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綿,陳燕娥,吳學明
(海口市婦幼保健院婦科,海南 ???570100)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見良性腫瘤,早期無特異性癥狀,隨著病情發展會產生月經紊亂、下腹痛、經期延長、白帶增多、包塊等癥狀,嚴重威脅患者生存質量[1]。臨床普遍認為雌激素是引起子宮肌瘤的主要原因,西醫藥物保守治療以抗激素為主,其中米非司酮是新型抗孕激素藥物,可促進子宮體積和肌瘤病灶縮小[2];中醫認為,子宮肌瘤主要病機為胞宮感受寒濕邪毒,氣滯血瘀,瘀血停聚,中成藥丹鱉膠囊由丹參、鱉甲、三七、當歸等多種藥材組成,能活血祛瘀,軟堅散結,適用于子宮肌瘤、盆腔炎性包塊等病癥[3]。
病理研究表明,大量細胞因子在子宮肌瘤中呈異常表達,VEGF、MMP-9 等細胞因子參與肌瘤細胞生長,通過自分泌和旁分泌參與子宮肌瘤的發生和病情發展[4]。本研究考察丹鱉膠囊聯合米非司酮對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療效,并探討它對血清MMP-9、TIMP-1、EGF、VEGF 等相關細胞因子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在??谑袐D幼保健院就診的80 例子宮肌瘤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 例。其中,觀察組年齡21~47歲,平均年齡(35.92±6.10)歲;病程1~7 年,平均病程(4.18±0.95)年;病情單發24 例,多發16 例;病變部位肌壁間21 例,黏膜下12 例,漿膜下7 例,而對照組年齡21~46 歲,平均(35.60±6.32)歲;病程1~7 年,平均病程(4.03±0.99)歲;病情單發27 例,多發13例;病變部位肌壁間23 例,黏膜下11 例,漿膜下6 例。2 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 符合《婦產科學》 診斷標準[5],臨床癥狀為陰道流血、下腹墜脹、白帶增多、腰酸、腹痛、不孕等,或無癥狀;婦科檢查子宮呈不規則增大,表面有結節狀或球形突起;無粘連;B 超顯示有子宮肌瘤。
1.2.2 中醫 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中氣滯血瘀證診斷標準[6],主癥為下腹包塊;次癥為月經過多、下腹墜脹、經血粘稠、乳房脹痛;舌暗有瘀斑;脈細澀。
1.3 納入、排除標準
1.3.1 納入標準 ①符合“1.2”項下診斷標準;②患者依從性較好,可配合治療;③患者自愿參加本研究,簽署同意書。
1.3.2 排除標準 ①不符合“1.3.1”項下納入標準;②對已知藥物過敏;③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惡性腫瘤、生殖器感染等其他病變;④合并心腦血管、肝腎功能、骨髓功能等嚴重病變者;⑤符合手術治療指征;⑥合并自身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病變;⑦哺乳、妊娠或備孕期婦女。
1.4 治療手段 對照組給予米非司酮片(上海新華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71227、20180429,25 mg),每天1 次,每次12.5 mg,連續3 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丹鱉膠囊(廣州白云山潘高壽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71121、20180630,0.38 g/粒),每天3 次,每次5 粒,連續3 個月。
1.5 療效評價 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中醫癥狀量化評分量表進行癥狀評分[6],包括下腹包塊、月經過多、下腹墜脹、經血黏稠、乳房脹痛等,按照病情程度無、輕、中、重4 個等級分別計為0、1、2、3 分,各癥狀評分總和為癥狀積分。(1)痊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肌瘤病灶消退,子宮恢復正常大小,癥狀積分降低≥90%;(2)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肌瘤病灶縮?。?/2,癥狀積分降低≥70% 但<90%;(3)有效,臨床癥狀好轉,肌瘤病灶縮小>1/3,癥狀積分降低≥30% 但<70%;(4)無效,臨床癥狀、病灶無改變,癥狀積分降低<30%。
1.6 指標檢測 (1)B 超測量治療前后2 組子宮肌瘤病灶的三維經線半徑(A、B、C),計算病灶體積,公式為病灶體積=A×B×C×0.523,多發性子宮肌瘤病灶體積為各病灶體積總和;(2)彩色多普勒超聲測定治療前后2 組子宮體積;(3)對治療前后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視覺模擬評分(VAS)量表評估[7],選取10 cm 的刻度尺,0 cm 為無痛,10 cm 為劇烈疼痛,患者根據自身疼痛情況進行選擇;(4)采集患者治療前后空腹肘靜脈血各5 mL,3 0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清液,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血清MMP-9、TIMP-1、EGF、VEGF 水平[AU5800 型全自動生化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相關試劑盒由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生產。
1.7 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 21.0 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 組臨床療效比較(n=40)
2.2 病灶體積、子宮體積 治療后,2 組病灶體積、子宮體積縮?。≒<0.05),以觀察組更明顯(P<0.05),見表2。
表2 2 組病灶體積、子宮體積比較(±s,n=40)

