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丹 孫立麗
摘要:水印木刻版畫是一類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表現形式。水印木刻版畫與普通繪畫存在本質的差異,其中最顯著的差異就是間接藝術語言和創作技法的不同。在水印木刻版畫創作中,表現技法尤為關鍵。因此,本文將圍繞水印木刻版畫的內涵與主體表現技法展開探究。
關鍵詞:水印木刻版畫 內涵 表現技法
一、水印木刻版畫的內涵
藝術語言的間接性是所有版畫形式的共同特征,但水印木刻版畫最顯著的特征是強調表現技法。創作者使用刻刀、尖錐、畫筆等工具,在不同板材上進行雕刻造型、腐蝕改良與描繪涂彩。最后經過印刷形成與眾不同的繪畫作品。從某種角度來說,水印木刻版畫就是利用媒介物的外觀形態與色彩的搭配,呈現平面與立體交互的繪畫作品。
二、水印木刻版畫的表現技法
(一)紙張濕度
首先,我們以紙張的濕度為切入點。水印木刻版畫對紙張的濕度要求較高。由于紙張在不同環境下呈現出的狀態不同,因此,整體水印木刻版畫的藝術效果也各不相同。而這也對創作者的經驗提出了更高的標準。此外,創作者還要嚴格掌控拓印的順序。從間接層面來說,濕度會影響水印木刻版畫的藝術韻味,而從直觀層面來說,濕度的適宜性會直接體現在紙張是否出現破損、紙張上色程序是否改變,以及水印木刻版畫能否達到預期藝術效果等方面。通常情況下,“悶紙”是應用較為廣泛的濕度處理方法。所謂“悶紙”,是指將濕度均勻的紙張疊放在一起,使用菲林片或塑料膜對紙張進行覆蓋,使其呈現半透明的狀態。
(二)水分比例
水分比例也直接決定了水印木刻版畫的藝術韻味。水印木刻版畫創作者要根據藝術題材和畫面要求對水分與色彩的比例予以調整。而這也會直接影響整個水印木刻版畫的藝術效果。
在印制色版時,不僅要注重色版自體色彩的合理性,還需要為主版印制提供良好的條件。一般情況下,印制色版環節的水分調和空間較大,不會受到過多的限制,而在印制主版時,必須謹慎控制水分比例。在紙張噴水時,應嚴格控制主版濕度。若紙張濕度過大,則會導致紙張破損,這不僅會影響整體水印木刻版畫的藝術效果,還會造成資源浪費。
(三)紙張
水印木刻版畫所用的紙張也會影響整體水印木刻版畫的藝術韻味。通常水印木刻版畫多以宣紙、吸水紙、過濾紙作為主要制作材料。由于過濾紙的厚度較大,幾乎不會出現紙張破損的情況,同時還可以為創作者提供更多的細節思考時間。由于宣紙的水分蒸發較快,創作者必須嚴格控制藝術創作時間,而這也對創作者的專業技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總之,選用不同的紙張,工藝流程和專業技法要求的不同,使整體水印木刻版畫的藝術效果也各不相同。
(四)刀法
刀法是影響水印木刻版畫藝術效果的直觀要素。在水印木刻版畫制作中,不同刀法的技巧和特點不同,所呈現的藝術效果也各不相同。在鏟底時,必須注意紙張濕度造成的連鎖反應。若紙張濕度過大,極易導致作品因紙張透過性而沾染顏料。為此,要盡可能地鏟深鏟平。另外,在水印木刻版畫雕刻描繪時,要注意陰陽之分。陰面線條需要更加細膩,而陽面線條則要更加粗實。由此,保證整體水印木刻版畫藝術形態的均勻性。
(五)肌理
肌理是水印木刻版畫的“靈魂”。合理運用肌理,可以進一步凸顯水印木刻版畫的藝術韻味。肌理技法是在物料自然特征的基礎上,融合創作者對藝術作品的理解,以及自身的審美情趣。肌理主要是指拓印形成的自然形態結構特征。水印木刻版畫的肌理表現手法多種多樣。
一,濕印法。濕印法是指在印制前,提高紙張水分飽和度,將所需的顏料注入清水進行調和。調和完畢后,均勻地涂抹在肌理版面上。隨后將紙張覆蓋在肌理版面上展開印制。
二,重疊法。同一個著色版面上,預先使用淺色顏料實行印制,再使用深色顏料完成覆蓋,以此加強色彩的深度性、自然性和協調性。在水印木刻版畫創作中,采用重疊法必須遵循色彩由淺入深的次序。與此同時,在冷色調印制后,覆蓋暖色調,從而保證整體水印木刻版畫的層次感與自然感。
三,凸印法。凸印法的藝術效果取決于筆的使用方式。凸印法的主要原理是,筆頭均勻沾染顏料,在紙張上不均勻性落筆。即重點涂抹凸出的部分,省略凹陷的部分,這樣會使凸出部分與凹陷部分從視覺感官上呈現出強烈的色彩反差。一方面,增強整體藝術作品的立體感;另一方面,使藝術作品的肌理更加細膩流暢。而這也是凸印法受到藝術創作者高度推崇和青睞的主要原因。
三、結語
綜上所述,水印木刻版畫的創作材料與表現技法不斷推陳出新,這對整個藝術產業的發展是極其有利的。同時,水印木刻版畫的傾慕者與消費者也逐漸增多。從某種角度來說,藝術產業的發展態勢越好,越要防止粗制濫造問題,水印木刻版畫的藝術創作者需要加大對這方面問題的考量,做到精益求精。
參考文獻:
[1]王婷婷.微電影如何弘揚主流價值觀[J].青年記者,2016(11).
[2]蔡麗輝.淺談水印木刻版畫之我見[J].芒種,2015(13).
[3]朱佳.水印木刻版畫藝術語言之美[J].美術向導,2009(01).
(作者簡介:馬丹,女,本科在讀,沈陽大學美術學院2017級,研究方向:版畫)(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