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蓓蓓



2000多年前,一條由東向西的商旅通道打開了各國貿易、人文交流的新窗口。如今,“一帶一路”貫穿亞歐大陸,連接亞太和歐洲兩大經濟圈,正重現歷史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于途”的盛景,繪就出一幅“大寫意”。作為經濟強省和沿海對外開放大省,山東主動融入國家開放大局,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結合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形成了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效。面向未來,在共同繪制“一帶一路”精謹細膩“工筆畫”的道路上,山東將如何深耕細作?本刊記者專訪了山東社會科學院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廣杰。
創新發展的“山東機遇”
作為中國由南向北擴大開放、由東向西梯度發展的戰略節點,山東積極融人“一帶一路”,參與指數逐年提高。近年來,一個個國家戰略、一系列重大活動如一場場盛宴,為海內外資本、人才奉上了創新發展的“山東機遇”,山東也正不斷創新綜合試驗區等平臺載體,更深層次融入“一帶一路”。
《走向世界》:多年來,山東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不斷取得新的成效。您如何看待這些成績的取得?
李廣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促進全球和平合作和共同發展的中國方案,是中國深化對外開放和對外經貿合作的總綱領,得到沿線國家和國際社會積極響應。山東是經濟大省、對外經貿大省、海洋經濟大省,又地處“一帶一路”交匯區域,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具有多方面優勢。近年來,山東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推進互聯互通、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提升經貿合作水平、深化能源資源合作、拓展金融業務合作、加強人文交流合作等方面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成效突出,在“一帶一路”省區市參與度指數排名中的位次持續前移,2018年位居全國第二位。
《走向世界》:今年1月,山東省政府批復同意設立膠州、臨沂“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選擇膠州、臨沂作為綜合試驗區,是基于怎樣的考慮?
李廣杰:山東省內對外開放基礎和優勢存在明顯區域差異,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和路徑也有所不同。選擇膠州、臨沂作為綜合試驗區,目的在于探索山東沿海和內陸區域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具體路徑和模式,打造山東融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新平臺,牽引和帶動全省形成全方位雙向開放新格局。
膠州“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以膠州灣國際物流園為核心,以上合示范區、臨空經濟示范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大沽河省級生態旅游度假區為試驗載體,覆蓋膠州市全域,著力在多式聯運、貿易投資、金融創新、人文交流等方面先行先試。臨沂“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以蘭山區為主要試點區域,以臨沂商城為主要試驗載體,以平臺建設、通關便捷、產能合作、人文交流為重點,積極探索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新路徑新模式,打造引領雙向開放的國際化新興樞紐城市。
《走向世界》:建設“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在全國而言,山東并非首例。這對于山東探索“一帶一路”建設有怎樣的意義?
李廣杰:建設膠州、臨沂“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有利于更好發揮青島在“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建設和海上合作中的重要作用、臨沂商貿物流和立體交通樞紐等方面的突出優勢,在暢通國際物流陸海大通道、打造“一帶一路”戰略樞紐、放大中國一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引領帶動效應、創新國際貿易發展方式、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等方面實現新的更大突破,引領和帶動全省深度融人“一帶一路”建設,更好地服務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國家對外開放總體布局。
魯企布局沿線國家
有人曾用“世界向東,中國向西”描述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全球發展新動向,在不經意間影響著世界格局,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走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尋找新的合作機遇。山東企業也成為深耕“一帶一路”的重要力量,他們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為海外業務拓展的重點,在搶抓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挑戰。
《走向世界》:多年來,山東企業積極融人“一帶一路”, 目前“走出去”的狀況如何?
李廣杰:國家提出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以來,山東省建立工作推進機制,發揮特色優勢,加強與“一帶一路”等新興市場合作,拓寬開放發展的國際空間。越來越多的山東企業積極開展對外投資合作,到境外拓展發展空間,山東企業“走出去”已遍布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對外投資合作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19年底,累計設立境外投資企業(機構)6498個,備案核準中方投資總額累計965.9億美元,完成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累計1120億美元。
《走向世界》:從目前來看,山東企業“走出去”的優劣勢是什么?
李廣杰:山東企業“走出去”的優勢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大型制造業企業相對較多、實力較強,山東是制造業門類齊全、大型企業較多的省份,有實力、有能力“走出去”的企業眾多;二是對外承包工程經營企業數量較多、能力較強,山東對外承包工程經營企業遍布電力、石油、化工、機械、建筑、礦產、路橋、運輸等行業領域,具備承接多領域大型工程項目的能力。
山東企業“走出去”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劣勢,一是部分企業國際化經營經驗欠缺,前期風險評估不充分,對外投資存在一定盲目性;二是缺乏跨國經營專業人才,對國際投資規則及運作方式不夠熟悉,跨國經營能力不足。
《走向世界》:企業要想更好地融入“一帶一路”,您有何建議?
