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歌唱經典”一定是經得起反復聽賞的精品。“歌唱經典”的特征可以概括為聽之不厭的、歌唱特征明顯的、經得起時間檢驗的、超越了認知價值而在追求審美價值方面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具有豐富審美內涵等幾個方面。“湖湘歌唱經典”都具備如下三個特征:濃郁的地方性、廣泛的受眾性以及審美性與思想性的高度統一。
[關鍵詞] 歌唱;湖湘文化;歌唱經典
[中圖分類號]J6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20)10-0014-02
[基金項目]2018年度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序號731)。
[作者簡介]蔡遠鴻(1965—"),男,湖南理工學院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張"雄(1997—"),男,湖南理工學院音樂學院本科學生。(岳陽"414006)
“經典”代表著一個民族地域的文化精神。換言之,“湖湘歌唱經典”則是指體現著三湘地域的音樂文化精神,同時折射出湖湘文化精神的歌唱作品。“湖湘歌唱經典”研究是一個大課題,我們想通過對湖湘歌唱經典的教學與傳承研究,理解這么幾個問題:一是能夠認識到地方民間歌唱作為本源文化的意義;二是在對“湖湘歌唱經典”進行梳理篩選的基礎上,實實在在地進行一些表演教學與傳承;三是能夠對“湖湘歌唱經典”的審美文化特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湖湘歌唱經典”最典型的是用湖南題材創作的經典作品。比如白誠仁的《洞庭魚米鄉》《挑擔茶葉上北京》《小背簍》等,用的是湖南的音樂素材和特色唱法;這類作品中包括一些典型的湖南風格的歌曲,如《采檳榔》《瀏陽河》等。還有就是湖湘的經典歌唱家們,用他們的富有湖湘歌唱審美品格的歌聲演唱的作品,比如李谷一的《鄉戀》《潔白的羽毛寄深情》,雷佳的《蘆花》《好兒好女好江山》,宋祖英的《望月》《大地飛歌》《好日子》,張也的《山鄉小渡船》《高天上流云》,吳碧霞的《苗嶺的早晨》,王麗達的《親吻祖國》《沂蒙山我的娘親親》,等等。作為新中國成立后培養成長起來的歌唱家群體,其作為“經典”的形成是不能脫離時代的,一定是與欣欣向榮朝氣蓬勃的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在宏大的政治敘事背景下,取得的成就[1]。正因如此,劉安煌認為“時代特色,是歌唱風格的主要因素。歌唱風格,來自不同時代,不同唱家。風格離不開時代,時代產生了不同的歌唱家”。(《歌唱風格化》《中國音樂》1990年第4期)
可以這樣說,歌唱家的演唱個性的形成,是其與時代共性之間的兩極張力中達成平衡的結果。因此,一批湖湘經典歌唱家對新型湖南特色民族唱法的探索,一方面,是作為湖湘兒女的藝術心靈悸動與個性追求;另一方面,則是他們與三湘大地時代大潮的“詩情共鳴”的結果。“對于當代中國的聲樂研究來說,強化聲樂研究的民族化走向,有兩個基本的方面,一是要從根本上消除對于中國傳統聲樂文化的拒斥和虛無主義態度,使中國的聲樂研究、發掘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精華更加自覺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具有更加扎實豐厚的民族文化內容;二是要使中國的聲樂研究與當代中華民族的生產生活緊密聯系與結合,充分體現先進文化的要求,在中華民族的現代文化創造中提升和創造具有新的時代特色和民族特點的聲樂內容。”[2]這在湖湘歌唱經典的凝練與創作中是體現得很充分的。
一、“辣”的嗓音本質特征
如同湘菜一樣,“辣”是“湖湘歌唱經典”的一個基本特征。何紀光的《辣椒歌》歌詞“遠方的客人你莫見笑,湖南人待客愛用辣椒”,然后細數辣椒的好處“去濕氣、開心竅、健脾胃、醒頭腦,更有那豐富的維生素,營養價值高。莫看辣得你滿頭汗,勝過做理療”,最后落實在“遠方的客人哎你莫見笑,湖南人實在愛辣椒。就連這說話也帶點辣椒味,出口哇哇響哎聽起火撩撩。只要你仔細品味,你就會發現辣椒的后面,心腸好啊伊茲喲”。宋祖英的《辣妹子》,“辣妹子從小辣不怕,辣妹子長大不怕辣……辣妹子說話潑辣辣,辣妹子做事潑辣辣,辣妹子待人熱辣辣”,更是讓人把“辣妹子”作為湖南女歌手的代名詞。她們俏麗明快而又風情萬種。
說李谷一是“辣妹子”的第一人應該沒有人有意見。她是從花鼓戲走向民歌的,然后大膽嘗試新民歌的唱法改造。她用自己甜美的歌聲與真摯的情感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聽眾。李谷一直爽的性格讓人印象深刻,所以她經常把這個湖南的口頭禪“吃得苦,霸得蠻”掛在嘴上。她早期的花鼓戲《補鍋》《妹妹找哥淚花流》《絨花》《鄉戀》,利用氣、聲、字的結合“以情帶聲”,充分體現了民族聲樂“聲字結合”的藝術特點,聲音像一股清新的風歌唱著時代的美好。50年的藝術歷程,她一直堅持繼承吸收并發揚民族聲樂的優秀傳統。1981年來北京講學的世界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基諾貝基,在偶然聽到了李谷一的歌聲后,認為這是他在中國聽到的最科學的演唱,并且在離開中國之前要了李谷一兩盤專輯帶走了[3]。溫婉如宋祖英,她的《大地飛歌》《愛我中華》《辣妹子》中也有充分的體現。王麗達的《親吻祖國》《沂蒙山我的娘親親》的張力與激情也是這方面的印證。
