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剛 尹雨晴 潘曉彥 陳燕 羅堯岳 陳偶英



摘要:目的? 分析2016-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醫學學科項目資助情況,探討中醫學學科資助項目概況及發展趨勢,為中醫學領域的科技工作者選題和項目申報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檢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獲取2016-2018年中醫學學科資助課題,分析資助數量、資助額度、資助項目單位、二級分支學科等信息,并將獲得資助的項目名稱導入BDP個人版在線數據分析軟件進行熱點分析。結果? 2016-2018年,國家對中醫學學科的資助力度不斷加大,呈穩步上升趨勢,資助數量逐年上升,平均資助額度從2016年的37.78萬元增加到2018年的42.01萬元,資助經費總額不斷加大。從資助單位分布分析,上海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和北京中醫藥大學處于前4位,立項數量、資助經費均遠高于其他院校。從資助項目分支學科分析,中醫內科一直是資助重點領域(占比33.03%),遠高于其他分支學科。從資助熱點分析,“基于”“調控”“通路”“機制”出現頻率最高。結論?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中醫學學科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學術資源向中醫藥重點院校集中明顯,呈現不均衡發展趨勢,中醫內科學是研究熱點,細胞分子水平學科和技術交叉是未來的研究趨勢。在科學基金申報中仍存在問題,如盲目追求研究熱點、多學科交叉表面化,盲目應用新技術、中醫藥特色優勢淡化,形式創新有余、原始創新不足。
關鍵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醫學學科;資助;熱點
中圖分類號:R2-0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5304(2020)01-0098-05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903287
Funding Overview and Hotspot Analysis of TCM Projects Supported
by NSFC from 2016 to 2018
ZHU Zhenggang, YIN Yuqing, PAN Xiaoyan, CHEN Yan, LUO Yaoyue, CHEN Ouying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20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unding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CM through analysis on TCM projects fund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 from 2016 to 2018;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ers in the field of TCM to select topics and declare projects. Methods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 of NSFC was retrieved, and the founded TCM projects from 2016 to 2018 were obtained. The information of the number, amount, units and sub-disciplines were analyzed. The names of projects funded by NSFC were imported into the personal edition of BDP online data for hotspot analysis. Results From 2016 to 2018, the funding for TCM has been increasing steadily, showing a steady upward trend, and the number of founding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average amount of founding increased from 377.8 million yuan in 2016 to 420.1 million yuan in 2018, and the total amount of founding has been increasing.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founding unit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ere in the first level. The number of projects and funding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universities. From the analysis of founded projects, internal medicine of TCM has always been the key area of funding, accounting for 33.03%, which was much higher than other branches. From the analysis of funding hotspots,
“based on”, “regulation”, “pathway”, “mechanism” showed the highest frequency. Conclusion The support of NSFC for TCM is increasing, and the academic resources are concentrated in key universities of TCM, showing an unbalanced development trend. Internal medicine of TCM is a research hotspot, and the intersection of cell and molecular level disciplines and technologies is the future research trend.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declaration of scientific funds, such as blind pursuit of research hotspots, interdisciplinary superficiality, blind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weakening of the advantages of TCM, excessive innovation for the format and insufficient original innovation.
