫生,隨后一揮手:“上車,我們送你去!”
“太感謝您了!”
全為民上車以后剛坐穩,手機就開始“嗡嗡”作響,全為民用凍僵的手艱難地掏出手機,放到腿上,一看,原來是一個視頻通話請求。
她點了接聽,手機屏幕里出現了一個女孩身形,“主任好!”
“愛華好,今天科室不忙啊?”
“還好。可能是大年初一,也可能因為疫情,反正比往年還要輕松一些。”
“所以,你忙里偷閑來騷擾我啊?”
“我得給主任拜年啊。另外……”
“另外,你又想申請來前線是吧?”
“是啊,大家都要去,我不能落后!”
“愛華,你是個好孩子,工作主動、踏實,大家都看得到。但是這次,我決定讓你留守。”
“啊?為什么呀?第一批時,說我不是重癥監護室和呼吸科的,不讓我去。可這一次,為什么還不讓我去?”
“你還有母親需要照顧。”
“您不也有母親需要照顧嗎?”
“我不一樣,我家里還有別人,母親病也好了,能照顧自己。可你的母親身體有障礙,一個人在家,我們不放心。”
“您放心好了,衛國可以幫我照顧。”
“衛國不是被隔離了嗎?”
“啊?您怎么知道?哦……我知道了,這小子找您了……”
“不不不,沒……”
“哼!回頭看我怎么收拾他!主任、主任,您聽我說,我申請去一線是有三個充分的理由的!”
“哦?你有什么理由?”
“第一,全院數我年齡最小,如果不幸被感染了,我恢復得肯定快;第二,我沒有、沒有結婚,我媽支持我去;第三,我是汶川人!當年汶川地震,我們全家被砸在房子下面,是別人把我救了出來,把被砸折腿受重傷的媽媽搶救了過來。我得到過很多的社會幫助。現在,我也想出自己的一份力!所以,主任,我……我……”
看到屏幕中急得滿臉通紅的小姑娘,全為民嘆了口氣,無奈地搖了搖頭。
此時副駕駛上的特警也嘆了口氣,轉頭看著全為民,“當了醫生護士就變得這么軸么?”
全為民苦笑一聲,“大概吧,我們軸,這群孩子更軸……人命關天,不軸怎么行?”
“主任,”屏幕中的愛華叫上了,“剛才誰說話呢?”
“啊?哦,是送我的特警。”
“聲音有點像衛國那小子……算了,肯定是幻覺,人家可不像那小子那樣膽小……主任,我能和他聊兩句么?”
全為民剛想拿起手機,那特警突然扭過頭來,一邊使勁朝全為民擺手,一邊把口罩拉了下來。
全為民大吃一驚,趕緊對屏幕說:“愛華,人家開車呢。我先考慮下你的申請,有事回頭再說!”說完掛斷了通訊,探身看著副駕駛上的特警:“小鄭!你怎么在這兒,你不是被隔離了嗎?”
那特警正是鄭衛國,他苦笑一下,“主任,我們在武漢開會,根本沒回去。這里出了這么大事兒,公安系統人手也缺啊,我們就留下來了。所以,我怕……”
“你怕愛華再來,兩家的老人都沒人照料是不是?”
“對……我怕愛華擔心我,所以,告訴她我被隔離了。”
“那現在……”
“有時候愛情會自私些,特別是因為我的職業原因,我更不想她有什么閃失。但人生在世,有一人應有一人之職責,正如我是特警,保衛人民是我的天職;她是醫務人員,救死扶傷是她的天職,我不能攔著!”
說完,鄭衛國掏出手機,給愛華發了一句語音:“愛華,你去武漢吧,做好防護,我等你回來!等你回來,我們就結婚!”
愛華接到的,卻還有一條信息:“愛華,聽說你申請去前線,阿姨支持你!你是個好姑娘,到武漢后,一定做好防護,安心工作。雖然衛國在隔離中。但還有他媽媽我在。阿姨明天就去你家,和你媽媽,我們老姐倆一起過年。我們都在家,等你回來!等你回來,你們就結婚!”
點評:
2020年庚子春節期間,我國暴發了新冠肺炎疫情,舉國上下,眾志成城,齊心戰“疫”,共度時艱。作為一名老曲藝工作者,我在學生微信群中發了一條信息:“疫情就是命令,曲藝演員面對疫情應積極創作,發揮‘輕騎兵作用。”他們及時響應,短短幾天便創演了十多個曲藝作品。封臣的評書《等你回來》就是其中之一。他是看到了幾篇對一線醫務人員的報道而感動,用護士愛華申請去抗“疫”一線為主線,把幾個感人的事跡進行了藝術加工,創作出了這個作品。
長篇評書可以用“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按下這個不提,再說那個”的方式切換講述路線,但評書小段受限于篇幅,一般只有一條主線。用一條主線講出一個好故事的關鍵在于對“書扣”的巧妙設計。不少歌頌題材的評書作品往往“一扣到底”,采用“產生矛盾——矛盾高潮——口號式的說服——解決矛盾”的模式。這樣的作品在相當程度上會強化“口號式的說服”而忽視整個作品的故事性。
《等你回來》雖然也是一條主線,但卻設置了至少六個大“扣”:1.護士愛華和男朋友鄭衛國的矛盾;2.全為民在職責與親情之間的選擇;3.鄭衛國母親反對兒子與愛華的婚事;4.護士愛華的殘疾母親無人照顧的局面;5.護士愛華申請去抗“疫”一線而醫院尚未批準的僵持;6.鄭衛國的隔離疑云。這六個“扣”,有的是貫穿始終的(如1、5),從開始拴“扣”到最后才把“扣”解開;有的是即拴即解(如2),有的是明“扣”(如1、2、5),有的則是暗“扣”(如3、4、6)。這些“書扣”交替出現,顯著增強了作品的故事性,也使得作品帶上了一點懸疑小說的趣味性。
“書扣”交織是優點,也是作品的缺點。“書扣”太多太緊密,也使得作品的“伸縮性”不夠,要表演就得演全了。如果有演出時間的限制,那這個作品的適應性不強的短板就會暴露出來。如果可能,可以適度延展每一個“書扣”的情節,適度增加其相對于整個作品的獨立性,如此作品的表演靈活度也會上一個臺階。
(點評人:中國曲協名譽主席 劉蘭芳)(責任編輯/馬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