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藝術領域正面臨改革創新的關鍵階段,鋼琴也不例外。本文講述了新時期下鋼琴藝術的發展現狀,結合其審美特點,重點從曲目創新與演奏形式改革兩個方面,重點闡述審美轉型的過程,一方面實現對經典曲目的改編,另一方面則是演奏模式的創新,最終實現審美轉型。旨在使鋼琴藝術發展符合新時期人們審美要求。
[關鍵詞]新時期;鋼琴藝術;審美轉型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20)01-0140-02
當下我國鋼琴藝術的發展呈欣欣向榮的趨勢,但是此方面的改革還有一些不足,基于鋼琴藝術在我國越來越普及的特點,實際運用中逐漸得到了人們的肯定,但是內部與外部的沖擊促使鋼琴藝術的審美轉型,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我國藝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人們更快接受鋼琴藝術,促使此類藝術的發揚光大。
一、新時期鋼琴藝術發展現狀
我國鋼琴藝術發展經歷了蠻荒期與繁榮期,至今實現了應用普及,并且已經進入到千家萬戶。在教育界中,適齡兒童學習鋼琴的數量也逐漸增多,基于此我國教育領域產生更多鋼琴專業與專門研究院,可謂發展迅速。但是就現在鋼琴藝術發展情況分析,我國此方面發展還存在問題,需要有效解決,實現審美轉型,本文將鋼琴藝術發展困境分為內部與外部兩種:
第一種,內部沖擊,鋼琴藝術發展具有普遍性特點,但通過彈奏體現鋼琴藝術價值的演奏者卻很少,這就導致鋼琴藝術質與量不成正比的問題。
第二種,外部沖擊,其根本原因還是來自于普遍性特點,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追求藝術時也有了更多的選擇,鋼琴作為眾多藝術中的一小部分,與其他藝術形式產生競爭力。在此背景下,鋼琴藝術急需進行審美的轉型,才能保證不被其他藝術形式淘汰。這不代表鋼琴藝術發展要迎合大眾潮流,而是通過創新與傳播,讓鋼琴藝術在復雜的藝術領域中占有一席之地,構建為獨立的藝術風格。
一、新時期鋼琴藝術的審美特點
(一)意境美
我國多數鋼琴作品以事物和自然景觀為載體,以物、景抒情,體現作品內在價值。此創作手法在新時期中的運用有較強的中國特色。但是實際演奏與創作中,人們對鋼琴藝術效果的展示意識比較淡薄,需要提升重視,實現多種鋼琴藝術的結合,以此加強鋼琴藝術的演奏效果,令鋼琴作品更具有生命力,體現其中精髓,充分展現其價值,凸顯意境美。例如將經典曲目《梅花引》改編為鋼琴作品,在保留傳統音樂作品具體形象基礎上,提升鋼琴藝術的意境,讓更多人們體會其中的美。新改編鋼琴曲目《梅花三弄》作品中,左手彈奏超低音部分,模仿古箏音響模式,右手彈奏高音部,體現強音與琵琶音,兩手合作充分體現鋼琴作品的意境。不但實現審美的轉型,還保留了經典曲目的價值與魅力。
所以新時期下利用鋼琴對傳統經典曲目的改編,不但不會影響音樂作品的價值,還會提升其意境,為聽眾提供更好視覺享受。當代鋼琴藝術強調保留原有旋律,并能在原本質基礎上進行創新,更能體現鋼琴藝術的審美特點。
(二)情感美
我國鋼琴藝術中的審美轉型與西方國家不同,情感表達模式更加含蓄與內斂,這在所有藝術中都通用。例如繪畫藝術中西方國家習慣通過素描與油畫描述,以寫實為主。但是我國藝術則更加傾向水墨畫,畫面也以抽象形式表達。將其運用于鋼琴藝術中,也體現更加細膩與溫婉的情感美,體現東方特有藝術。雖然東西方鋼琴藝術表達方式不同,但是就其本質而言,都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需要不斷創新與探索。所以鋼琴藝術在新時期中的審美轉型,以融合西方鋼琴藝術來提高其情感美。
(三)旋律美
我國鋼琴演奏具有特有的旋律,這與西方鋼琴藝術相比,在旋律整體協調性上比較弱。西方國家中鋼琴演奏中復調與和聲整體性的演繹更加強大。而我國在鋼琴演奏上則以東方線性思維為主,展示了亞洲音樂的旋律之美。總的來說,我國鋼琴藝術在審美轉型中更加體現了旋律美。例如《彩云追月》鋼琴作品旋律的創新,也充分體現了我國獨特的旋律美,并以更加巧妙的改編方法,升華原有藝術中的情感與意境等,更能提升鋼琴作品的生命力。所以新時期鋼琴藝術的審美轉型,不但是對新藝術作品的再創造,還更加體現我國鋼琴作品的獨特旋律。
三、新時期鋼琴藝術審美轉型過程
(一)鋼琴藝術創作中的審美轉型
