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行音樂是大眾文化中的一種典型代表,為當代的大學生廣泛接受。在音樂教育中進行一定的審美教育,有助于時代的發展,符合當代大學生的認知規律,也可以同其他的音樂類型進行相互補充交流,使得當代大學生能夠綜合發展。所以本文將就大眾文化視野下如何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流行音樂審美教育進行一定的分析。
[關鍵詞]大眾文化視野;當代大學生;流行音樂;審美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20)01-0056-02
大眾文化主要產生于20世紀,其發展的過程主要是以大眾傳播媒介作為自己的載體,并且通過將城市大眾作為自己的對象來復制其生活狀態,大眾文化是我們從當代生活中所創造出來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是各種文化的復合體,它表達的是以大眾為中心的一種新的文化產業。流行音樂從20世紀發展至今備受青少年的喜愛,但是如何去引導青少年進行流行音樂的賞析就需要當代老師采取一定的教學策略。
一、流行音樂在高校的傳播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大眾文化在中國發展迅猛。大眾音樂在社會中傳播的手段極其豐富,既可以通過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也可以通過互聯網這種新型媒體來進行傳播,通過復合式的媒體工具傳播,使得人們能夠通過更加廣闊的途徑來獲取音樂資源,使得大眾能夠以最快的速度獲取到一手資料,在大眾文化發展的過程中,流行音樂因為其通俗易懂,旋律幽默、內容簡單等特點,非常受青少年和當代大學生的歡迎,并且由于互聯網的促進作用,使得很多的大學生能夠從網絡上獲取到流行音樂的資源。流行音樂的發展不僅僅能夠在社會生活中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同時對于當代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也有著難以估量的作用。
雖然當前很多的大學生都非常喜愛流行音樂,但是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并不知道如何去欣賞流行音樂中的美。人們的審美是通過自己的視野和思維的拓展而得到一定提升的,當前人類的文化不斷的發展,并且走向相對穩定的趨勢,深刻反映了當前社會文化和社會審美的特征。當代的大學生思維較為活躍,所以他們更加習慣在流行音樂中去感受流行音樂中所表現的情感,了解流行音樂要表達的情感。當代大眾傳媒對于流行音樂的快速傳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加上流行音樂旋律優美內容通俗易懂,這些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審美要求,因而流行音樂在當代的大學生心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當代大學生進行流行音樂審美教育的必要性
(一)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流行音樂審美教育的必要性
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當前我國的教育部門不斷加大對教育教學的改革力度,迫使各個高校的老師都必須要對自己的教學和課程進行相應的改革。當前,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從事藝術類課程的學習,而流行音樂課程在當代的高校課程中是一門非常常見的課程。根據當前教育部所制定的教學目標,使得老師不能夠僅僅在音樂課堂上傳授一些知識技能,還要培養學生們對音樂的情感以及一定的審美能力,在音樂的創作表演等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所以要求高校的老師必須要積極轉換自己的教學思路,在教學的模式和教學的方向上予以創新,積極地開展審美教育。音樂教育不僅僅可以帶給人們精神世界的享受,還可以激發人們對自己的音樂知識的了解和對于真善美的追求。
通過審美教育,當代的大學生能夠全面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自身對于流行音樂鑒賞能力,樹立健康向上的音樂價值觀,領悟音樂中的意境美,使得自身不斷走向完善。當前教育部門要求學生們實現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全面發展,音樂教育在其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在當代的音樂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有助于實現教育部門所開設的課程標準,對于學生們能力和素質的全面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當代高校的老師必須要基于大眾文化事業上對當代大學生開展流行音樂的審美教育。
(二)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流行音樂審美教育的可行性
