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艾芹
(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人民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變態反應性皮膚病是指重新刺激免疫系統以誘導導致組織損傷和生理功能障礙的過度免疫反應的相同過敏原。從相關的研究可以看出,與食物不耐受有關的病情發生,一般與蕁麻疹,濕疹,特應性皮炎,過敏性紫癜和其他疾病有關,食物中的特異性IgG參與皮膚過敏性疾病的發生。食物過敏包括IgE介導的即時過敏和IgG介導中發病較晚的過敏性癥狀(食物不耐受)。在疾病的診斷與預防中,采用過敏性疾病IgG抗體檢測方法有較好的療效。
從我院皮膚科中隨機選擇出在2018年6月-2019年6月間接受食品耐受性測試的患者共42人,并且在兩周之內這些患者均沒有接受過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其已經連續3天停用抗組胺藥。所有接受調查的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0人、22人。其中,有15名患者為濕疹和皮炎,10名患者為蕁麻疹,10名患者為過敏性紫癜,7名患者為過敏性哮喘;年齡最小的為0最,最大的為82歲,平均年齡在33歲左右,其中,0-6歲的兒童有11人,7-17歲的少年有11人,18-65歲的中輕年人有16人,66歲以上的老年人有4人。
在進行牛肉、肌肉、鱈魚、玉米、螃蟹、蛋清/蛋黃、蘑菇、牛奶等的定量檢測以及IgG特異性抗體水平和總血清IgE水平檢測中使用浩歐博公司食品特異性IgG抗體檢測試劑盒。所用的酶標儀是Thermo Scientific公司的MUIJISKANFC型。
取2 ml靜脈血,在2~8℃的冰箱中保存1~5天。取血清進行測試。操作步驟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在進行不耐受檢測以及血清IgE檢測試劑盒的使用中,應按照相關的說明進行操作。酶標儀在450 nm處測量每個孔的吸收,每個測試使用標準曲線(50、100、200、400 U/ml),對相關結果的判斷應遵照標準曲線進行。總IgE>60 U/m1為陽性。
接受研究的1098名患有過敏性性疾病的病人中,IgG抗體陽性的患者有790名,占比高達71.95%,明顯高于總血清IgE陽性的58.11%(638名),從食物的角度來看陽性率最大高的是雞蛋、牛奶、小麥以及西紅柿,豬肉,牛肉,雞肉和蝦的陽性率低。
四種過敏性疾病的血清總IgE陽性水平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血清IgE陽性率最高的病人均患有濕疹和皮炎,而陽性率最低的是過敏性哮喘患者。4種過敏反應與性傳播IgG抗體的陽性血清發生率相比,具有明顯的差異。其中,蕁食物特異性的IgG抗體陽性率較高的是患有麻疹的病人,而過敏性紫癜患者的陽性率則較低。見表1。
表1 不同變態反應性疾病患者血清總IgE和食物特異性IgG抗體情況比較[n(%)]
雞蛋,牛奶,小麥和西紅柿在不同性別和年齡的過敏性疾病患者中的檢出水平較高。男性和女性以及幼兒和少年組中,牛奶和番茄特異性IgG抗體的檢出率較高。中年組和老年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食物過敏可分為IgE介導的和非IgE介導這兩種類型。作為Ⅰ型抗體的IgE抗體來說,與Ⅲ型過敏抗體有關的系的是IgL抗體。在反應的立即階段與延遲階段,IgE與IgL分別起著不同的作用力。首先,將非IgE介導的食物耐受性與IgG結合使用,會掩蓋發病原因,涉及更多食物,缺乏癥狀且臨床自我診斷困難。食物不耐受是由食物特異性IgG抗體介導的免疫反應延遲。該系統尚未完全明確,但是其存在和后果是眾所周知的。幾乎所有系統性疾病都與食物不耐受有關。類似的IgG介導的食物過敏也有自己的特點。一般都是有多種食物構成,一種食物一般不會帶來此癥狀。癥狀通常在吞咽過敏食物后24小時到幾天出現,這可能會導致多種系統的疾病,例如胃腸道疾病,偏頭痛,濕疹,皮炎等。
在這項研究中,針對雞蛋,牛奶,小麥和西紅柿的IgG食品特異性抗體的陽性率相對較高。關于針對牛奶和西紅柿的IgG特異性抗體的檢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幼兒組和少年組高于老年和中年組。老年組與中年組之間存在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P<0.05),這可能是由于該地區的男性進食速度比女性快,并且與壓力方面有關。年輕人和中年人、老年人的飲食相對穩定,兒童的免疫和消化系統發育不充分,患者父母的營養觀念不正確,導致結局發生變化。
簡而言之,從食物的不耐受角度來說,疾病的種類、患者性別、年齡都與其有一定的關系,并且過敏性疾病的病情發展與血清總IgE和食物特異性IgG抗體有一定的關系,但主要是在參與方式上有一定的不同,因此可以及時查明不耐癥。分配給臨床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有價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