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慈善3.0時代:“互聯網+慈善”面臨的困境及其破解

2020-04-30 07:31:46金碧華陳苗青
行政與法 2020年4期
關鍵詞:信息

金碧華 陳苗青

摘??????要:慈善3.0時代最大的特點是跨界、協同、眾創、共享,是慈善過程的“全民參與”和“共同創造”。當前“互聯網+慈善”呈現主體大眾年輕化、內容積極多樣化、形式互動創新化和效果擴大精準化的特點,但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法律規范不嚴謹、行業規范過于固化、慈善信息公開透明度不足、社會信任危機等問題,影響著“互聯網+慈善”的深入發展。因此,需要在相關法律法規體系、行業自律建設、信息公開制度、道德與技術并行等方面著手予以完善,以促進“互聯網+慈善”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慈善;慈善組織;“互聯網+慈善”

中圖分類號:D63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207(2020)04-0043-08

收稿日期:2019-10-22

作者簡介:金碧華(1978—),男,浙江富陽人,浙江理工大學法政學院副院長,教授,研究方向為法律社會學、慈善組織、社會工作;陳苗青(1994—),女,浙江金華人,浙江理工大學法政學院法律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社會工作。

一、慈善3.0時代“互聯網+慈善”概述

“互聯網+”是指以互聯網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生活各部門的擴散應用過程,包括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等。“互聯網+”最早由于揚在2012年易觀第五屆移動互聯網博覽會上提出。馬化騰在2015年全國兩會上將其表述為:“互聯網+”是指利用互聯網平臺、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從而在新領域創造一種新生態。[1]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此后,慈善與互聯網開始深度融合,“互聯網+慈善”逐漸被公眾所周知。從這一角度看,互聯網與慈善有一種天然的關系,互聯網信息所具有的共享性特征使得其在發展過程中表現出強烈的公益性、慈善性。事實上,當前我國的慈善發展已從最初的名人名企的傳統慈善1.0發展到普通大眾通過機構中介參與慈善的平民慈善2.0,再到機構、企業搭臺全民參與慈善的“互聯網+”慈善3.0時代。互聯網的“去中心化與社交鏈接正在讓公益圈走向一個多維的立體生態,并聚合出巨大的公益增量”,[2]“互聯網+慈善”讓慈善發展展現出跨界、協同、眾創、共享的新特征。現有文獻中最早對“互聯網+慈善”定義的是王云斌,他認為互聯網+慈善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慈善事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3]賈識渝則將“互聯網+慈善”的概念界定為慈善團體、準團體以互聯網平臺為慈善活動開展的渠道所進行的非盈利性志愿服務、善款籌集和慈善宣傳等活動。[4]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以下簡稱《慈善法》)出臺后,我國對“慈善組織”“慈善活動”有了法律層面的概念界定。本論文認為“互聯網+慈善”是指慈善組織或自然人自愿依托互聯網技術或平臺,以捐贈財產或者提供服務為方式,開展我國慈善法所列公益活動的慈善新領域。

近幾年,“互聯網+慈善”從傳統的線下慈善到便捷、快速、去中心化的線上慈善、人人慈善、隨手慈善、指尖慈善,慈善發展步入協同眾創階段。慈善3.0時代“互聯網+慈善”這種新型的慈善模式徹底顛覆慈善發展觀。例如,從2008年汶川地震支付寶開通快速捐款通道僅一周左右便募得善款1738萬元,到2015年國務院出臺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再到2016年至今民政部遴選出20家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慈善與互聯網不斷深入融合,為傳統慈善注入了強大的改革力量。互聯網企業開始成長為“互聯網+慈善”的主力,阿里巴巴公益、螞蟻金服公益、騰訊公益、新浪微公益逐漸成為最主流的網絡捐贈平臺(見下圖)。2013-2016年騰訊公益、淘寶公益、螞蟻金服公益三家互聯網公開募捐平臺公布的籌款金額變化,恰恰說明“互聯網+慈善”快速發展的現實和勢頭強勁的上升趨勢。[5]清華大學王名教授在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提到“互聯網在推進公益慈善事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誕生出一批重要的平臺”;中國人民大學鄭功成教授認為“互聯網是發展慈善事業的重要途徑”;蘇寧云商集團董事長張近東也表示互聯網大環境將塑造出全新的公益生態,捐款以及其他公益資源的籌集都將提速。[6]