二、戲與歌的相輔相成
最有代表性的湖南民歌,當推20世紀30年代黎錦光根據湖南民歌《雙川調》創作而成的《采檳榔》,以及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和濃郁湖南地方特色的湖南花鼓戲戲歌《瀏陽河》。如果還要增加,就是亦戲亦歌的花鼓小調《洗菜心》和《劉海砍樵》。
優秀的湘籍歌唱家(如李谷一、張也、王麗達等)是唱花鼓戲出身的,受到了湖南傳統戲曲或曲藝方面的系統訓練,這使得他們很熟悉湖南傳統戲曲或曲藝的唱腔唱法。何紀光、宋祖英都來自傳統民歌盛行的湘西少數民族地區,較好地繼承了湖南傳統的民族唱法。另一方面他們之所以能夠對湖南傳統民族唱法加以發展、創新,還緣于他們都受到過系統、全面的專業訓練,也恰如其分地借鑒了一些美聲唱法的技巧,因而,在演唱湖南風格創作歌曲時,在傳統的基礎上,有了較為明顯的提升。這也使得他們在藝術的個性與共性平衡中,能夠更好地保持演唱的湖南特色有了技術的保證。
三、自然本真的歌唱
湖南境內山地、丘陵分布廣泛,山歌成為當地民歌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歌具有即興性強,唱腔悠長流暢,音調嘹亮的特點。當地人把湖南山歌歸納為“高腔”“平腔”“低腔”三種。湘籍歌唱家以何紀光為代表,他在演唱《洞庭魚米鄉》之前,拜前輩“高腔”藝人為師,已經藝有所成,且具備了較為豐富的藝術實踐和演唱能力;張也唱《山鄉小渡船》時,宋祖英在唱《小背簍》之前,都已經在劇團打下了扎實的舞臺表演和演唱基礎。
他們都成功地做到了以下兩點:一是通過對創作歌曲的個性化演繹來直接體現其演唱的湖南風格;他們在唱詞方面特別注重歌詞中的湖南方言和襯詞特色,即便是用普通話演唱的版本,演唱時也總是在不違和的前提下,妥帖地夾帶湖南方言特色的咬字吐字,以此來傳達歌曲的“湘音”特色。二是他們還經常把這種方言特色的咬字吐字與歌曲曲調的運腔行腔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得其演唱富有濃郁的湖湘韻味和鄉土氣息。他們在演唱時總是聲情并茂,注重以情帶聲和以聲傳情,因而不僅能唱出湘音湘韻,而且能唱出濃濃湘情。何紀光的湖南新型高腔山歌唱法就是最好的例證。
可以這樣說,優秀的湘籍歌唱家們總能準確地捕捉到湖南風格創作歌曲的“湘味”,在演唱中能夠把這些曲調與方言高度融合的歌曲表現得恰如其分,使得其演唱富有濃郁的湖湘韻味和鄉土氣息,準確地詮釋歌曲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他們在傳承和發展湖南傳統民族唱法的過程中,塑造了民族唱法的湖湘風格。以湖南風格的創作歌曲為依托,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演唱方法,即湖南風格的唱法。
四、湖湘歌唱的質樸與深情
“質樸”語出董仲舒《春秋繁露·實性》,所謂“此皆圣人所繼天而進也,非情性質樸之能至也”。以此比照“歌唱的質樸”,湖湘歌唱家們的歌聲大多呈現出“天真爛漫”“天然去雕飾”的歌唱樣態。無論是李谷一的《妹妹找哥淚花流》《絨花》《鄉戀》,還是何紀光的《洞庭魚米鄉》《挑擔茶葉上北京》,宋祖英的《小背簍》《愛我中華》《長大后我就成了你》,張也的《山鄉小渡船》《高天上流云》,吳碧霞的《苗嶺的早晨》《山鬼》,雷佳的《蘆花》《好兒好女好江山》,王麗達的《親吻祖國》《沂蒙山我的娘親親》,都體現了這樣的藝術特點。
“湘女多情”,從“歌唱的質樸與深情”的意義上說,湖湘女歌唱家們在中國歌壇可謂“一枝獨秀”。“質樸與深情”是相互關聯的。她們的演唱體現出如下幾個方面的共同特質:一是聲音都有非常好的“辨識度”。她們的歌聲猶如“黃鶯出谷”,如前開列的歌單,或首唱或翻唱,都能很好地展示自身個性化的聲音與特色,唱出自己的濃濃湘情。二是俏麗活潑的共性。《洗菜心》是她們都唱過的最有湖南傳統民族特質的作品,也最能體現“湘女”俏麗活潑的共性。三是對時尚追求與探索。湘籍女歌唱家都勇于探索,嘗試“跨界”。李谷一的“氣聲”《鄉戀》,吳碧霞“民美貫通”,方瓊對“海派”風格探索與繼承,對音樂劇的融通及對“美聲意義”上的作品的民族化演繹,如《我像雪花天上來》,都獨樹一幟,令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
結"語
總之,湘籍歌唱家群體,在家鄉山水的浸染下,在對老家湖南的“想象”中演繹了自己的個性與風采,也展示了自身對歌唱的追求,為我們偉大的時代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他們在成就了一批湖湘歌唱經典的同時,也成就了自身作為經典歌唱家的地位。
注釋:
[1]蔡遠鴻.清響遏云的歌聲——論吳雁澤的歌唱藝術[J].當代音樂,2017(20):6.
[2]蔡遠鴻.當代中國聲樂學派的研究視域[J].人民音樂,2007(08):86.
[3]牛毅蓉.李谷一歌唱藝術特點系列研究之一[J].音樂時空(理論版),2012(03):68.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