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全面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是高校教育發展的重要任務。舞臺表演藝術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舞臺表演的藝術教育實踐,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健全的人格,正確的價值觀,對于深化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高校;愛國主義教育;舞臺表演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20)04-0152-02
[收稿日期]2020-02-07
[基金項目]2019年度江蘇高校哲社思政項目(2019SJB382)。
[作者簡介]高 蕾(1984— ),女,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徐州 221000)
習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說:“對新時代中國青年來說,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聽黨話、跟黨走,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不斷奉獻祖國、奉獻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輩子的頑強奮斗來體現愛國主義情懷,讓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心中高高飄揚!”[1]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對于我國大學生來說,處在信息爆炸的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每天都會接收到世界各地的新聞事件,其中不乏很多不利于價值觀養成的信息。在各種不良信息的誘導之下,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認同感將會受到極大程度的沖擊,因此愛國主義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2]近年來,愛國主義教育頗見成效,教育形式已經從單一的思想政治課堂走向更廣闊的延展空間,學生愛國主義情緒高漲,文化自信明顯增強。但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永久性的育人工程,還需要我們不斷探索新的教育形式。
儒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說:“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移風易俗,莫善于樂;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他將音樂與國家、社會、個人的發展緊密相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認為,藝術教育具有“輔德性”,可以起到以美啟真、以美導善的作用。自古以來,我國教育家就重視藝術教育,藝術精神文化的育人功能顯露無遺。從筆者發放的調查問卷上來看,通過舞臺藝術表演活動為契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路徑做得還不夠,尤其是一些理工科類院校則更少。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實踐活動,是一個潛移默化習得的隱性過程,除了以課堂為教育的主要渠道,更有效的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來影響和幫助大學生獲得愛國的真實體驗和感受。[3]
以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例,近年來,為了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該校通過多種途徑,開展各種形式的舞臺藝術活動。
一、愛國主題的舞臺表演藝術校園活動
該校是以學前教育為主的高師院校,藝術類課程是學生在校期間非常重要的專業技能。學生將學習的理論知識學以致用,以舞臺藝術實踐的形式展現出來。因此舞臺藝術實踐是學生學習教育成果的重要平臺,是促進學生成長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學校每學期都會舉辦不同主題、不同形式的文化藝術活動,而這些活動通過層層選拔,最終會以舞臺表演的方式向全校師生呈現。
(一)音樂類表演
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音樂類節目的表演是最常見的一種舞臺藝術形式,它主要包括歌唱類和器樂類兩種。為了體現大學生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精神,參演的學生多會選擇紅色經典歌曲。如帶領大家走入戰火紛飛抗戰時期的歌曲《紅星閃閃放光彩》《黃河大合唱》;歌頌我國美好河山的《我和我的祖國》《長江之歌》;讓大家如沐春風,感受到改革開放后祖國欣欣向榮、繁榮景象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我愛你中國》;對祖國深情眷戀和美好祝愿的《歌唱祖國》《走向復興》;以及帶大家走進輝煌新時代、唱響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共筑中國夢》。一首首耳熟能詳、蕩氣回腸的曲目再度被學生演繹,他們用激昂的歌喉和高亢的熱情唱出了對革命先輩的緬懷和對祖國的熱愛。器樂類節目也是以演奏中國代表性的經典曲目為內容,如鋼琴《牧童短笛》、二胡《二泉映月》、笛子《揚鞭催馬運糧忙》、器樂合奏《春江花月夜》等。器樂類表演活動的舉辦,不僅借傳承音樂文化經典的潮流,提升了學生對音樂傳統文化的認識,而且弘揚了器樂文化精髓,使他們進一步感受到器樂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潛移默化地增進了學生的愛國之情。
(二)舞蹈類表演
