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周四,徐州十三中的音樂教室里都會傳來鏗鏘有力、清脆嘹亮、節奏明快、悅耳動聽的鼓聲,這是非洲鼓社的社團活動正在進行中。
老師采用專業的CMI非洲鼓教學體系,通過簡單好玩、寓教于樂的方式,創造出多維度的音樂空間,以傳統西非曼丁鼓曲為根基,把非洲音樂元素與現代音樂風格巧妙相融做成音樂伴奏每一首伴奏都有兩個或三個難易程度不同的版本,并且有原速與慢速之分。老師教授的每一首曲子,都分為適合個人獨奏或適合群體合奏的版本,并配有動作編排(群體、個人),便于同學們表演,極具舞臺感染力。
非洲鼓社給小伙伴們打造了一個展示的舞臺,提供了很多鍛煉的機會跳躍的節奏傳遞出粗狂的原始能量,激發著社團每一位成員的熱情踏著歡快的節拍,大家暢快淋漓地擊打,毫無保留地釋放著音樂的魅力,盡情享受非洲鼓帶來的妙趣與震撼。
非洲鼓(英文名叫Djembe)那抑揚頓挫的鼓點,行云流水般的節奏,善于營造出熱烈狂歡的場面手掌接觸鼓面的親切感,心潮澎湃的喜悅感,融合成動人的音律,從手中那其貌不揚的鼓面升華、彌漫。動人的音律帶著空氣中清新的草香,沖淡了聽鼓人滿心的疲勞,涌進了一股激情與熱血擊鼓者仿佛全身散發著自信的光芒。聽著那鼓在自已的手中發出歡快的節奏和音律,我整個人都沉浸在生命的熱情之中。
——七(4)班 常宇晴
我和非洲鼓的緣分非常奇妙。剛開始學校組織社團活動時,我選擇的是日語社團。由于人已經報滿了,我陰差陽錯地參加了非洲鼓社。
后來我感覺它像一個機靈的孩子,非常惹人喜愛。初中的學習難免讓我有點壓力,可是有了歡快愉悅的鼓聲,壓力也會慢慢被沖淡。非洲鼓就像一個打氣筒,在我身后默默地為我加油。
漸漸地,我和Djembe成了好朋友它也是有生命的,雖然抽象,但是生動有趣。
——七(17)班 袁銘露
我是去年才加人學校的非洲鼓社的。我卜小學的時候,就已經學習非洲鼓了。在社團里,經過一個月的練習,我和社員們在學校國慶歌會卜演奏了《茉莉巴薩》,大放光彩為了這次演出,我們在表演前緊鑼密鼓地排練就在演出前一天,我們集聚在云龍湖邊的平臺卜,剛剛站開來準各排練,就吸引了很多圍觀的叔叔阿姨我們當時十分害羞,生怕敞鼓的聲音影響到旁人但是,在我們演練了一遍后,叔叔阿姨們熱烈的掌聲計我們放松了自已的心態。我們看到了人們眼中的贊賞,不再扭扭捏捏,在不知不覺中更加認真了起來。我們互相鼓勵,即使于打疼了,依然沒有停下來體息的意思非洲鼓的魅力吸引了我,也計我明白了堅持才能成功的道理
——七(12)班 張可欣
知識鏈接
非洲鼓,是一個俗稱,通常指來自非洲西部的Djembe(金貝鼓、堅貝鼓)它的歷史十分悠久,出現時間最早可以回溯到公兀500年,最開始在西非是用來貯存糧食的〔在搬運過程中,人們的手不經意間拍到了用動物皮毛做的底面,也就是現在的鼓面,發出了很響的聲音聰明的西非人民因此發現了這個貯存糧食的器皿可以當作樂器,而且家家戶戶都會制作,所以非洲鼓在西非廣泛傳播。
非洲鼓也可以用來傳遞信號,傳達出人們想要表達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