表2 2 組病灶體積、子宮體積比較(±s,n=40)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 <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3 VAS 評分 治療后,2 組VAS 評分降低(P<0.05),以觀察組更明顯(P<0.05),見表3。
表3 2 組VAS 評分比較(±s,n=40)

表3 2 組VAS 評分比較(±s,n=40)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 <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4 血清MMP-9、TIMP-1、EGF、VEGF 水平治療后,2 組MMP-9、EGF、VEGF 水平降低(P<0.05),TIMP-1 水平升高(P<0.05),以觀察組更明顯(P<0.05),見表4。
表4 2 組血清MMP-9、TIMP-1、EGF、VEGF 水平比較(±s,n=40)

表4 2 組血清MMP-9、TIMP-1、EGF、VEGF 水平比較(±s,n=40)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子宮肌瘤在育齡期婦女中的發病率約為20%,近年來隨著食品添加劑的廣泛運用和飲食結構的改變,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而且逐步年輕化[8],多項研究表明,孕激素、雌激素與其發生發展關系密切[9-10]。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體拮抗劑,可有效減輕子宮肌瘤組織的雌、孕激素效應,抑制肌瘤細胞增殖,促進肌瘤組織縮小,改善子宮壓迫和出血癥狀[11]。
中醫認為,子宮肌瘤屬于“癓瘕”“石瘕”等范疇,其病機為胞宮虛弱,外感寒濕邪毒,氣血運行失調;或肝氣郁結,氣滯血瘀,脈絡不暢,瘀結胞宮,發為此癥[12]。丹鱉膠囊由丹參、鱉甲、三七、當歸、三棱、桃仁、杜仲、白術、桂枝、半枝蓮、海藻等藥材組成,具有活血祛瘀、養心補血、軟堅散結、理氣破血、清熱解毒等作用,適用于氣滯血瘀引起的子宮肌瘤[13],王偉強等[14]報道,它有助于調節機體的性激素表達水平,促進肌瘤體積縮小,安全性較高;何潔麗等[15]也肯定了它對子宮肌瘤的治療效果,從性激素和炎癥因子角度闡釋其可能的作用機制;本研究發現,觀察組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治療后觀察組病灶體積、子宮體積也更低,表明它可促進肌瘤病灶體積縮小,還能有效減輕患者疼痛程度。
新血管形成、腫瘤細胞增殖和遷移是子宮肌瘤重要病理過程。MMP-9 能降解細胞外基質和基底膜大量的蛋白質,參與子宮肌瘤病情發展[16];TIMP-1 是MMP-9 特異性抑制劑,可與MMPs 形成非共價復合體,抑制其降解細胞外基質,促進新生血管形成的活性[17];EGF 廣泛分布于機體正常組織細胞中,通過與相應組織相關受體結合來有效促進細胞有絲分裂活性,而腫瘤細胞可促進其分泌,激活細胞內多條信號通路,促進腫瘤細胞增殖、侵襲、黏附、轉移、新血管形成[18];VEGF 可高度特異性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增殖,改變血管通透性,促進新生血管形成,為子宮肌瘤生長奠定了物質基礎[19]。本研究發現,治療后觀察組MMP-9、EGF、VEGF 水平比對照組低,而TIMP-1 更高,提示丹鱉膠囊可通過調節機體MMP-9、TIMP-1、EGF、VEGF 水平來抑制新血管形成,改變血管通透性,阻止肌瘤細胞增殖和轉移,可能是其發揮療效的作用機制,具體有待進一步探討。
綜上所述,丹鱉膠囊聯合米非司酮可縮小子宮肌瘤患者肌瘤病灶體積,減輕疼痛程度,其機制可能為調節血清MMP-9、TIMP-1、EGF、VEGF 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