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峰
(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合德鎮(zhèn)衛(wèi)生院內科,江蘇 鹽城 224399)
腦梗死是神經內科診療中的常見類型,其病因是由于患者腦部血液循環(huán)遇阻,引發(fā)因缺氧缺血所致的局部腦組織軟化或壞死[1]。一旦發(fā)病,臨床表現為神經、意識、肢體、語言等功能障礙,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存質量均造成了極大負面影響[2]。早期予以腦梗死患者施行康復護理,有利于改善其功能障礙癥狀,提升其生活質量。本衛(wèi)生院對2018.10~2020.10收治患者開展研究,有常規(guī)護理、早期康復護理分組,現做如下報告。
本研究收集72例、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時間內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合德鎮(zhèn)衛(wèi)生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展開回顧性研究,采用數字表抽取法予之隨機分組,對照組(36例,常規(guī)護理模式)、觀察組(36例,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前者男女數量比為21:15;年齡上限值、下限值分別為48歲、80歲,均齡(53.14±3.96)歲;后者男女數量比為19:17;年齡上限值、下限值分別為49歲、81歲,均齡(54.04±3.78)歲;納入標準:①臨床病癥表現滿足腦梗死的判別標準;②年齡范圍49~81歲;③依從性較高。排除標準:無法積極配合者。在本次的研究中,經過詢問,患者均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兩組資料均衡可比(P>0.05)。
對照組所行為常規(guī)護理,即病情變化監(jiān)測、飲食計劃指導、并發(fā)癥預防及常規(guī)性肢體主被動康復訓練等。
觀察組基于上述護理,予以采用早期康復護理,具體如下:(1)早期心理護理:在患者入院后,對其心理狀況進行評估,據此予以有效心理疏導,并積極展開健康宣教,促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知識和康復護理方法,舒緩情緒、增強信心,提升配合度。(2)早期康復鍛煉:針對臥床期患者,護理人員應予以良肢擺放和患肢被動運動等相關護理干預。其良肢應置于上肢肩下、骶髂關節(jié)處放置有軟枕,其掌心朝上并選擇外展旋位,且腳尖垂直向上并選擇內收旋位,可預防足下垂情況的發(fā)生。定時對患者患肢進行推拿按摩,有利于血液循環(huán),可預防肌肉痙攣、萎縮情況的發(fā)生。針對離床期患者,可予以全身協(xié)調性鍛煉,主要包括倚床、重心轉移等內容。初期行床上移動指導,坐立訓練30min以上,后可行站立訓練,待患者下肢功能有所恢復后對其站立平衡感進行訓練,按照借助外力、無需外力、雙足交替站立進行訓練,之后行跨步訓練(順序依次為前后左右),對患者重心轉移進行對應訓練。平衡桿恢復后,進一步開展步態(tài)訓練,提升其步行能力。之后,鍛煉患者手部撿拾或拿捏球狀物、較細物體的能力,并通過寫字或折紙等不同練習,增強其手部功能。(3)吞咽功能及語言功能相關護理,應用壓舌板刺激患者口唇、舌頭及面頰等部位,指導患者進行空口吞咽動作的訓練,同時可通過電刺激等物理療法,促使其進行吞咽練習。對于失語患者,護理人員可在初期指導其進行口部簡單動作的訓練,例如鼓腮、彈舌以及呲牙等。之后,護理人員應指導其展開語言康復訓練,首先行單音節(jié)發(fā)音訓練,直至患者發(fā)音準確且可吐字時,之后行多音節(jié)、連音等訓練。
①神經功能缺損程度:以CSS卒中量表評分制對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實施評價,分值范圍:0~45分,分數越低越好。
②生活質量:參考SF-36生活量表進行兩組社會領域、生活能力、精神健康及情感職能的有效比較,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越好
將研究所涉數據資料于SPSS 22.0中錄入展開統(tǒng)計,計量在表述時應用()進行描述,施用t檢驗對結果進行獲取,檢驗值顯示P<0.05則表明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觀察組CSS評分為(36.21±5.26)分,對照組(36.49±5.47)分,差異無意義(t=0.221,P=0.825>0.05);護理后,觀察組CSS評分(18.26±2.38)分、對照組(25.54±3.52)分,差異呈顯著性(t=10.280,P<0.05)。
統(tǒng)計數據發(fā)現,觀察組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測驗所得值相較對照組呈更高顯示(P<0.05)。見表1.
長期臨床實踐發(fā)現,腦梗死患者經治療后大多伴有吞咽障礙、肢體障礙等,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及生活質量,需輔助康復干預對患者的神經功能加以改善[3]。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經研究,可對改善患者的受損神經功能,提升其生活質量,對加快預后康復具有顯著作用[4]。
本研究中,早期康復護理模式中,通過心理干預和健康教育可促使患者準確認識和了解腦梗死疾病治療及護理知識,緩解其負性心理情緒,增強其疾病治療的信心,在治療及護理中積極配合。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CSS評分數值相較于對照組呈更低顯示(P<0.05)。主要是因早期康復護理中肢體、吞咽及語言功能的鍛煉實施可增強患者的中樞神經可塑性,促進其大腦皮質功能重組及末端突出再生,穩(wěn)定維持神經通路修復,促使新通路數量增加及周圍肌肉的功能的充分發(fā)揮,最大程度上減輕不良影響。觀察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評分較對照組呈更高顯示(P<0.05),表明,早期康復護理模式有利于恢復患者各項機能,應用價值顯著。
表1 兩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
表1 兩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
組別 生活能力 社會功能 情感職能 精神健康觀察組(n=36) 42.88±9.54 47.16±15.27 39.85±13.42 58.52±8.81對照組(n=36) 36.52±8.16 34.62±10.58 31.86±8.28 47.24±12.85 t 3.040 4.050 3.040 4.344 P 0.003 0.000 0.003 0.000
綜上,早期康復護理有利于重塑腦梗死患者中樞神經,同時在神經功能缺損癥狀緩解、生活質量改善方面可起到積極影響,加快其康復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