李廣杰:企業“走出去”要面對與國內迥異的制度環境,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政治經濟文化環境復雜,每個國家市場成熟度不同,不同國家在文化、經濟、法律、政治和監管體系上存在明顯差異。
山東企業更好地“走出去”,需要重點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開展對外投資之前實施謹慎的盡職調查。加強前期準備工作,對東道國的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社會、民族和宗教特點等方面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了解,做好風險評估和研判,進行全面客觀的項目可行性分析。二是積極實施本地化戰略。在人才、采購等方面實施本地化戰略,增加與當地居民、企業、政府和媒體的互動,真正融入當地,實現互生共贏;同時,認真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在當地樹立良好形象,實現企業在當地的可持續發展。三是積極向保險機構投保、善用雙邊或多邊投資保護協定。通過積極向保險機構投保,化解境外投資過程中產生的各類風險。利用好雙邊或多邊投資保護協定中的稅收和融資安排,維護企業正當利益、為投資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加快塑造國際合作新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要求山東主動融人國家開放大局,提高開放水平,擴大高質量招商引資,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山東作為沿海經濟大省、對外經貿大省,有條件、有責任在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中率先開展新路徑、新模式、新舉措的探索和試驗,在對世界敞開懷抱的過程中,不斷擁抱并創造新的發展機遇。
《走向世界》:2018年以來,山東省相繼迎來三大國家戰略。三區疊加、同頻共振,為山東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帶來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李廣杰:多個國家戰略在山東同步推進、相互融合,給山東帶來更多改革、開放、創新紅利,為山東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改革、創新、開放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三大動力”,山東作為國家首個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要在全國新舊動能轉換中更好地發揮先行先試作用,既需要深化改革激發動能轉換活力、創新驅動增強動能轉換動力,更需要擴大開放釋放動能轉換潛力,通過深度融人“一帶一路”建設塑造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建設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一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種好改革開放 “試驗田”,為山東更好發揮“一帶一路”交匯區域作用、更好服務國家對外開放總體布局提供了重大機遇,有利于山東增創改革開放新優勢,在高質量發展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總之,三區疊加、同頻共振,為山東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重大平臺和載體,為山東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戰略支點和強力抓手。同時也要看到, 目前山東經濟發展還存在產業結構和層次有待提升、創新能力不夠強、“引進來”和“走出去”不夠平衡、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等問題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國家戰略疊加效應的充分釋放,也是山東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面臨的挑戰。
《走向世界》:“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是山東的使命和擔當。未來,借力“一帶一路”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山東需要在哪些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李廣杰: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山東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既面臨著中國共建“一帶一路”朋友圈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等有利機遇,也面臨著全球貿易投資減速、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國際經貿規則進入重構期等諸多挑戰。應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樹立開放發展理念,主動融入國家對外開放大局,以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進一步拓展對外開放領域和空間,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以中國(山東) 自貿試驗區建設為契機,加快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制度型開放轉變,著力構建與國際貿易投資規則相適應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優化對外貿易結構和方式、提升雙向投資水平、推進開發區轉型升級、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深化國際地方經貿合作、深化國際人文交流與合作、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為重點,推動開放型經濟由要素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加快塑造山東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魏偉
Asa strong economic provinceand a large coastal opening-up province,Shandong hasactively integrated itself into theoverall situation of China's opening-pand the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in an in-depth way, built new heightsfor opening-up, and achievedsignificant initial results.
Li Guangjie, Director of the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the Shandong Academy of SocialSciences, considered that in theprocess of building new heights foropening-up, Shandong will enjoy notonly such favorable opportunities asthe continuously expanded circle offriends participating in China's co-building of the "Belt and Road", thecontinuously extended opening-upbreadth and depth, as well as thecontinuously optimized businessenvironment, but also face a lotof challenges, e.g., the slowdownof global trade and investment,the rise of international tradeprotectionism, as well as the entry intoa reconstruction stage of internationaleconomic and trade rules. Shandongshould further implement the spiritof important instructions given by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on avisit to Shandong, firmly establishthe concept of open development,and actively integrate itself into theoverall situation of China's opening-up; take the opportunity of the China(Shandong) Pilot Free Trade Zone toaccelerate the shift from goods andfactor flow opening-up to institutionalopening-up; focus on optimizingthe structure and mode of foreigntrade, improving the level of two-ayinvestment, propelling transformationand upgrading of developmentzones, reinforcing the opening-up and cooperation on innovationcapability, deepening internationaland sub-national economic & tradecooperation and internationalcultur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as well as building a law-based,international and convenient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speedup the shaping of Shandong'snew advantages in internationalcooperation & compet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