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姝婷,朱玲玲
(南通市婦幼保健院,江蘇 南通 226000)
宮腔粘連是指子宮壁間粘連的一種病理現象,通常是由各種因素引起的,對子宮內膜造成很大的損害,人工流產和宮內手術是致使宮腔黏連的重要原因[1]。近年來剖宮產的比例越來越大,宮腔粘連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宮腔粘連的主要癥狀包括腹痛、月經量減少甚至不孕。對生育期女性人群的身體健康與生育能力會產生嚴重影響[2]。宮腔粘連不僅會對生殖功能產生不良影響,還會使正常的月經周期出現異常,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極大不便[3]。目前臨床多采用宮腔鏡診斷宮腔粘連。本文為研究討論球囊支架與節育環預防宮腔粘連分離術后再粘連的效果。
2017年1月~2019年1月,選取我院中重度宮腔粘連患者60例進行,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基礎臨床資料
患者月經完全結束后3~7天進行手術,患者術前1周禁止性生活的進行,手術前8 h以上禁止飲食。進行手術前2小時,為軟化宮頸,將400μg米索前列醇塞入肛門,手術全程在腹腔鏡或者B超的觀察下進行。子宮擴張使用連續灌流宮腔鏡系統和液體膨宮機,膨宮液使用5%的葡萄糖液(100~120 mmHg膨宮壓力),放置宮腔鏡認真查看宮頸管、宮腔,確認患者體內宮腔粘連的狀態,用微型剪刀對粘連進行分離,直到宮腔狀態滿意。觀察組手術后使用7日球囊子宮支架,對照組手術后使用宮內節育器(若為中央型,則放置“T”型;周圍型則放置“O”型;若為混合型,則按照實際的宮腔黏連情況判斷)。術后3個月內使用雌孕激素序貫治療,并囑咐患者定期復查。
(1)手術前、手術后1個月、3個月子宮內膜厚度;(2)術后1個月,3個月宮腔粘連再發生率;(3)月經恢復情況。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子宮內膜厚度比較(x±s,mm)
見表3、表4。
表3 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再粘連發生率比較(n,%)
表4 兩組患者術后3個月再粘連發生率比較(n,%)
觀察組月經恢復率為90.0%(27/30),高于對照組的60.0%(18/30),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7.200,P=0.007)。
宮腔粘連是由于宮腔手術或者宮內感染等引起的子宮腔壁粘連,是子宮內膜基底層損傷,內部纖維蛋白原滲出、沉積所導致的,是宮腔手術創傷、宮腔鏡電切術后的遠期重要并發癥。
由于近些年的迅速提升的人工流產率,宮腔粘連的發生率也隨之每年上升。宮腔鏡粘連電切術是目前臨床上大多認為的治療宮腔粘連的主要方法,然而進行了宮腔鏡粘連電切術的患者,很可能會發生成纖維細胞中溶解酶活性下降、組織膠原增生過度等問題,手術后創面的修復過程中,很可能會發生炎性滲出、細胞增殖,還會出現膠原沉積,從而產生新的肉芽組織,產生再粘連。目前大多使用宮腔鏡進行宮腔粘連診斷、粘連嚴重程度的分類和宮腔粘連手術后效果評價[4]。除了手術前宮腔粘連程度以外,影響治療宮腔粘連療效的主要原因是發生手術后再粘連。由于患者子宮內膜組織的損傷、供血動脈受損,導致體內組織內雌激素較少,難以滿足患者的正常生理需求,因此使得宮腔粘連很容易復發。手術后宮腔再粘連很容易復發的問題,令廣大臨床醫生感到困難,并且手術后宮腔再粘連也會使術后妊娠率產生不良影響。現今治療宮腔粘連的新課題就是如何盡量成功修復子宮內膜,并且避免手術后宮腔再粘連[5]。
目前有很多防粘連的方法,如使用液體屏障(例如透明質酸凝膠、生物防粘連薄膜)、機械屏障(例如節育環、球囊支架)、術后藥物治療(例如雌孕激素)等,傳統方法為術后放置節育環并且進行3個月人工周期,綜合預防方法是目前的趨勢。節育環是一種避孕裝置,是放在子宮腔內的,又被稱為宮內節育器。普遍使用材料為硅橡膠、塑料、不銹鋼等。種類包括T形環、金屬單環、混合環、麻花環等。如果節育環加上孕激素或銅(被稱為帶藥節育環或者活性宮內節育環),可以使得避孕效果提高,不帶藥的節育環被稱惰性節育環。然而帶銅節育環中的銅離子會使著床必要的酶系統活性紊亂,并且加重子宮內膜的炎癥,很可能使受精卵的著床和囊胚的發育出現問題。節育環不但會使子宮內膜的正常周期變化受到干擾,與此同時會使精子的運送和獲能受到一定影響。若是使用含有高劑量的左炔諾孕酮的節育環,宮頸粘液性質可能會發生一定改變,還可能會使排卵受到抑制,使得精子穿透變得困難。另外,節育環的面積十分有限,宮腔角部一直閉合,不可以使子宮前后壁完全隔開。并且取出節育環的時候,還是要進行一次宮腔操作,使得術后再粘連的可能性變大。球囊支架和節育環相比,球囊支架的屏障作用更加明顯,使得子宮各個側壁分隔更開,球囊支架的支撐作用,可以使得子宮內膜的修復和增殖是沿著球囊支架表面的。另外,球囊支架使得引流宮腔內液體更加充分,有利于注入藥物進入宮腔,可以防止再粘連,有利于子宮內膜的修復。其中硅膠球囊為最佳,硅膠球囊為符合女性子宮常規生理形態的三角形,可以使宮腔邊緣保持分離狀態,宮腔再粘連發生頻率最高之處就是宮腔邊緣[7]。球囊支架無論是放置還是取出都方便操作,對于患者宮腔微環境的影響大不。在宮腔粘連手術后聯合使用雌孕激素治療,可以使子宮內膜再生速度變快,從而有效預防患者宮腔再粘連。
觀察和研究分析結果表明,觀察組術后子宮內膜厚度、子宮再粘連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月經恢復率高于對照組,都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放置球囊支架的患者相比于使用節育環治療的患者,前者的效果明顯更佳,從術后月經恢復情況、術后再粘連發生率、子宮內膜厚度上的對比均能看出。
綜上所述,使用球囊支架可有效治療宮腔粘連分離術后再粘連的形成,有效促使患者較快速恢復月經,促進修復子宮內膜,有效預防子宮粘連的再復發,提高妊娠率,值得臨床使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