舞蹈是最深受師生喜愛和歡迎的舞臺表演節目。學校每年舉辦的舞蹈比賽,學生都會積極參加,投入很大的熱情。很多班級從挑選舞種、舞蹈內容到排練都是學生自發組織,教師會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指導。每年的展演參賽內容都很豐富,涵蓋古典舞、民族舞、現代舞、兒童舞等多種舞蹈形式。通過絢麗的燈光,震撼的音樂,各支參賽隊伍都以高超的舞蹈功底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多種極具特色的舞蹈,為全場觀眾獻上一場視聽盛宴。比賽中,演員們將音樂和藝術完美結合,詮釋了朝氣蓬勃的魅力。校園舞蹈大賽的開展鍛煉了學生的體魄,促進了學生對美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對今天幸福生活的珍惜和對祖國的感恩。
(三)語言類表演
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是師范類院校,普通話對于學生來說極其重要,是決定他們能否取得教師資格證、能否順利畢業的重要指標。由于學前教育專業性的特點,在語言類活動中,兒童劇的表演和比賽備受學生的關注。兒童劇的觀賞對象是兒童,故事內容淺顯易懂,但無不折射著人性的光輝,并影響著孩子的快樂和成長。學生通過表演,不僅提高了語言、音樂、舞蹈、美術等各方面專業水平,激發了學生對專業課的熱情,更重要的是置身于童話般的世界,無論是樹立正面典型人物,還是鞭撻負面人物,都會突顯故事的主題思想,突顯人物真善美的品德。這些會使學生產生反思,而這種反思會形成一種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深深影響著他們,使他們能更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更能作為一個童話般出色的人生活在這個世界。
二、愛國主題快閃的拍攝
為了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全國上下開始了《我和我的祖國》快閃的拍攝。快閃是“快閃影片”或“快閃行動”的簡稱,是新近在國際流行開的一種嬉皮行為,可視為一種短暫的行為藝術。近年來,快閃在我國出現得越來越多,深受人民大眾的喜愛。《我和我的祖國》之所以作為快閃的指定歌曲,不僅旋律優美動聽,同時表達了人們對偉大祖國的衷心依戀和真誠歌頌。這首歌在中國的普及程度非常高,可謂耳熟能詳,只要旋律響起,大多數人都會唱,即使歌詞背不下來,也能跟著唱上幾句。這是一首能引起廣泛共鳴、直達人心的歌曲,與快閃的形式相融合,能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
2019年5月7日和5月14日兩天,該校洞山校區和碧螺校區處處洋溢著歡樂祥和、喜慶熱烈的氣氛,一場千人“我和我的祖國”主題快閃活動完美呈現,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清亮的歌聲里,在燦爛的笑容里,幼教集團的孩子們手拉手走來,用稚嫩的童聲,與老師們一起歌唱祖國。在童心廣場上,千余師生用歌聲傾吐對祖國的情意,用舞蹈獻上對祖國的祝福。大家情不自禁地揮動手里的國旗,一起動情歌唱,抒發了對黨和祖國的熱愛,為黨和祖國獻上最真切的祝福。置身于這片歌舞的海洋,感受著這個壯觀的場面,滿腔的愛國之情油然而生,愛國之心越發濃烈!一曲愛國贊歌,一份深情告白,一場快閃活動,這所有的感動在孩子們心中、在學生心中都埋下一顆愛國的種子。用藝術演繹愛國情、報國志,以責任擔當致青春、共奮斗,五星紅旗高高飄揚,愛國歌聲響徹學校,這更讓教育者不改初心、充滿力量!
三、校外各類演出活動
為了秉承“崇師、尚美、立人”的校訓,堅守“藝術美育、實踐為先”的理念,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14年成立大學生藝術團,2017年成立藝術中心。自成立以來,藝術團不僅不斷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還積極地參加校外的各類演出活動。2016—2018年連續三年參與國家大劇院暑期之旅《胖叔叔原創舞蹈故事會》;2017年參與中國好人榜發布儀式——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場演出活動;連續九年參與市政府慈善晚會演出活動;2019年參加徐州漢文化旅游節開幕式。這些舞臺表演實踐活動,使學生無時無刻生活在充滿藝術氣息與人文精神的學習環境中,長時間的熏陶和感染使他們無意識地自覺接受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此時學生是以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情,主動自愿參與演出活動。他們關注的是活動過程的內心體驗,而不是教育者隱喻在活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更不會對這些教育內容設置心理防線和產生主觀排斥,這樣愛國主義教育便潛移默化滲透到學生的心中。[4]
結 語
青年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高校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要重視和發揮舞臺表演藝術的實踐教育功能,要不斷開拓和挖掘以舞臺表演藝術為手段的育人模式,從而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實踐形式,促進高校愛國主義教育朝著健康、和諧、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使“藝術美育、實踐為先”的理念深入校園。
注釋:
[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jnwsyd100zn/.
[2]郝澤亮.大數據時代下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途徑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03):51—53.
[3]黃雅恒.拓展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途徑新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05):69—70.
[4]岑錦媚.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愛國主義隱形教育途徑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9:1—67.
(責任編輯:劉露心)當代音樂·2020年第4期王 穎:探究舞蹈藝術中靜態造型的藝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