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華

范本呈現
矗立家國情懷的精神燈塔
◎李 斌
熱播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里有這樣一幕:在地球即將撞擊木星的危急關頭,中國航天員劉培強駕駛載有數十萬噸燃料的空間站主控室撞向木星,使地球得以擺脫木星引力而獲救。這種為人類命運慷慨以赴的英雄精神,令無數觀眾為之動容。它擊中了人們的心靈,更傳承著千百年來生生不息的家國情懷和奉獻精神。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一個懂得珍惜并獎勵英雄的國家,才能激發更多英雄前赴后繼。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提名評選工作的通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為契機,“首次開展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評選頒授,隆重表彰一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和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功勛模范人物”。作為國家最高榮譽,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既是對獲獎者本人突出功績和精神風范的高度肯定,也承載著一代代人篳路藍縷建設國家、逐夢復興的崢嶸歷程?!皣掖笫拢ㄙp與罰”。國家功勛榮譽表彰的價值正在于,以“禮”正國,以勵率民,彰顯崇尚英雄的國家態度、矗立家國情懷的精神燈塔,召喚著更多人把個人奮斗匯入時代洪流。
“沒有國家繁榮發展,就沒有家庭幸福美滿。同樣,沒有千千萬萬家庭幸福美滿,就沒有國家繁榮發展?!笨倳浽?019年春節團拜會上的這句話,點燃了許多人內心的家國情懷。中華民族歷來崇尚家國大義,在家盡孝、為國盡忠,“小家”同“大國”同聲相應。人民共和國70年基業上,鐫刻著無數為家為國奮斗不已的名字。從“兩彈一星”、國產航母等國之重器躍然于世,到雜交水稻、青蒿素等重大突破造福世人,再到新時代的歷史性成就和變革,正因為有許許多多以身許黨許國、報黨報國的俠之大者,中國脊梁得以挺立,中國精神得以弘揚,中國富強得以厚積薄發。
國之英者,時之楷模?!鞍艘粍渍隆奔な帍娷娬鞒?,“改革先鋒獎章”砥礪改革傳奇,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英模人物褒獎工作,在全社會匯聚起見賢思齊、崇尚英雄、爭做先鋒的強大正能量。從那些心懷家國天下的先進人物身上,人們讀懂了“始終把祖國和人民利益高高舉過頭頂”的愛國精神,感佩于“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奉獻犧牲,歷練著“一任接著一任干”的實干作風,找到了養浩然之氣、立鴻鵠之志、成不朽之業的精神力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追求。進入新時代,我們距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目標從未如此之近。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越是在這樣的時候,就越是呼喚群英薈萃,更加需要激蕩雄風浩氣。
喬木亭亭倚蓋蒼,櫛風沐雨自擔當。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人民是共和國的堅實根基,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以開展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評選為契機,讓拼搏奮斗、報效祖國涌動在普通人內心,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將因為億萬追夢人英雄般的奮斗而更加精彩。
(節選自《人民日報》2019年2月15日,有刪節)
技法提煉
這篇時評采用引議聯結結構,給人以清晰和完整之感。時評文屬于論述文,其寫作思路同論述文的寫作思路基本相同,都是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大步驟進行,所以,常見的結構模式也與論述文基本一致,主要有以下四種:
1.并列式結構
其組材形式既可以圍繞中心論點,平行列出若干分論點;也可以就一個觀點,運用幾個并列關系的論據,從不同角度和側面進行論證。其結構模式是:提出中心論點——論證并列的幾個分論點——回應總結全文。
2.引議聯結式結構
引,即引論,就是精練地引述材料,可摘抄材料中的關鍵詞句,也可引用名言警句,并根據材料鮮明地提出自己的觀點。議,即本論,就是對前面自己提出的觀點進行有針對性地分析論證,使觀點確立起來。聯,就是由材料推開去,廣泛聯系個人、社會、歷史、現實等實際情況,全方位、多角度地加以充實論證。結,即結論,就是解決問題,總結全文,深化觀點。
3.層進式結構
先亮出中心論點,再從“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三個層次進行論說,最后總結。它的基本結構是提出問題(是什么)——分析問題(為什么)——解決問題(怎么辦)。
4.對照式結構
即把兩種性質、特征截然相反或有差異的事物加以比較,并通過比較來講清道理,闡明事物的本質。文章內部是從相對或相反的角度對比分析論證,先正說后反說,或先反說后正說。
我仿我秀
挑戰自我,開拓新境
◎王玲鑫
據報載,日前,“小米快遞”商標注冊成功,小米上線了“小米快遞”公眾號,這意味著小米開始涉足快遞領域,這是小米又一次挑戰新領域的開始。
回顧小米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小米沒有固守已有的成績,更沒有因循守舊,而是在挑戰中成長,在實踐中不斷壯大。眾所周知,小米從手機起步,然后是電視機、音箱、充電寶,甚至文具,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從小米的成長歷程可以看到,它一直在挑戰自我,挑戰新的領域。它不滿足于自己的成績,而是執著地探索,尋找新的增長點,挖掘新的發展動力,開創屬于自己的新天地。
在這里,我讀懂了小米的首創精神。正是因為這種精神,小米總在開拓屬于自己的道路。沒有現成的軌道,沒有借鑒的方法,小米之所作所為,皆是首創精神的弘揚。在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有多少個首創者,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第一個舉起石斧撲向猛獸的人,第一個制造火藥的人,第一個咬開蟹螯的人,第一個環球航行的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每一個“第一”,都把人類帶向了新紀元。這也正是“首創”精神的價值所在。
挑戰自我需要信念。正是因為有著堅定的信念,小米才一次又一次攀上新的高度。這信念,我們在馬云創辦的阿里巴巴見過,在李書福的吉利汽車上見過,在宗慶后的娃哈哈飲品中見過。漫漫人生征途,信念是身旁的明燈,照亮前方的道路;信念是遠處的山巔,激勵我們登上一個又一個高峰。
挑戰自我需要勇氣與智慧。許多人怕失敗,不敢挑戰自我,只求安穩、安逸,這是缺乏勇氣的體現。也有一些人僅憑一腔熱情,在盲目行動中失去了自我,這是缺少智慧的后果。唯有勇氣與智慧并存,才能開拓新的境界。小米的每一次華麗轉身,都是有勇氣的選擇,更凸顯出智慧的光芒。
挑戰自我更需要堅持。淺嘗輒止、浮光掠影乃干事業之大忌,唯有堅持才能成功。從田間水稻、到海灘水稻,再到沙漠水稻,袁隆平嘔心瀝血堅持了數十年;從數百次的提煉中獲取有效元素,屠呦呦廢寢忘食堅持了幾十年。挑戰自我不易,唯在久久為功。于無路處走路,才能踏平坎坷成大道,開創一片新天地。
點評
這篇作文借鑒了上面的時評的行文思路,也屬于引議聯結結構。作文開篇先引述“小米快遞”商標注冊成功這一事件,然后展開議論,闡明“小米”是在挑戰中成長,在實踐中不斷壯大的。接著聯系人類社會無數個“第一次”,談首創精神的意義;聯系馬云創辦阿里巴巴,李書福創辦吉利汽車,宗慶后創辦娃哈哈等諸多事實,闡明挑戰自我應有的信念、勇氣和堅持。最后得出結論。作文擺事實,講道理,材料豐富,內容充實,語言生動形象,行文中自有一股無可辯駁的氣勢和力量,耐人尋味,使人深受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