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將音樂游戲引入到音樂探究中來,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更能夠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提高音樂課程教學實踐效果。基于此,本文從游戲教學發展背景出發,結合小學音樂課程實踐探究常用的音樂游戲類型,并結合學生的實踐參與分析音樂游戲的應用策略,以期對提升小學音樂課程教學質量提供借鑒。
[關鍵詞]音樂游戲;小學音樂;教學實踐;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20)01-0060-02
英國教育學家洛克曾說:“教導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情都變成一種游戲似的?!毕矚g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小學音樂課程教學中引入音樂游戲則是迎合兒童情感認知發展需要的必然選擇。在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創新教學實踐方法,成為教育工作者課題研究的重點。但是,從當前小學音樂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單調枯燥的教學方式依然占據著課堂設計的主要位置,這使得學生對音樂藝術的期待與向往受到嚴重的影響與扼制,因此,如何根據學生的主體發展需要,構建趣味、生動的音樂課堂則成為教師教學研究的關鍵。綜上,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引入音樂游戲則成為音樂課程改革的重要發展方向。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常用的音樂游戲類型
音樂游戲是指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增加游戲元素或方法,并為學生創設具有教育意義的游戲情境的一種教學資源。在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恰當地引入音樂游戲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將實現音樂課程目標的外在需求轉化為學生探究音樂藝術的內在動機,從在游戲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效能感,提升學生在音樂課堂學習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目前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游戲多種多樣,而經過歸納、總結,其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一)情景類游戲
小學階段音樂作品內容的情節生動、具體,為情境構建以及學生的角色扮演提供了充足的機會。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可以通過情境創設為學生提供表演的機會,進而讓學生在角色的體會中,情節的推動下理解音樂藝術。例如在《小青蛙找家》的教學設計中,教師讓學生戴上各種小動物的頭飾,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體會小青蛙找家的過程,以及音樂節奏中蘊含的情感內涵。
(二)音準訓練類游戲
音準訓練是小學階段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內容,但是由于音準教學過程中理論知識相對復雜,學生學起來有一定難度,這時教師可以利用生動的音樂游戲將抽象的音準具象化,小狗爬梯、小兔跳跳、小手拍拍等游戲模仿音準,從而引導學生的學習思路,讓學生在游戲的氛圍中逐漸掌握音準。
(三)綜合類游戲
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依托音樂作品的表演,將節奏練習、識譜練習、聽音練習、表演練習等內容相結合,讓學生在交替游戲中不斷強化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以實現音樂素養的綜合發展。
二、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音樂游戲在教育教學中的引入,打破了傳統教與學之間生硬、僵化的關系,構建了更加開放的課堂環境,使得師生之間、學生之間能夠在趣味化的氛圍中互動溝通,從而實現對音樂的思考與探究。從教的角度來講,教師能夠借助音樂游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合理控制音樂理論知識的講解難度,并不斷探究教學實踐新方法:從學的層面來講,學生可以借助音樂游戲體會音樂的魅力,并在“學中玩、玩中學”的氛圍中保持天性,強化對音樂學習的求知欲與探索欲?;诖?,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深入分析音樂游戲的教學應用價值,并在此基礎上優化教學策略,為學生創造寓教于樂的實踐環境。
(一)依托音樂游戲,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活躍的課堂氛圍是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熱情的必要條件。在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課程教學需要,充分發揮音樂游戲的教育優勢,為學生營造充滿趣味性和體驗性的音樂氛圍。
