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孟哲,張 臻,王 俊,李 筠,王建良
(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昆山 215300)
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腦組織血液供應突然減少或中斷,局部腦組織得不到充足的氧氣和血液供應。進而引發肢體障礙、語言障礙、昏迷等系列綜合癥狀,被稱之為急性腦梗死[1]。是腦血管疾病中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急性腦梗死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由于人口結構的變化,急性腦梗死發病人數逐年上升。當急性梗死患者出現出血性轉歸情況,病人的死亡率和致殘率會有所上升。因此必須通過有效的方式早期篩查急性腦梗死出血性轉化。這對于提高預后效果、提升患者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頭顱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可有效判斷供血動脈血管的異常變化,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的應用,可提高對腦組織血流灌注情況檢測的敏感性和特異度[2]。本次就頭顱CTA聯合CTP急性腦梗死后出血性轉化預測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具體闡述見下文。
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急性腦梗死后出血性轉化患者中,抽取80例入組研究,將其作為研究組,年齡46-77歲,平均(62.01±5.98)歲,男性48例,女性32例。41例患者合并糖尿病、70例患者合并高血壓、50例患者合并高血脂。發病時間3-6h,平均(4.01±0.23)h。抽取另外80例未出現出血性轉化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對照組,年齡46-78歲,平均(62.32±5.45)歲,男性50例,女性30例。40例患者合并糖尿病、68例患者合并高血壓、51例患者合并高血脂。發病時間3-6h,平均(4.21±0.19)h。納入標準:①以《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為依據,符合對相關疾病的診斷標準;②所有患者均接受CTA、CTP檢查;③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④發病時間低于12h;⑤臨床病例資料比較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組織和器官惡性病變者;②伴有重要臟器功能衰竭;③合并精神認知障礙疾病,無法配合檢查者。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符合本次研究標準,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家屬、院方倫理委員會同意本次研究開展。
檢查儀器:德國西門子64層螺旋CT機。儀器型號:SIEMENS SOMATON Sensation。掃描部位:主動脈弓到顱底區域。機器參數設置:0.923的螺距、120kV的管電壓、300mA的管電流、1.0mm的層厚、512×512的矩陣。注射器:雙筒高壓注射器。對比劑:歐乃派克對比劑。應用靜脈留置針開通右肘靜脈通道。以5.0mL/s的速度注射對比劑,注射總劑量為80ml,以4.5~5.0mL/s的速度注射生理鹽水,注射總劑量為40ml。
CTP檢查儀器:德國西門子64層螺旋CT機。進行檢查之前,告知家屬將患者身上所有金屬配飾摘下,指導協助患者平臥,先平掃頭顱部位,如果掃描結果未見異常,CTP掃描中心的層面選擇基底節平面。如果結果發現梗死病灶,CTP掃描中心的層面選擇梗死病灶最大層面。機器參數設置:150mA的管電流、80kV管電壓、0.75s/圈的掃描速度、64×0.6mm的準直器寬度、1.4的螺距、5.0mm的層厚、512×512的矩陣。注射器:雙筒高壓注射器。對比劑:歐乃派克對比劑。應用靜脈留置針開通右肘靜脈通道。以5.0mL/s的速度注射對比劑,注射總劑量為50ml,以4.5~5.0mL/s的速度注射生理鹽水,注射總劑量為40ml。
CTA圖像處理:將檢查數據傳入處理系統,應用軟件圖像重建技術對系列數據進行重建。
CTP圖像處理:獲得時間-密度曲線,將其傳入圖像工作站,對圖像進行相應的處理。以所檢查到的腦部供血動脈分布情況作為依據,獲得偽彩圖定量參數,將中軸線作為中線,對梗死區域和對側腦區相應區域的平均通過時間(MTT))、腦血流量(CBF)和腦容量(CBV)等進行測量。
影像學分析:對研究組患者的CTA和CTP圖像進行處理,CTA可以顯示腦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病灶。CTP在顯示梗死病灶的同時,還可有效顯示缺血半暗帶。
應用SPSS 22統計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80例研究組患者中,有50人(62.50%)CT平掃結果未見異常,12例(15.00%)患者發現左顳葉缺血病灶,7例(8.75%)有右顳葉病灶,6例(7.50%)左基底病灶,12例(15.00%)右側基底病灶,12例(17.50%)右側額葉病灶,1例(2.00%)波及整個額葉與顳葉。
研究組80例患者經CTA檢查,17例(21.25%)為中心型,37例(46.25%)為邊緣型,26例(32.50%)為混合型。
患者CTP檢查結果均出現異常,較CTA相比,CTP檢出病灶范圍較大,病灶處均顯示缺血半暗帶區。梗死區域,其TTP、MTT都較長,CBV、PE都較短。
研究組rCBF、rCBV低于對照組,MTT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影像學檢查相關參數的比較分析()
表1 兩組影像學檢查相關參數的比較分析()
組別 例數 rCBF(100g/min) rCBV(mL/100g) MTT(s)研究組 80 5.33±3.25 1.47±0.32 9.25±1.03對照組 80 30.41±4.74 3.03±0.34 7.65±0.58 t 10.332 11.001 9.987 P<0.05 <0.05 <0.05
與單獨預測結果相比,CTP與CTA聯合檢測,其特異度、敏感度等指標較高(P<0.05),見表2。
表2 各參數單獨與聯合檢測的ROC曲線參數分析
中老年是急性腦梗死發病的主要人群,對其生命健康具有嚴重威脅性??焖?、方便是CT驗血檢查的具體優勢[3]??蓪δX組織梗死區域的具體情況進行明確,對病灶的病變程度、位置、大小等都可進行明確。但CT影像學的應用,對梗死發生24小時后才有較高的診斷結果。為了提高急性腦梗死患者預后效果,需要在發病6小時內進行溶栓治療。因此早期明確梗死部位的供血動脈情況,病灶范圍等是非常有必要的[4]。急性腦梗死后,缺血區域再次出現出血情況,被稱之為腦梗死出血性轉化。相關研究顯示,缺血病灶血管再通后血流灌注恢復與急性腦梗死出血性轉化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蛘呤菓每鼓幬锘蛉芩ㄖ委熀蟪霈F出血性轉歸,這是腦梗死自然轉歸的一種狀態。因此臨床中必須與患者實際病情為依據,進而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以達到最大化的治療效果[5]。
綜上所述,CTA聯合CTP應用,可提高急性腦梗死后出血性轉化預測率,為治療方案制定提供有價值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