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對群眾文藝骨干的輔導、培訓工作進行研究,以期為相關研究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文藝骨干 培養輔導 創新改革 推廣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基本方略的深入人心,相關部門為強化對群眾文藝骨干的輔導、培訓工作制定了強有力的行動綱領,也為積極推進豐富基層群眾生活注入了新的動力。與此同時,在經濟全球化的歷史背景下,世界多元文化通過國家間的交流活動而不斷深入,對文藝骨干的培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加強對文藝骨干的輔導,使其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事業的有生力量勢在必行。
一、群眾文藝骨干輔導工作的難點
首先表現為凝聚力方面。文藝骨干的主體來源于人民群眾,而由于人們自身的獨立性、多變性以及差異性,使得個體間的自我意識增強,而社會集體意識逐步淡化,導致在集中進行文藝骨干培訓的過程中無法形成有效的團體凝聚力。
其次是資源整合方面。一是地域資源,由于不同的地理位置使地區經濟發展方面不均衡,從而直接導致對文藝骨干培養的支持力度大為不同,例如東西部地區存在明顯的分化。二是文化資源,不同的城市歷史文化積淀使得群眾對文化重視程度不同,同時還衍生出形態各異的文藝種類。
二、做好培養群眾文藝骨干工作的重要性
一方面,推進文藝骨干培養工作既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不斷提升群眾文化生活水平強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作為推廣基層文化的主力軍,文藝骨干的作用重點在于將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政策等以及社會主流文藝環境,通過宣講、文藝會演等多種形式向群眾進行展示,從而在群眾中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
三、創新群眾文藝骨干培養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確立正確的文藝骨干培養目標
一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路線,以發展并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為行動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二是要以群眾文藝骨干為行動中堅力量,利用其專業化培養能力以及豐富的知識儲備,正確指導各項培養活動,例如政策規范、實施綱要以及資源調配等,推動群眾文藝在社會公眾中迅速開展推廣。三是要以上述兩者為起點,充分激發群眾對文化發展的積極興趣和創造力。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行動指南,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
(二)創新文藝骨干輔導培訓內容及形式
一方面,結合以往文藝骨干輔導內容的經驗,根據文藝輔導實踐性強而理論性相對較弱的特征,逐步形成以思想宣講、文化教育、組織分布、實踐操作的“四步走”,將輔導培養的思想內涵以宣講的形式進行廣泛傳播,將文藝所體現的文化底蘊通過系統教育進行深入學習,同時將學習的成果通過時間、主題等類型進行組織實施。另一方面,采用多元化的輔導培養方式。例如通過現場教學的形式,加深文藝骨干對文藝形式、內容、表達方式的深刻理解增強其直觀性。通過網絡化教學模式,擴大其輔導培訓范圍,打破區域范圍的局限性,同時利用網絡環境,將不同區域范圍的文藝形式進行充分學習與交流。
(三)加強對培養工作的社會監督與引導
第一,建立并持續完善基礎文藝骨干輔導培訓管理機制,將文藝骨干的篩選、甄別、特長劃分等內容以管理制度的形式進行操作,以“定崗定責”的原則,逐步形成培訓人員負責任地去學習、授課人員根據特長優勢負責任地去指導。
第二,建立嚴格的獎懲制度,堅決杜絕文藝骨干輔導培訓流于形式。特別是針對舞蹈、曲藝、樂器等輔導難度較大的文藝類型,不應以參與培訓骨干人數、學習曲目等來作為測評標準,以骨干在日后的文藝宣講當中產生的實際演出效果為依據,對于反響不大、效果不佳的人員需要重新進行培訓與學習。
(四)建設一支師資力量強的專業團隊
一方面,根據上述以文藝骨干特長劃分為基礎,按照演唱、朗誦、相聲、樂器等不同文藝表現形式設立輔導培訓科目,同時結合當地文化資源,聘請專業教師作為骨干培養的教師,以專業化、高質量組建骨干培訓團隊。
另一方面,依托當地文藝機構和部門,與包括文化宮、演出劇團等團體建立教學交流關系。充分利用該類機構專業化、實踐性強等文藝演出的優勢,提升文藝骨干在實踐中的業務水平。同時,以基層群眾文化內涵為起點,激發演出部門的文藝創作靈感,創作出更多傳播廣、通俗易懂、膾炙人口的文藝節目。
四、結語
綜上所述,群眾文藝骨干作為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要實踐者,幫助并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提高文藝展演水準已然成為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為此,應當在現行培訓輔導的基礎上,從目標設立、形式創新、監督管理、團隊建設四個方面,逐步形成一套創新性、實踐性強的培訓措施,為基層群眾文藝事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參考文獻:
[1]王浩浩.關于基層文藝骨干培訓的幾點思考[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45).
(作者簡介:嚴華,女,本科,江蘇省射陽縣文化館,館員,研究方向:群文聲樂輔導)(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