然而,慈善3.0時代在“互聯網+慈善”帶來巨大利益和社會意義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如信息公開、慈善監管以及社會公信力方面等問題,例如知乎大V童瑤詐捐事件、德國留學生“輕松籌”網絡詐捐事件、四川涼山“偽慈善”直播事件、深圳羅爾事件等。北京理工大學邱越教授分析當前我國互聯網背景下公益慈善領域主要存在“公眾信任危機;信息不足,效率低下;缺乏尊重,體驗差”三方面問題。[7]浙江大學副校長羅建紅在2018年兩會期間提出,現階段“互聯網+慈善”存在著“對求助者信息真實性無法有效辨識、多頭眾籌信息無法有效互聯共享、對特殊困難對象無法有效持續幫扶”等問題。[8]針對“互聯網+慈善”發展出現過程中的問題,我國相繼出臺了《慈善法》以及《公開募捐平臺服務管理辦法》《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管理規范》《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技術規范》,并著力打造全國慈善信息公開網站“慈善中國”,這些制度和措施在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法律規范、行業規范、慈善信息公開、社會信任等一系列問題不斷凸顯,影響著“互聯網+慈善”的健康有序發展。有鑒于此,本論文在分析當前“互聯網+慈善”發展的特點和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互聯網+慈善”發展路徑的對策建議,以期為“互聯網+慈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二、慈善3.0時代“互聯網+慈善”的主要特征

慈善3.0時代實質是互聯網背景下慈善過程的“全民參與”和“共同創造”。《慈善法》的實施開啟了我國全新的“善時代”。借由互聯網,慈善3.0時代全民慈善成為潮流,眾籌、公益網店等新慈善形態相繼出現,“互聯網+慈善”成為“善時代”重要的慈善創新模式。根據行為主體劃分,“互聯網+慈善”主要有個人自發型和慈善組織主導型兩種形式。[9]前者是指求助者本人或其親朋好友個人通過網絡社交平臺或眾籌平臺發起求助;后者則是通過建立自己的或是互聯網公司開發的網絡平臺發起慈善,充分發揮自身和網絡平臺的影響力優勢。相較于傳統慈善,“互聯網+慈善”具有如下特點:

(一)主體大眾化年輕化

2008年以來,互聯網在“全民慈善”理念推廣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普通民眾的慈善行為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力。自規范互聯網募捐以來,“全民慈善”得以普及,我國已進入慈善3.0時代并正在形成全新的慈善形態。更為顯著的是,隨著“全民慈善”的不斷發展,慈善的主體結構也在發生改變,尤其是“互聯網+慈善”的主體趨向于大眾化和年輕化。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互聯網普及率為61.2%,10-39歲群體占整體網民的65.1%,其中20-29歲群體占比最高為24.6%。[10]據不完全統計,《慈善法》施行至2017年10月中旬,互聯網捐贈超過10億人次,捐贈數額已超20億元,捐贈主體由80后、90后構成,捐贈額度多在幾元至幾十元之間,“人人公益、隨手公益”日趨成為人們習以為常的社會生活方式和推崇的文明新風尚。[11]

(二)內容積極化多樣化

慈善3.0時代互聯網與慈善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慈善內容的積極向上且形式多樣。慈善3.0時代“互聯網+慈善”的內容積極包括內容本身積極和內容產生的效果積極。前者表現在“互聯網+慈善”的內容傳遞出更多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傳統慈善多通過展現悲慘的狀況來博取同情心;后者體現在“互聯網+慈善”的內容正在讓越來越多的人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慈善中來,而不是過去需要單位組織、被動慈善。慈善3.0時代“互聯網+慈善”的內容多樣化體現在“互聯網+慈善”涉及領域的不斷擴大。《慈善法》的實施,使得慈善在我國法律上不再只是籌集善款用以扶弱濟貧,慈善內容擴大到公益內容的范疇,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環境等領域均有所涉及。慈善3.0時代互聯網與慈善的深度融合更是為慈善內容多樣化注入了持續可能性。