Keywords: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TCM discipline; founding; hotpots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代表了我國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領域的最高水平[1],自設立以來,在推動中醫基礎研究、培養優秀中醫科技人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3]。2016年10月,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全民健康是一項全民工程,將人民的健康事業提到一個新的高度[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具有扶持和引導作用,其資助情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學科和領域的發展趨勢和最新進展[5]。本研究對2016-2018年中醫學學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情況進行歸納分析,探討中醫學學科資助項目概況及發展趨勢,為中醫學領域的科技工作者提供選題和申報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檢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www.nsfc.gov.cn),進入“申請資助”欄目,點擊“項目檢索與查詢”頁面,在“申請代碼”項下選擇“H27中醫學”,在“批準年度”項下依次選擇2016、2017、2018,查詢獲取所有數據信息,將檢索信息錄入Excel2016,建立包含批準年度、項目名稱、項目類別、依托單位、項目負責人、批準經費等項的數據庫。事先制定資料提取表格,由2名研究者獨立提取,并交叉核對,若有不同則由第三人裁定。將2016-2018年立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信息導入BDP在線數據分析軟件(https://me.bdp.cn/home.html),選擇“編輯圖表”,將“項目名稱”導入“維度”,以“詞云”形式顯示圖表類型。
2? 結果
2.1? 中醫學學科項目資助總金額、數量和平均資助額度趨勢
2016-2018年,國家對中醫學學科的資助力度不斷加大,呈穩步上升趨勢。中醫學學科立項資助數量由2016年的594項上升到2018年的655項(見圖1),平均每項資助額度從2016年的37.78萬元增加到
2018年的42.01萬元(見圖2),資助經費總額由2016年的22 447萬元增加到2018年的27 521萬元(見圖3)。
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醫學科學部共有31個學科,其中獲批金額最多的前5個學科分別為腫瘤學(78 070萬元)、神經系統和精神疾病(32 352萬元)、影像醫學與生物醫學工程(28 212.48萬元)、中醫學(27 521萬元)、循環系統(25 873萬元)。
項目獲批數量最多的前5個學科分別為腫瘤學(1875個)、神經系統和精神疾病(755個)、中醫學(655個)、循環系統(594個)、中藥學(508個)[6]。由此可見,在醫學科學部中,中醫學學科資助金額(排名第四)和資助數量(排名第三)排名均比較靠前。
2.2? 中醫學學科項目資助單位分布
2016-2018年,中醫學學科立項資助的數量和總經費排名前10位的單位見表1。
2016-2018年,中醫學學科獲得資助數量和資助金額排名前10位的院校占總資助數量的49.12%,占總資助金額的50.23%。在獲得資助數量方面,上海中醫藥大學位列第一,其次為南京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和北京中醫藥大學。排名前4所高校中,上海中醫藥大學的立項數量、資助經費均高于其他院校,表明在綜合實力靠前的4所中醫藥大學中也處于強勢地位。成都中醫藥大學作為“中醫藥老四校”之一,中醫學學科立項數量和資助經費與其他三校(上海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和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差距拉大。廣西中醫藥大學和浙江中醫藥大學發展迅速,其中廣西中醫藥大學因為有地區項目扶持,立項數量占優勢,但資助金額低于成都中醫藥大學和湖南中醫藥大學。值得注意的是,西醫院校首都醫科大學在中醫學學科資助數量中排在第10位,未來中醫學學科的NSFC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2.3? 資助項目分支學科分析
將中醫學學科(H27)中21個二級分支學科中的面上項目和青年項目進行分類統計,得出資助熱點領域,資助數量最多的前10個分支學科見表2。中醫內科是2016-2018年資助的重點領域,其次為中醫針灸、中醫外科、中醫骨傷科。
2.4? 資助項目熱點分析
通過對關鍵詞分析呈現研究熱點內容,可預測未來的研究趨勢,頻率最高的關鍵詞為“基于”“調控”“通路”“機制”等,說明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領域中,細胞分子水平的機理研究仍然是中醫學學科研究的熱點。詳見圖4~圖6。
3? 討論
3.1? 國家對中醫學學科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
近年來,國家對中醫藥行業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大幅增加[7]。直接表現在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醫學學科31個學科中,中醫學學科的資助金額、資助數量排名均位居前列。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網站“項目資助統計”(http://www.nsfc.gov.cn/publish/ portal0/tab505/)的面上項目為例,2016-2018年中醫學學科平均資助率18.58%,高于醫學學科的15.28%,但低于8個部的平均資助率21.97%,提示在醫學學科中,NSFC的競爭比其他7部更為激烈。2016-2018年來,中醫學學科在醫學學科的資助率一直高于其他西醫學科,與2010年中醫學學科面上項目平均資助率(16.99%)低于醫學部的平均資助率(17.25%)[8]相比已發生較大改觀,反映了國家對中醫學的重視程度提高。
3.2? 學術資源向中醫藥重點院校集中趨勢明顯
