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7日,“2020年元旦春節期間‘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啟動。文化進萬家活動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聚焦脫貧攻堅主題,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結合,深入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將延續以往小型化、靈活機動、人員精干的文化文藝小分隊形式,以國家級貧困縣,特別是14個集中連片特困區內的深度貧困縣為重點,深入基層開展慰問演出、文化幫扶、輔導交流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文藝活動,為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的廣大群眾加油鼓勁。
“2020年元旦春節期間‘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是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開展的一項重點文化惠民活動。據悉,活動啟動儀式結束后,中央宣傳文化部門將組織240多支文化文藝小分隊,各省(區、市)組織2800多支省級文化文藝小分隊,在2020年元旦春節期間,深入基層,把慰問演出、文藝輔導、展覽講座等活動送到百姓身邊。
多維解讀
1.人民是文藝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是立足點,也是生長點。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而能不能搞出優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在于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是文藝工作的準繩。文藝要反映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文藝有了人民情懷,才有直抵人心的力量,才能照亮生活,激勵人生。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讓“藝術鮮花”植根于“生活泥土”,才能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2.勇于文化創新,把優秀節目送到百姓面前。古人云,“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創新堪稱文藝的基因,更可謂是文藝的生命。善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創作生產適合城鄉基層需求的特色文化文藝產品,讓藝術與現實碰撞,與民心呼應。為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的廣大群眾加油鼓勁,才能激發決勝小康的雄心、堅定必勝的信心、一鼓作氣的決心。元旦春節,也是萬家團圓的日子,組織文化文藝小分隊下基層,開展惠民、為民、樂民的文化服務項目,就是文化發展的另一種創新。把我們的文化“大篷車”開在鄉村的大路上,送到百姓的面前,也定能讓優秀文化走進百姓的心里面。
3.堅定文化自信,凝心聚力共圓偉大中國夢。文藝作為照亮國民精神的火炬,張揚家國情懷和民族精神,是時代的必然要求。生逢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需要結合新時代特點,通過有藝術感染力、思想穿透力的作品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音,傳遞振奮人心、團結奮進的力量。以脫貧攻堅第一線、小康建設最前沿、社會生活最基層為著力點,將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食糧送到廣大觀眾中間,不僅讓觀眾受益匪淺,也為社會大發展大繁榮積聚能量。當文藝生長于我們的生活之中,當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我們的文化自信就有了深厚的土壤,也擁有圓夢的磅礴力量。
青年觀點1
把更多更好的文化食糧送到百姓家
◎鄧尤福
文以載道,文以傳情,文以植德。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而人是自然存在物、社會存在物、精神存在物的統一體,人的需求不僅是多方面、多層次的,而且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有作為基本需求的物質需求,也有作為高級需求的文化需求。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正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文化生活新需求、新期待,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的具體體現。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群眾的文化口味、文化眼界也在發生著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在文化活動載體形式的創新上下功夫,把豐富多彩的文化食糧送到百姓家。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和文化氛圍,因地制宜,多組織一些接地氣、喜聞樂見的活動。如以春節期間,基層群眾樂于接受的送祝福、寫春聯、送電影以及小區文藝演出、廣場游園等活動為載體,倡導樹立正確的民風和家風,提升活動對基層干部群眾的關注度和吸引力;以舉辦書法、聲樂、舞蹈、曲藝等文藝輔導班以及各類球賽、棋牌賽為依托,搭建群眾文化藝術交流展示平臺,把文化藝術送到基層、送進鄉村,為基層干部群眾的文化生活注入勃勃生機,滿足他們的求知需要、娛樂需要、審美需要、道德需要和信仰需要,增強他們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獲得感、幸福感。
青年觀點2
文化進萬家讓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林 偉
開展文化進萬家活動,是為幸福生活加碼。傳統節日,其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傳統和生活習俗的完美結合,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表現形態,在潛移默化、寓教于樂之中,展示著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表達著對美好理想、智慧與倫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載體。煥發傳統節日的“文化力”,組織文化文藝小分隊下基層,開展惠民、為民、樂民的文化服務項目,開展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營造歡樂祥和、喜慶熱烈、文明進步的濃厚節日氛圍,對于凝聚團結進取、奮發圖強的強大精神力量,無疑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開展文化進萬家活動,是為文化自信架橋。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行進在追夢路上,不論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都向文化的價值引領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唯有堅定文化自信、弘揚民族精神,才能為跨越新的“雪山”“草地”、征服新的“婁山關”“臘子口”匯聚磅礴力量。文化進萬家活動,用強大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把現代文化的“種子”播撒到群眾的心田,滿足了人民群眾求知、求樂、求美的強烈愿望,為文化自信架起一座橋梁,讓追夢的腳步更有力、奔跑的步伐更穩健,值得點贊和期待。
拓展延伸
送文化,也要“種”文化
在河北阜平,中國雜協文藝志愿服務小分隊來到阜平鎮白河學校舉行魔術支教活動。魔術師李忠寶選取《三繩奇術》,給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魔術教學課程。在風趣幽默的教學中,同學們很快就學會了這個簡單的魔術,開心地相互演示著。
在廣西三江,評彈藝術家陸錦花與當地的琵琶愛好者結對子,創編《山歌好比春江水》,將蘇州評彈和侗族琵琶有機融合起來。“送歡樂,也要種文化,結對子就是種文化的表現。”陸錦花說,通過結對子,不僅把文藝節目和問候帶給基層群眾,也能為當地培養文藝人才出一份力。
文化進萬家在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推動鄉村文化振興上有著非常的意義,不僅有時代氣息,而且有著不一樣的歷史意義。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或者有怎樣的建議?請將你的想法寫成一封書信,或者為文化進萬家活動寫一份倡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