新時期下鋼琴藝術創作的審美轉型促使藝術的進步,只有好的作品才能引導鋼琴藝術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現階段我國鋼琴作品創作主要遵循下面幾點基本規律:第一,經典曲目的改編,是對傳唱許久的經典歌曲進行重新的整理,轉變為鋼琴曲目。此舉不但是對鋼琴藝術創作的轉型,還引導人們審美發生變化,是一種獨具匠心的發展形式。第二,以當前火爆的影視或者流行歌曲為依托,利用鋼琴對其進行伴奏或者配樂。此類鋼琴作品的創作更加便捷,不但旋律優美,并且更加膾炙人口,但是此階段的創作還有一些不足,整體創新疲軟情況凸顯。第三,幾乎每天都有新的鋼琴作品,積累起來每年數量有數百甚至上千首,但是精美曲目卻風毛麟角。
總的來說,我國當下鋼琴新作品的創作還沒有做到真正為審美轉型做準備,甚至有很多鋼琴藝術自身的精髓隨著新型音樂的產生而逐漸流失,所以要想順利實現新時期的審美轉型,還需要在創作上下功夫。并從下面幾點完善與創新,實現審美轉型:
首先,新作品創作的時候,不能忘卻鋼琴藝術中的精髓,并主動吸取當代藝術氣息與精神,逐漸形成新型審美追求,不但促使傳統審美與慣性思維的融合,還將鋼琴藝術的創新當作新時期潮流的推力。鋼琴的創作就是新舊融合,并且更加重視新時期下潮流推理的作用,可以為新創作的鋼琴藝術上印上更新穎的時代色彩,具有很強的藝術意義。
其次,新時期鋼琴藝術的審美轉型,需要在創作的時候充分展示真性情,潮流的產生要有一定開創者,因此鋼琴藝術創作階段需要作者吸收時代氣息的同時,創建屬于自己風格的音樂作品。小到個人、大到創作團隊,都要在創作的時候建立自己的藝術特點,只有如此才能被賦予更強的審美價值,進而成為新潮流的創新者。
最后,通過鋼琴藝術創作進行審美轉型的時候,可由相關部門對創新鋼琴曲進行宣傳并獎勵,執行單位自上而下為政府、教育機構等,面向社會與學校等定期開展鋼琴作品創作大賽,線上線下兩部分盤活鋼琴創作,激發創作者創新積極性,為審美轉型提供更多更優秀作品。
新時期下鋼琴創作是審美轉型的前提,只有完美的藝術作品才能進一步延伸鋼琴作品的審美空間,以更全更多鋼琴作品和高超演奏技巧,實現最終的審美轉型,可見作品的創作是很重要的。
(二)鋼琴演奏方法的改革
前面介紹鋼琴創作是其審美轉型的前提,那么進行鋼琴彈奏方法改革也是該藝術審美轉型的主要環節,需要不斷創新與實踐才能實現。傳統鋼琴演奏方法比較單一,一般為一人一琴,稍有不同之處就是鋼琴的類型有些許變化,如電鋼琴、三角鋼琴、古典鋼琴等,近年來還產生了兩人四手演奏方法。另外從演奏環境角度分析,鋼琴往往運用于正式的演奏場合中,并在演奏的需求下,與舞蹈穿插融合,但是總的來說,以前演奏方式相對來說比較簡單。
鋼琴演奏方法的創新與審美轉型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因此對于演奏方法的創新,主要從下面幾點做起:第一,將鋼琴演奏方法與其他藝術結合,從藝術氣質上分析,與鋼琴藝術最相近的藝術方法——文學藝術,如散文、詩歌、小說等,其中表達的審美氣質和鋼琴演奏出來表達的典雅氣質是一致的,這在藝術日益變化的現在,可實現鋼琴藝術與文學作品共同形成美學體制,建立互相進步的發展環境。
鋼琴演奏與文學作品的融合,可以以文學為表現內容,整個彈奏曲目,或者實現彈奏和文學作品二重奏的方法,以話劇形式呈現,進而形成文學與鋼琴藝術融合的新型演奏模式。
鋼琴演奏模式融入新時期流行元素,令演奏逐漸帶入層次感,此處對審美轉型中的流行元素拿捏是十分重要的,若該因素添加過多,會失去鋼琴演奏原有氣質,可結合鋼琴作品的實際情況科學融入。例如《少女的祈禱》鋼琴曲演奏時,將現代元素代入音樂所創建的抽象與虛幻環境,以具體表象為襯托,構建多種藝術模式的雙重甚至多重美感。
新時期鋼琴演奏藝術下的審美轉型,可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將其作為演奏載體,進而改變鋼琴演奏模式,并通過網絡技術宣傳此演奏模式,因為鋼琴演奏環境是有限的,承載聽眾數量也有限,因此通過互聯網進行鋼琴演奏形式的傳播,可以讓更多人們接受且認可,擴展傳播廣度與深度,更容易實現鋼琴藝術的審美轉型。
結論
綜上所述,新時期眾多藝術面臨審美轉型,鋼琴也是如此,雖然經過多年藝術沉淀,但在新時代下也面臨更多沖擊,需要通過創新與改革,做好審美轉型,如創作與演奏形式上的創新,促使鋼琴藝術真正實現審美轉型,促進我國藝術的繁榮,為其他藝術發展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