通過一定的教學實踐,本人注意到,在教授和音樂相關的課程的時候,除了一些耳熟能詳的經典曲目能夠令學生們產生興趣,其他不太出名的音樂或者比較冷門的音樂都無法激起學生們的興趣。交流溝通得知,學生們主要是因為覺得距離這些經典名曲的距離比較遙遠,對于傳統音樂知識和審美的欠缺,使得他們更偏愛于流行音樂。而涉及到一些大眾音樂的時候,老師們更多的是如何去分析他們的社會背景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如果在講授的過程中,適當融入一些當下的流行音樂,學生們上課的積極性有著明顯的提高。由此看來,如果我們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融入一些流行音樂的因素來進行審美教育,對于學生們的音樂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旦學生們的興趣被激發之后,能夠對上課產生較大的動力。所以老師必須要找出切實可行的方法,積極地在流行音樂中開展自己的音樂審美教學。
三、研究與思考
(一)借助音樂欣賞課程的開設培養學生們的審美能力
為了能夠在大眾文化視野下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流行音樂審美教育,首先高校的老師可以借助音樂欣賞課程的開設來培養學生們的審美能力。流行音樂在一定的程度上繼承了傳統音樂的內容,但是由于流行音樂吸收了當代的一些元素,使得其在內容和形式上對傳統音樂造成了一定的挑戰。老師們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滲人流行音樂審美教育是為了適應在當代背景下學生們的審美價值觀,使得學生們能夠對自己的課堂產生一些興趣。在音樂欣賞課程中,老師們就可以通過選取一些流行音樂的曲目來進行音樂欣賞教學,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比如《常回家看看》《我的未來不是夢》《聽媽媽的話》等等這些歌曲。在欣賞這些歌曲的時候,老師們可以通過對這些歌曲的背景介紹和其中所表達的情感,讓學生們去分析自己為什么會喜歡這些音樂,這些音樂中有哪些點吸引到了自己,從而了解這些流行音樂中所包含的“美”。老師在音樂課程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教學內容的豐富,有助于拉近學生們與生活之間的距離。激起學生們上課的注意力和興趣,進而有助于提高學生們對流行音樂甚至是其他音樂類型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符合當代音樂欣賞課程開展的標準。
(二)在音樂史課程中開展流行音樂審美教育
其次,當代的高校老師可以在音樂史課程中開展流行音樂審美教育。在一般的音樂史課程中,老師多半是對音樂發展的歷史進行一定的介紹,這些理論知識枯燥乏味,難以激起學生們的興趣,使得自己的課程開展毫無效果。而且在中國的近現代音樂史中流行音樂已經被很多的專家學者所重視起來,流行音樂對于當代社會和人們的作用也已經被屢次提到并且做了詳細的介紹,所以當對音樂史課程進行講解的時候,老師們可以從流行音樂所產生的背景,人們的審美發展過程等方面去分析,結合流行音樂與傳統音樂、經典音樂等音樂類型的對比,了解流行音樂與傳統音樂的不同,通過兩者的異同激起學生們的興趣,進而引導他們的審美鑒賞能力的提升。并且在講授當代中國音樂的時候,流行音樂是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很多的學生對于流行音樂都十分了解,所以在上課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適當轉換角色,將講臺交給學生,讓學生們去準備自己的資料上臺進行講解,老師在聽講的過程中做好相應的筆記,對學生們遺漏的地方進行補充。通過師生角色的呼喚,加大學生們的課堂參與力度。
(三)在民族民間音樂課程中開展流行音樂審美教育
最后高校的老師還可以在民族民間音樂課程中開展流行音樂審美教育。在民族民間音樂課程中,盡管該課程沒有與流行音樂直接相關的知識,但是高校老師通過一定的拓展,能夠使得民族民間音樂課程的內容進行一定的延伸。其實從本質上來說,古代很多的市民音樂都可以作為當時時代背景下的流行音樂,當時的這些音樂,盡管與當代的流行音樂有一定的差別,其審美也有所不同,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對不同時代最流行的音樂與當代的流行音樂進行一個對比,了解每個時代的流行音樂之間的異同,從而去了解這些流行音樂的差異以及共同點,進而去深入鑒賞這些流行音樂。同時,高校老師還可以啟發學生們去了解古代的流行音樂中對于當今的音樂發展仍有啟發的要素,如何去借鑒和汲取傳統音樂中有效的東西,進而能夠為當代的流行音樂發展產生一定的作用。
小結
綜上所述,在大眾文化背景下加強對當代大學生流行音樂審美教育十分重要。老師們通過一定的教學實踐,能夠發現在自己的教學中融入流行音樂的要素能夠使得學生們的興趣和上課積極性大增,并且在不同課堂中適當融人流行音樂的元素,能夠豐富學生們的樂理知識,拓展學生們的音樂知識體系,從而使得學生們能夠全面發展。在當今時代,審美能力對于一個人的綜合素質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新時代的一名高校老師必須要重視審美教育在自己的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進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