2016-2018年,獲得資助數量和資助金額排名前10位的院校占總資助數量的49.12%和總資助金額的50.23%,說明近一半的學術資源集中在綜合實力較強的院校。在高等院校金字塔中,越靠近金字塔上層,高校越少,但能力越強,獲得的學術資源越多,而金字塔下層高校數量雖多,但能力越弱、獲得的學術資源越少,呈現典型的“金字塔結構”,也是“馬太效應”的體現[9]。此外,中醫學學科的研究機構呈多元化發展,西醫院校和綜合性大學的中醫學學科研究力量也不容忽視,如首都醫科大學、新疆醫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另一方面,學術資源區域優勢集中,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等地區經濟發達,科技和人才優勢突出,獲得資助項目遠高于其他地區。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政策扶持不容忽視[10],突出表現在廣西中醫藥大學和新疆醫科大學,獲得資助的項目大多數來自于地區科學基金。
3.3? 中醫內科學是研究熱點,細胞分子水平學科和技術交叉是未來研究趨勢
中醫內科病種多,潛力大,一直是研究重點和熱點。通過詞云圖可看出,2016-2018年,“細胞”“信號”“通路”“調控”出現頻率較高,且變化趨于穩定。“信號通路”“蛋白修飾表達”“自噬”“核糖核酸(RNA)”“熱點靶型”“代謝組學”等高頻詞反復出現提示目前研究的熱點和前沿領域。以上熱點詞說明目前的研究內容重點集中在細胞分子水平,同時出現多學科和新興技術手段交叉研究,如中醫學與生命科學中的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免疫學和神經學等學科領域交叉融合多層次研究,技術手段如基因組、蛋白組、轉錄組和代謝組等組學技術不斷應用于中醫學學科基礎研究中,拓寬了中醫學學科研究內涵和外延。
4? 存在問題及建議
4.1? 盲目追求研究熱點,多學科交叉表面化
一些項目未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將基因組學、蛋白組學、代謝組學、分子生物學等交叉學科的前沿技術表面堆砌,研究指標和內容與中醫藥基礎理論間的聯系牽強附會,其中的關鍵技術問題難以解釋。建議申請者不要好高騖遠,應結合自身前期研究基礎和臨床實際,進行切實可行的多學科交叉研究。
4.2? 盲目應用新技術,中醫藥特色優勢淡化
中醫學學科有其特殊性,注重歷史傳承和文化積淀,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和經驗傳承、特色診療技術和方法發展、珍貴典籍資料挖掘等都是其有別于其他學科之處,盲目應用新技術將導致中醫藥特色優勢不明顯,與其他學科趨于同化。建議申請者重點關注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在繼承和發展中醫藥的基礎上應用創新技術。
4.3? 形式創新有余,原始創新不足
研究創新形式化,一些項目只注重技術手段創新,簡單模仿照搬他人研究指標和技術手段,對于是否適用于自身研究內容并未多加考慮。中醫藥理論和方法技術創新才是原始創新,能推動和引領中醫學學科的發展,這樣的原始創新項目并不多見。建議申請者戒驕戒躁,潛心研究,夯實基礎,致力于中醫藥理論的關鍵科學問題,在形式創新的基礎上努力追求原始創新。
參考文獻:
[1] 廖芮,游頂云,王振宇,等.流行病學方法與衛生統計學領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情況及趨勢分析[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7, 26(6):22-25,75.
[2] 劉運芳,韓立煒,商洪才,等.科學基金促進我國中醫學事業的發展——近1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中醫學項目統計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33(11):1557-1560.
[3] 余思奕,郭保君,申治富,等.近3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醫針灸學科項目資助概況及熱點分析[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8,33(12):5674-5676.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EB/OL].[20161025].
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 content_5124174.htm.
[5] 牟燕,許海云,王敏,等.衛生政策與管理領域2005-2014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情況及研究趨勢[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5, 24(9):17-26.
[6] 梅斯醫學.2018國自然醫學領域熱門學科資助詳情一覽[EB/OL].http://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16f014e057ed.
[7] 姜楓.1996-2016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立項PICO模式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38(2):242-245.
[8] 商洪才,黃金玲,韓立煒,等.201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醫藥學科項目受理及資助情況分析[J].中西醫結合學報,2011,9(10):1045- 1050.
[9] 陳寧,游江南,高尚,等.我國中醫藥高校學術資源基礎及獲得能力的“馬太效應”——基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5~2016)的分析[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26(2):184-187.
[10] 張榮欣,姜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醫體質學研究立項情況分析[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8,25(2):99-103.
(收稿日期:2019-03-22)
(修回日期:2019-04-16;編輯:季巍巍)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17A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