(三)形式互動化創新化

慈善3.0時代“互聯網+慈善”的出現不僅在于通過網絡平臺提高了慈善行為的互動性,更是對傳統慈善理念和行為的突破。首先,慈善3.0時代“互聯網+慈善”形式的互動相較于傳統慈善更具優勢。傳統慈善是線下活動,一般由慈善組織或政府部門在線下開展宣傳動員、募捐善款,施善者后續也難以及時得知求助者的受助情況;而“互聯網+慈善”改變了施善者與受助者之間、施善者之間的狀態,增強了雙方互動性,尤以網絡社交平臺為支持的慈善活動最為典型。受助者在得到慈善幫助后,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發布受助情況,施善者便可以得到受助者的親自反饋。其次,慈善3.0時代形式創新是“互聯網+慈善”煥發勃勃生機的持續動力。傳統慈善的形式多以捐款捐物為主,而互聯網催生出豐富多樣的慈善形式,吸引著網民參與慈善。如騰訊公益的“小朋友畫廊”“益行家”、淘寶的“網商公益”等眾多項目,社會反響強烈,使得參與慈善變得更加有趣和方便。以“阿拉善”為例,支付寶用戶通過日常的綠色消費行為就能進行綠色慈善,好友之間能相互吸收綠色能量和評論,增強了慈善的趣味性和參與者的積極性。

(四)效果擴大化精準化

“互聯網+慈善”能夠最大程度體現慈善效果的廣泛性和慈善行為的精準化。效果擴大化是指與傳統慈善相比,慈善3.0時代通過互聯網開展的慈善項目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動員大范圍的民眾參與,效果顯著。在互聯網平臺上發布一條慈善信息,全世界的網民都有可能關注到并采取慈善行動。以2014年“ALS冰桶挑戰賽”為例,該慈善活動雖在美國發起,因互聯網卻使之在短短兩周內迅速傳入中國。僅在美國就有170萬人參與挑戰,250萬人捐款,總金額達1.15億美元。[12]“互聯網+慈善”在效果擴大化的同時其精準化水平也在穩步提升。需求和資源難以匹配的問題一直制約著傳統慈善發展,而這一問題在“互聯網+慈善”中得到了有效解決。借助互聯網平臺,地域空間不再是阻隔,互聯網可將施善者的施善意愿和求助者的慈善需求相銜接。如“阿福公益”APP設計就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互聯網+慈善”的精準化。“阿福公益”APP通過確定“點對點精準捐贈”的理念,改變過去“捐贈者有什么,捐什么”的局面,打造“受助者需要什么,捐什么”的新模式,關注個體需求的差異性,提高慈善資源的配置效率。[13]

三、慈善3.0時代“互聯網+慈善”發展面臨的主要困境

慈善3.0時代,“互聯網+慈善”得以蓬勃發展,快速普及,與傳統慈善相比,更具有慈善公益的號召力,公眾對慈善的關注度和參與度進一步提升,能夠匯聚更磅礴的慈善力量。但是,作為慈善發展的創新模式,“互聯網+慈善”正面臨法律規范過于固化、公眾信任等問題的影響。

(一)法律法規存在漏洞

目前,我國關于慈善方面的立法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慈善法》《救災捐贈管理辦法》《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基金會管理條例》等,對規范“互聯網+慈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從慈善3.0時代“互聯網+慈善”深度融合的發展現狀看,這些法律規范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完善,主要表現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對慈善組織運作網絡慈善行為的規制存在法律缺失。如“組織內部的規章制度、財務的定期審查制度以及資金流向等監管制度方面都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作為依據;[14]二是對個人網絡求助行為的規制存在法律缺失。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規定,能夠接受捐贈的主體只有公益性社會團體和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單位。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網絡捐贈是由網民自發形成的。由于缺乏法律規制,對這一部分的捐贈款項流向、使用情況就難以進行監督。三是平臺提供者行為的規制存在法律缺失。互聯網平臺在網絡慈善中扮演著重要的中介角色。目前我國對平臺提供者的法律規定極少,雖然《慈善法》規定了網絡服務提供者應承擔核驗的法律責任,但對網絡服務提供者未履行義務的,僅主管部門分情形予以警告和通報批評。較輕的違法處罰難以提高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責任意識,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犯罪的溫床。

