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梅 章雪芳 陳寶興 鄔偉國(浙江閏土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紹興 312300)
取代苯基硫脲是分散紅152、153、145、177等紅色染料的重要中間體,其制備方法目前普遍采用水相法[1-5],即在酸性條件下取代苯胺和硫氰酸銨發生硫脲化反應合成產物,其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高COD、高鹽、高硫氰酸根(SCN-)的酸性廢水。以浙江閏土股份有限公司對硝基苯基硫脲合成產生的廢水為例分析,每噸產品約產生8t 含硫酸銨約10wt%、硫氰酸銨約2.8wt%、硫酸約4.8wt%、CODcr35000ppm 的廢水。
本文對廢水主要成分分析,通過中和、置換、氧化、濃縮結晶等工序集成,設計出一條無害、資源化清潔處理取代苯基硫脲類廢水的處理方法。
液氨、硫酸銅、25%雙氧水、硫酸亞鐵、亞硫酸銨,所有實驗試劑均為工業級。廢水取自浙江閏土股份有限公司對硝基苯基硫脲合成產生的廢水,其中含硫酸銨10.3wt%、硫氰酸銨2.8wt%、硫酸約4.5wt%、CODcr36840ppm。
電動攪拌器、循環水式真空泵、過濾設備一套、分析天平、溫度計、CLT-12型COD 速測儀。
1.2.1 氧化亞銅的制備
在250mL 燒瓶中加入30wt%的硫酸銅溶液,升溫到80℃,慢慢滴加20wt%亞硫酸銨溶液,用氨水控制pH=4~5,保溫1h,得紅棕色氧化亞銅[6-9]懸濁液,待用。
1.2.2 廢水處理
(1)中和:在500mL 燒杯中加入300g 廢水,攪拌下通入液氨中調節pH 值,過濾,得對硝基苯胺7g,含量89.6%,可回用于產品合成;濾液Ⅰ外觀為黃綠色,CODcr約12500ppm。
(2)置換:在濾液Ⅰ中加硫酸調節pH 值,加入待用的氧化亞銅懸濁液,攪拌1小時,過濾,得硫氰酸亞銅和濾液Ⅱ,CODcr約8500ppm。
(3)芬頓氧化[10,11]:濾液Ⅱ用硫酸調節pH 值,加入硫酸亞鐵,升溫,滴加28wt%雙氧水,滴畢,保溫1h,用氨水調pH 到7~8,加入體積量0.3%的活性炭,過濾,得活性炭渣和濾液Ⅲ。
(4)濃縮結晶:將濾液Ⅲ濃縮、冷卻結晶,回收硫酸銨。
廢水處理工藝的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廢水處理工藝流程
亞硫酸銨還原硫酸銅制備氧化亞銅,其原理如反應方程式1:

控制反應pH=4~5,反應溫度80℃,反應時間1h,研究亞硫酸銨與硫酸銅摩爾比A 對制備氧化亞銅質量的影響。實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亞硫酸銨加入量對氧化亞銅質量的影響
由表1反應現象可以看出,隨著亞硫酸銨的加入,反應體系逐漸產生橘紅色氧化亞銅沉淀,反應液由藍色逐漸變為無色透明,當摩爾比A 為1.1:1時,反應已基本完成。因此確定反應溫度為80℃,亞硫酸銨與硫酸銅摩爾比為1.1:1。
根據硫脲合成機理分析,廢水中主要有機物為沒有反應的原料對硝基苯胺硫酸鹽,可通過中和,使對硝基苯胺從廢水中析出,因考慮廢水為硫酸銨體系,為避免其他鹽的帶入,影響對硝基苯胺回收的質量,我們采用液氨中和,考察了不同pH 值下對硝基苯胺的回收量和含量,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pH值對回收對硝基苯胺的影響
從表中可以看出pH=5時,對硝基苯胺已基本析出完全,含量≥95%,繼續增加pH 值,回收量不再繼續增加,并且有大量氨氣跑出。
在酸性條件下,氧化亞銅和硫氰酸銨反應生成硫氰酸亞銅沉淀。實驗過程中發現不同pH 值對硫氰酸亞銅質量有明顯的影響,結果見表3,pH 為3時,硫氰酸亞銅質量最好。

表3 不同pH值對硫氰酸亞銅質量的影響
表4 考察氧化亞銅加入量對硫氰酸根去除率及硫氰酸亞銅純度的影響。隨著氧化亞銅與硫氰酸根離子摩爾比B 的逐漸增加,硫氰酸根離子先急劇下降,后處于穩定;硫氰酸亞銅純度先不變,后慢慢降低,外觀也由白色逐漸加深。因為隨著氧化亞銅的加入,與硫氰酸根離子劇烈反應生成硫氰酸亞銅。隨著氧化亞銅的過量,在酸性條件下,Cu+發生歧化反應,生成Cu2+和單質銅,使得硫氰酸亞銅含量下降,顏色變深。

表4 氧化亞銅與硫氰酸根離子摩爾比的影響
濾液Ⅱ用硫酸調節pH 值3~4,加入0.3%硫酸亞鐵,升溫,滴加28wt%雙氧水,考察雙氧水用量對COD 去除率的影響。實驗結果見表5。

表5 雙氧水用量對COD去除率的影響
從表中可以看出,隨著雙氧水用量的增加,COD 值呈下降趨勢,當雙氧水用量為廢水體積的6%時,COD 已趨于穩定,去除率為92%左右。再繼續添加雙氧水COD 下降不明顯。
采用中和、置換、氧化、濃縮結晶的工序處理取代苯基硫脲合成產生的廢水,其中氧化亞銅制備時亞硫酸銨與硫酸銅摩爾比為1.1:1,反應pH 為4~5,溫度80℃;中和控制pH 為5,置換過程控制pH=3,氧化亞銅過量2%;芬頓氧化雙氧水用量為體積的6%。在此工藝條件下,回收廢水中對取代苯基(可用于工藝套用),硫氰化亞銅和硫酸銨,實現資源化清潔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