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
中考作文大致有以下幾種形式:全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無論哪種命題形式,都要審準題目,所寫作文才能切合題意,高分有望。考生要在考場上快速準確地審題,以下五種方法可以借鑒:
關注標志法。主要是針對文題中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寫作文體要求與特點的題目,如“童年往事值得回味”這個文題,從“童年”“往事”出發(fā),就知道寫的是以記敘為主、兼及抒情、議論的文章。關注標志法適用的文題,一般是帶有“記”“回憶”“談”“論”等字眼的題目。
品析內(nèi)涵法。有些題目,意義比較隱晦,帶有比喻義、象征義或引申義等。對于這樣的題目,要感悟其內(nèi)涵,將題目的本義和比喻義或引申義正確地解讀出來。如以“送你一輪明月”為題作文,“明月”應該是人生路上“我”失意時,“你”給我的鼓舞;“你”傷痛時,“他”給“你”的支持;“他”迷茫時,“我”給他的指點……這里的“鼓舞”“支持”“指點”就是“明月”。
定向擴展法。一個字或一個詞的文題,范圍較廣,就題審題,難度較大。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對文題加以靈活的變通,降低審題難度。如《真摯》這個題目,可寫的人和事非常多,在考場上有限的時間和篇幅內(nèi),很難寫得具體充實。這就要對題目加以適當?shù)南拗坪拖薅ǎㄟ^在原題目前、后分別補充字、詞的方法,將題目“化大為小”,如“一個感情真摯的人”“最能表現(xiàn)真摯情誼的事”等。在對原題進行“加工”“改造”后,審題就非常容易了。
厘清范疇法。即對作文題目的寫作對象、主體、主次、范圍等進行辨析,以便確定寫作的內(nèi)容。如“我們一起走過”,就限定了寫作的主體是“我們”,而不是別人;“走過”則意味著不是道聽途說的,而是一起親身經(jīng)歷的。類似的題目有很多,如《我總會想起那段經(jīng)歷》《無情歲月有味詩》。
契合要素法。也稱抓住關鍵字、核心詞法。以“那天,我回家很晚”為例,要對文題中的“那天”“回家”“很晚”等詞語進行快速逐個分析,確定好各自具體所指與準確內(nèi)涵。在此基礎上,再把各個詞語的意思整合起來,就可以審請文題。這種方法適用于字數(shù)較多的文題,或偏正式、并列式的文題,如《那一次,我學會了尊重》《我本來可以成功》等。
涂滿色彩的生活
◎劉書言
生活是涂滿色彩的?是的。
天藍色的生活
又是一個周末,我在電腦前無聊地玩著“植物大戰(zhàn)僵尸”,呆呆地看著屏幕上太陽花韻律感十足的舞姿,腦海里卻是一片空白。
這時,朋友的短信來了,原來是約我出去買書。我撇撇嘴,心想這廝,終于忍不住要對那本書下手了嗎?可是,叫我出去干嗎呢?我懶懶地抬起腿,慢騰騰地走出家門。一出家門,陽光明晃晃的,我不禁用手擋了一下,仰頭的瞬間,蔚藍的天空映入眼簾,那天藍得一望無際,沒有一絲瑕疵,猶如一塊剔透的水晶,純凈得讓人的心情愉悅起來。耳邊驀然響起朋友歡快的語調:“不錯吧?你也該出來走走,整天在家里悶著,難道你不覺得自己快發(fā)霉了嗎?”我一轉身,朋友就站在我的身后。我心里一動,原來如此,不禁笑了……
灰白色的生活
生活有時會是灰白色的。你不信嗎?每天的早起晚睡便是我最頭疼的事情。每天早晨,宿舍阿姨都會用她那足以與女高音相媲美的嘹亮嗓音喊醒熟睡的我們。接著,她就走到各個寢室門前,“哐!哐!哐!”門發(fā)出“慘叫”,聲聲震耳欲聾,讓人的心也跟著一跳一跳的。這下子,你還能不乖乖起來嗎?至于晚上,作業(yè)成堆,只能“夜半挑燈更細寫”,以至于眼睛周圍常是一片青黑色。每次照鏡子時,心里都忍不住地想:熊貓來了,會不會錯認我當親戚?
