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霞
(興化市人民醫院,江蘇 興化 225700)
肝膽為機體內重要實質性器官,血運豐富,肝膽若發生外傷可導致失血過多,引發凝血功能障礙,且由于肝膽解剖位置特殊,病變后可累及周圍臟器,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循證護理主要以改善預后為主,綜合分析患者病情與身體狀態開展有效護理;個性化護理屬于新型人性化護理模式,結合患者實際病情及心理狀態給予針對性護理。研究表明,肝膽外科患者治療期間,輔以科學護理干預,有利于患者預后[1]。本文為探究循證護理及個體化護理模式在肝膽外科患者中應用價值,抽選68例患者開展研究,報告如下。
時間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樣本共68例,隨機分組。A組,13例男、11例女,年齡31-74歲,均值(52.98±3.15)歲;B組,14例男、10例女,年齡32-76歲,均值(53.14±3.18)歲。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納入68例肝膽外科患者知情同意,對比基線數據差異,P>0.05。
A組行循證護理,首先完善護理計劃,結合患者實際病情與過往護理經驗,完善循證護理方案;患者治療期間,密切關注病情進展及生命體征變化,確定手術創口是否感染;指導患者正確體位,定期幫助患者翻身,可促進排痰,也可降低壓瘡風險;注意保護引流管,避免壓迫、彎折引流管,維持引流管順暢,同時記錄引流液顏色及性狀變化;合理規劃日常飲食,隨著患者病情好轉逐漸由流食過度為正常飲食。
B組行個體化護理:加強與患者溝通,掌握患者護理需求,結合患者病史完善個體化護理計劃;開展心理干預,關注患者精神需求,對于年齡較大且病情反復不愈導致負性情緒者,加強溝通掌握患負性情緒變化,并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開展健康教育,結合患者文化程度,利用不同語言形式與宣教方式講解疾病知識、治療知識,同時告知治療期間相關注意事項;開展對癥護理,結合患者不同程度臨床表現,對于出現腹水、惡心、嘔吐患者,做好針對性搶救準備。
護理前,組間身體健康評分與情感功能評分對比,P>0.05;護理后,組間身體健康評分與情感功能評分對比,P<0.05。如表1。
表1 組間身體健康與情感功能評分分析表(分,)
表1 組間身體健康與情感功能評分分析表(分,)
組別 身體健康評分 情感功能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A組(n=34) 67.88±3.58 84.75±4.12 76.85±2.85 81.74±3.68 B組(n=34) 67.91±3.61 76.24±3.79 76.89±2.91 92.58±2.96 t 0.0344 8.8640 0.0573 13.3837 P>0.05 <0.05 >0.05 <0.05
大部分肝膽外科患者均需手術治療,因此對護理質量要求更高。循證護理模式是結合患者主觀意識與臨床經驗完善的護理模式,依據護理經驗與患者病情進展制定護理方案,在診治期間密切關注病情變化、指導患者選取正確體位、保護引流管、指導正確飲食,可改善患者疾病認知程度,提升患者遵醫性;個體化護理模式是依據患者性格、年齡、文化程度及性別等多方面因素完善的針對性護理模式,各項護理操作更具人性化,充分關注患者心理變化,及時幫助患者消除焦慮、抑郁情緒[2]。結合本次研究,A組身體健康評分更高,B組情感功能評分更高。提示兩種模式側重點不同,可結合患者實際需求合理應用。
綜上所述,肝膽外科患者經循證護理及個體化護理效果良好,各有優點,因此可結合患者病情科學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