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院,江蘇 連云港 222023)
隨機選擇我院在2018年4月-2020年4月間接受治療的PICC置管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共56人為對象進行分析研究,并將這些病人平均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兩組,每組各有患者23人。兩組患者中年齡最大的在73歲,最小的為19歲,從男女比例方面來說,兩組分別為13:10和15:7,兩組患者的平均體重為70kg,且患者的患病的歷程為1年左右,兩組患者的病理資料均沒有較大的差異變化,符合對比要求,其次就是這些所有接受治療的患者均同意接受此次調查,且接受調查的病人各項身體指標與病理檢查均與研究方案相符合。
在PICC置管的治療過程中,兩組所采用的治療方式均有不同。在對照組中采用的護理方式是傳統的護理方法,具體的護理內容有:對身體健康內容的宣傳教育、按時做好身體檢查以及對敷藥的按時更換,并且也要將突發癥狀的防御措施做完善。
觀察組采用的護理方式是,在對患者進行PICC的置管形式當中,進行了PDCA的循環護理方法,詳細的護理工作內容如下可知:(1)健康教育宣傳。相關管理人員要制定相關疾病以及插管的健康手冊,然后向研究對象進行疾病健康宣傳。關于健康手冊的詳細內容有:對于PICC插管概念、對于疾病如何預防的方法、身體功能的恢復訓練、患者怎樣檢查自我身體狀況的方式、以及對于身體插管的預防方式、以及在意外事故發生的情況下,如何采取緊急應對措施等;
對患者進行了一對一的健康教育導尿的當天,導尿之后的1天以及導尿之后的第一周和第三周。時間控制在約40分鐘。(2)將穿刺技術以及護理治療方式進行合理化的標準準則。根據醫院相關規定的技術準則以及護理措施的制度為主,對于進行插管的護理人員來講,在進行護理之前要做好相關的培訓工作,同時也要具備一定專業證書等,對于相關的護理人員的培訓工作主要有這幾種分別是:對于穿刺護理技術的培訓、導管出現掉落或者是被藥物堵塞以及預防靜脈炎的等培訓工作,使護理人員能夠在實際的工作當中提高護理效果。(3)心理咨詢。由于患者未經歷過PICC插管,所以在初次嘗試插管的治療,難免會受到一些害怕的心理,因此,相關醫務人員要及時的做好和患者的交流溝通,告訴患者往年插管患者治療成功的病理事件,使患者能夠提高對醫生的信任感以及降低情緒急躁不安的心態。(4)對于給患者進行插管、及時更換藥物和觀察的過程中,相關人員要嚴肅處理實際的臨床護理工作,做好在操作過程中的衛生干凈清潔以及手套勤戴勤換的好習慣,同時也要時刻觀察貼膜的狀況,當出現有脫落等現象,就要做好及時更換的準備工作。(5)靜脈炎。插入管子之前,應選擇最佳的穿刺靜脈和導管型號,插入管子后,避免使手臂在管子側面移動;插入試管后,將38°C的恒溫袋放在患者血管上48小時以促進血液循環。
比較兩組患者的插管狀況以及突發癥狀的發生,在插管狀況當中,主要觀察的內容是一次性的穿刺成功率、導管的移動變化歷程以及導管被堵的情況和放置的時間長短;突發癥的狀況當中的感染情況、靜脈炎等。
通過兩組的護理PICC置管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兩組所應用的護理效果不同,所以觀察組進行PDCA循環護理后,一次性穿刺以及導管位移變化和堵塞變化的綜合效果要比對照組的優越,同時導管在患者體內的保留時間也比對照組的長。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PICC置管情況比較
見表2。
臨床化學治療法中,PICC的導管植入法是普遍被應用的方式,它的特點在于操作簡單,且置入導管在體內存留的時間比較長,但是,最大的缺點在于,如果導管長時間的存留在患者體內,那么就會引發比較嚴重的突發癥狀,同時在治療的期間也會造成患者的治療周期加長,同時治療的結果也會不容樂觀。對于患有慢性淋巴細胞性的白血病患者而言,患有此病癥者,會造成身體的抵抗力下降,如果置入導管時,那么就會很容易引起并發癥的突出和血液感染等癥狀的發生。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研究表明,對PICC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延長導管插入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后。研究指出,PDCA周期管理在提高手術護理質量中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護理質量。PDCA周期管理在ICU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患者滿意度。
通過本次的研究內容當中可以看出,觀察組在插管過程中聯合了一定的PDAC的護理治療后,觀察組的綜合觀察指標均優越于對照組的護理效果,在觀察指標當中,一次性的穿刺成功率要更顯著。
綜上所述,通過采取PDCA的循環護理來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穿刺效率以及有效的降低導管的位移變化以及堵塞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使得突發癥狀減少,在醫學領域中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