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影《妖貓傳》改編自日本奇幻文學作家夢枕貘的同名小說,電影中展現了大量精美而恢宏的盛唐景象,并借助魔幻而錯綜復雜的故事情節,將唐文化極好地鑲嵌在了這部電影當中,展現了陳凱歌心中,或者說國人心中的盛唐景象。本文試從唐朝詩人、美人、外來人三種形象的角度,來分析電影中唐文化的體現。
關鍵詞:《妖貓傳》 唐文化 影視
一、意氣風發少年郎
在電影中,黃軒所扮演的白居易無疑是一大亮點,白居易是唐朝的三大詩人之一,其他兩位分別是杜甫和李白。唐朝的詩人受李白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在其豁達瀟灑的性格和處世態度這一方面,為后世仕途不順者提供了新的出路。但也正因為李白太奪目、太浪漫,讓其他詩人的光芒就顯得不那么耀眼,白居易也斂于他的光芒之下。所以我們今天了解的白居易,多是公元817年之后的白居易,這個時候他的心境已經從“兼濟天下”變成了“獨善其身”,也就是那位“青衫濕”的江州司馬。但是在白居易前四十幾年的人生中,都是極其浪漫而豪情壯志的。他27歲及第的時候意氣風發地寫下:“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寫出這樣詩句的詩人絕不是一個逍遙閑散、困悶困頓的人,他就應該是個風神俊朗的少年郎,這一點在電影中也有很好的體現。“自帶盛唐文人的極致浪漫”的少年郎,這其實是唐朝很多詩人的一個縮影。唐朝繁華昌盛,多種文化匯聚于此,這也導致了唐朝文人骨子里就帶有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所以說《妖貓傳》里的白居易,不只是白居易,而是唐朝萬千詩人的縮影。
二、云想衣裳花想容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是李白極言楊玉環服飾與容貌之美的詩句。在電影《妖貓傳》中也是貫穿始終的一句話,甚至將這首詩設置成了李白遭到貶謫的原因。這句詩很好地展現了以楊玉環為代表的唐代女性在服飾和容貌上的審美。
《妖貓傳》中提到,楊玉環有一半胡人血統,因此選擇了長相頗有異域風情的張榕容來扮演,但實際上,楊玉環祖上是弘農華陰人,其可考的祖先楊汪和楊玄琰也并沒有和外族女子通婚的記錄。筆者猜想,胡人血統的設置大概是想說楊玉環引發了唐朝女子對胡服、胡風的崇尚,實際上也是這樣,唐朝女子的審美觀由于胡風的浸淫,而從隋朝的崇尚纖瘦轉為了崇尚豐腴圓潤的體態,當然這也并不是楊玉環所引導的,與當時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也密切相關。但電影中楊玉環長相是大致符合唐人的審美的,珠圓玉潤、白皙剔透、體態高挑、雍容華貴,媚態蘊含其中,這都是唐朝公認的美女特征,楊玉環絕不是胖,而是增一分則肥,減一分則瘦的健康美女。
由于唐朝出現了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武則天,這一時期,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女權的思想也在這一時期達到了巔峰,再加上胡風文化的影響,唐朝的女子相當颯爽而勇猛,女子參軍是常事。再加上對于豐腴飽滿體態的追求,讓女子們開始穿“半壁裝”“袒胸裝”這些相對性感的服裝。這些都體現了女性意識的一種覺醒,她們而不再甘心成為男性的附屬品,而開始自主去選擇心儀的男人。這也在唐傳奇中,才子佳人一見鐘情,秘密私奔的故事中有所體現。
三、遍照金剛來大唐
電影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就是空海法師。空海法師是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一個人,延歷二十三年(804),入唐學法,輾轉到長安訪寺擇師,拜在了青龍寺惠果法師門下,惠果法師傾囊相授,延歷二十五年(806)回到日本,帶去了大量的佛教經典,對之后的日本佛教產生重大影響。由于初唐時期絲綢之路重新開放,使佛教得以發展,唐朝祭旗繁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也給佛教提供了發展的沃土,加上唐朝社會的開化繁榮,讓多種文化都可以順利發展,所以唐朝的佛教也是發展到了一個頂峰狀態。
公元742年到公元754年,鑒真大師的6次東渡日本,留居日本10年,帶去了大量的書籍文物,辛勤不懈地傳播唐朝各個方面的文化成就,尤其是佛教文化。鑒真大師在大唐所經歷最久的一位皇帝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正是唐朝鼎盛至極而人民生活爛漫多彩的一段時期,所以他回日本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向人們講述了唐朝繁榮的景象,更在其中展現了唐朝佛教的無上密法,讓人不自覺地就對唐朝、對長安、對無上密法有了向往之情。據記載,日本在公元630年到公元874年,共19次向唐朝派出遣唐使學習中國文化。而在公元759年至874年,縱然唐朝經安史之亂有些衰敗,日本還是9次派來遣唐使來到長安城學習唐朝文化,空海大師也是在公元804年跟隨遣唐使入唐。所以說,在唐朝,在長安城,活動著大量的外來僧人,尤其是以東瀛僧人為代表的這一群人。
《妖貓傳》無疑是在電影領域對唐文華展現的一大創新與突破,即使存在著一些錯漏之處,但電影畢竟不同于史實,我們不應當要求它實事求是,而是在其中去挖掘、去探索它所蘊含的唐朝文化。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沈陽師范大學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創新類省級重點項目“微時代‘唐文化學習軟件創意(項目編號:201910166035,負責人:王慧琳)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劉雨蒙,女,本科在讀,沈陽師范大學文學院2018級,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