金黃色的生活
夜以繼日的學習也是有回報的。期中考試結束,各科老師都極其迅速地開始批改試卷。不出一天,幾乎各科的成績就都發(fā)下來了。這成績不發(fā)則已,一發(fā),就引得無數(shù)考生“競折腰”。看著同學們紛紛哀嚎、后悔不已的樣子,再看看我那經(jīng)過自己不懈努力獲得的成績,我雖然臉上是從容淡定的,內(nèi)心卻是美滋滋的,一片陽光燦爛,一朵朵向陽花在心里綻放,感覺自己整個人都沐浴在金黃的陽光之下,也不枉我眼睛四周掛上的黑眼圈了。
生活就是如此的多姿多彩,涂滿了各種顏色。無論什么顏色,都是我們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也許就是因為有了這些色彩,我們的生活才會如此美好。
(吉林磐石市明城中學)
點評
一個初中生的生活是怎樣的?劉書言同學用三種顏色來形容自己的生活:天藍色代表周末的愉悅,灰白色代表埋頭苦讀的疲憊,金黃色代表不懈努力取得的成績。生活在小作者的筆下被涂滿了色彩,變得充實而有意義。小作者把握了題目的內(nèi)涵,運用小標題,從不同側面表現(xiàn)生活的多姿多彩,主題突出。
趣說批評
◎王洪敏
大概沒有人會喜歡批評。
做了九年學生,課上課下,我曾多次目睹老師批評學生的情景,也曾不經(jīng)意間親耳聆聽一些老師的真誠“教誨”。閑暇時細細品味,批評,也是一門學問呢!
不得不承認,老師批評學生是很講究策略的。剛開始,老師把你叫到面前,一言不發(fā),怒目而視。此時,你一定會深刻領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真正含義。突然間,憤怒的訓斥如暴風雨般席卷而來,這時,你最好恭敬地接受暴風雨的洗禮。漸漸地,暴風雨變成了綿綿細雨。結束時,一句“回去反省一下吧”,批評就此戛然而止,頗有震撼力。整個批評的過程極富層次感。
大多數(shù)被批評的學生都會耐心傾聽。然而,也有一些“老油條”,油鹽不進。遇到這種情況,老師會采取“和風細雨”戰(zhàn)略。先是委婉地談,使受批評者放松戒備;接著,步步為營,層層逼近;最后,捉住“馬腳”,擊其“七寸”,受批評者往往會乖乖成為老師的“俘虜”。這種批評看上去像平靜的海面,而實際卻是大海在漲潮。慢慢地,不太讓人注意地,一點點淹沒了頑固的礁石。
種種原因,老師也免不了誤批、錯批,如有耿直倔強的學生要與老師論個長短、比個高低的話,那是失策的。老師總會竭力找出你的缺點,哪怕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接下來再列舉你的諸多優(yōu)點加以對比,鼓勵你繼續(xù)努力,克服不足。
不同學科的老師批評得各具特色:語文老師的批評話語攻勢凌厲,火候適當,偶爾來兩句名言;思品老師的批評原則性強,有條有框;歷史老師的批評引經(jīng)據(jù)典,旁征博引;數(shù)理化老師的批評則是單刀直入,直搗黃龍。
思來想去,老師的批評其實大多是出于對學生的關心愛護,所以,如果能在接受忠言教導時細心體會其中的奧妙,你會領悟到批評以外的另一番妙趣。
(吉林磐石市明城中學)
點評
作文描述了老師批評學生的三種情況:一般的批評、批評“老油條”、誤批,生動形象地描寫出老師批評學生的真實場面,結尾部分總結了不同老師批評學生的特點,表現(xiàn)出小作者的觀察力。作文成功詮釋了題目中的“趣”字,語言幽默、詼諧,富于感染力。
誤區(qū)提醒
一、錯誤定位,重點混淆
話題作文和命題作文不能混淆,話題非文題,要將話題作文給出的自由充分發(fā)揮起來,縮小定位,選擇最擅長最易寫出彩的角度進行作文。帶有材料的話題作文和材料作文審題重點不同,話題作文無論有無材料,重點都在給出的話題限定詞上,要以限定詞為中心去理解材料;而材料作文內(nèi)涵更豐富,圍繞材料展開即可。
二、思維局限,拘泥套路
審題時,首先要審準題目。在審準的基礎上,要盡量審出新意,作文才易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