例如在《小雨沙沙》的教學設計中,為指導學生感受歌曲的節奏感,體會歌曲的情緒,教師為學生設計了表演游戲,即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并分別表演花兒、魚兒、種子,并根據“小雨、小雨、沙沙沙”的節奏表演出不同的動作,教師為強化學生在表演過程中對節奏的把握,在演唱到“沙沙沙”一節時,加入沙錘,用樂器伴奏調動學生表演的熱情,并營造活潑、有趣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唱歌曲,探究音樂節奏的積極性。再如在《新年好》的教學設計中,教師為營造喜慶、歡快的課堂氛圍,教師設計了伴奏表演,讓學生在音樂旋律中回味慶祝新年的各種有趣的民間游戲,讓學生在熱鬧的游戲氛圍中感受歌曲中所傳遞出的情感基調。
(二)依托音樂游戲,加強學生的音樂理論學習
前面在闡述音準游戲的過程中,已經簡要說明了音樂游戲在音樂理論講解與滲透中的作用。在小學音樂教學訓練中,教師應注重學生音樂理論素養培養,利用趣味化的游戲,降低音樂理論學習難度,打破理論學習枯燥乏味的弊端,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例如在通過設計有節奏的拍掌游戲,讓不同組學生拍掌力度的大小與音階大小相掛鉤,并根據音符從1到7的變化,引導各組學生在拍掌配合中集體唱拍,即從1到7力度逐漸加大,同時在反復訓練中提高學生的練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對音階、音準的感受與理解能力。
(三)依托音樂游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利用音樂藝術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是音樂課程教學的重要任務。小學生思想活躍、好奇心強,對新事物有著強烈的探索欲望,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利用音樂游戲鼓勵學生發揮自主探究潛能,并在游戲參與中實現創新發展。
例如在《數鴨子》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首先利用簡單的拍手游戲組織學生進行節奏練習,并配合拍手動作讓學生體會音樂的律動;接下來在音樂欣賞歌曲《數鴨子》的過程中,教師配合動畫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將歌曲的節奏與鴨子的神態、動作相結合,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教師為學生設計自主編創任務,根據歌詞、節奏,設計動作,并展現出節拍的強弱變化,并體會音樂節奏的靈動與優美;最后,教師為學生提供創新交流空間,以促進學生創新觀點的碰撞與融合。這樣的教學設計有利于營造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并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拓寬學生對音樂藝術的創新思考。
(四)依托音樂游戲,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新課程改革對教學方法的設計提出了“合作”的要求,這既是基于當代社會發展對人才綜合素質做出的導向,也是針對當代學生團隊精神、合作意識不足做出的糾正。當代的小學生成長優越的環境中,對個人的需求滿足有著強烈的渴望,對于集體價值缺乏充分的認識,因此,在生活、學習中常常存在我行我素、唯我獨尊等問題。針對此,在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音樂游戲的設計,為學生創造合作學習氛圍,讓學生在互幫互助的過程中共同完成音樂探究任務,從而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素養。
例如在《火車開啦》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在《火車開啦》的音樂聲中進行開火車游戲,即一組學生中有兩名同學在原地做咔嚓的恒拍動作,一名同學扮演火車頭,其他同學扮演車廂,在不同樂句中的“咔嚓”的節奏中,學生需要相互配合做出前進、轉軌、制動等動作。這樣合作游戲為學生共同參與游戲學習創造了環境,讓學生在互動合作的過程中提高了對音樂節奏體驗,同時也提高了對合作學習的認識。
(五)依托音樂游戲,促進學生的品德發展
促進學生的品德發展是小學階段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內容。提起品德教育,我們通常會將其與枯燥、乏味等詞匯聯系起來。的確,品德教育內容過于理論化,形式相對單一,對于小學生而言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因此,教育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音樂具有很強的教化作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依托音樂游戲,將思想道德塑造、情感價值的培養融入到生動有趣的游戲過程中來,讓學生在游戲中實現全面發展。
例如在《我是一個粉刷匠》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構建設計角色扮演游戲,引導學生扮演粉刷匠的過程中體會勞動的樂趣,培養學生熱愛勞動、樂觀向上的精神品質;再如在《國旗國旗真美麗》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通過游戲設計,滲透愛國主義情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
結語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音樂游戲的引入不僅符合小學生的情感認知發展特點,更有利于寓教于樂教育模式的構建?;诖耍處熢谝魳氛n程設計中應分析、總結不同音樂游戲類型的特點,以及其在學生音樂素養培養中的優勢,進而加強教學策略的設計與構建,營造游戲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自主參與中體驗音樂學習的樂趣,提高音樂藝術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