(二)行業規范可操作性不強

2017年7月民政部發布了《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管理規范》和《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技術規范》,但都過于固化籠統。首先,《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管理規范》對平臺的指定、運行、監管等方面制定了行業標準,但標準以定性為主,缺少可量化操作的規定。如要求平臺公平、公正地對待公開募捐活動,對公開募捐信息進行合理排序和展示,應建立與社會組織、媒體、公眾的良性溝通機制等等,其中公平、公正、合理、良性等原則都只是定性要求。再如要求平臺對慈善組織、捐贈人、受益人的信用進行客觀、公正、合法的采集與記錄,但未涉及信用評價的標準和操作方法,若各平臺的信用采集與記錄方法不一致,其信用結果便缺少可比性。其次,《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技術規范》對平臺的性能、功能、安全等方面進行了規定,該標準所致問題體現為部分界限模糊:一是標準中兩處使用“宜”字樣,導致平臺具備數據接口、在線募捐支付以及技術保障功能成為可有可無的條件;二是數據恢復要求中出現的“盡可能”和“最近時間”讓平臺享有解釋和避責的空間;三是在安全事故響應方面,對于未能在30分鐘內解決的安全事故,只要求平臺“及時”上報有關部門,沒有對“及時”進一步劃分時限。以上種種模糊的規定,對平臺用戶的合法權益、社會公共利益以及慈善事業的發展都無法提供安全保障。

(三)慈善信息透明度不夠

為貫徹落實我國《慈善法》關于“信息公開”的法律規定,民政部組織開發了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臺。截至2018年4月12日,該平臺能搜索到3966條慈善組織數據,其中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數據1042條;82條慈善信托備案信息,財產總規模共95221.27萬元。①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對慈善組織的監管,拓寬了社會公眾對慈善組織的監督渠道,但從整體情況來看,慈善信息公開透明度仍舊不足。首先是慈善組織自身信息公開不全面,僅公開了慈善組織的基本信息和組織章程,其變更信息、行政處罰信息、評優獲獎信息、等級評估信息缺失;其次表現在慈善組織對慈善項目信息公開不及時。以“慈善項目進展”模塊為例,大多顯示“慈善組織就該慈善項目尚無進展情況描述”。造成慈善信息公開透明度不足的最大原因在于缺少互聯網慈善信息公開的實施細則。雖然我國《慈善法》第八章、第十一章對信息公開、不同責任主體未依法履行信息公開的法律責任進行了專章規定,但相關法條都欠缺較為具體的操作流程和辦法,導致責任主體缺乏對信息公開流程了解以及對信息公開程度的認識。

(四)社會公信力亟待重塑

信任對于“互聯網+慈善”的發展至關重要。“從消極的意義上講,沒有信任就沒有社會,因為社會即為人們交互作用的產物,而交互作用之所以可以發生,來自交互雙方彼此的信任;從積極意義上講,有了信任,就會增強社會成員的向心力,降低社會運行的成本,提高其運行效率。”[15]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熟悉的人和物更容易產生信任,但互聯網在打破地域限制的同時,也使得人們接觸著比爆炸式增長的陌生人和新穎物。加之近年來網絡慈善的詐捐事件頻頻發生,磨滅著公眾善心的同時,更多的是摧毀著善心的基礎——信任。因此,信任危機一旦產生,“互聯網+慈善”的發展便會受到巨大阻力。如2011年6月“郭美美事件”發生后,根據全國捐贈數據監測顯示,慈善組織在同年3-5月接收捐贈總額為62.6億元,而6-8月便降至8.4億元,下降幅度高達86.6%。可以看出,公眾通過慈善組織進行的捐贈大幅降低,慈善組織公信力明顯受到“郭美美事件”的負面影響。[16]再如“羅一笑事件”,網民持反對態度的占比一度高達94%,其中58%的網民表示非常反對。[17]而“深圳四胞胎事件”更是讓網民迅速將兩事件聯系起來,人們對“互聯網+慈善”的信任度再次下降,“互聯網+慈善”的社會公信力再次立于危機的風口。

四、慈善3.0時代推動“互聯網+慈善”發展的對策建議

互聯網正在不斷顛覆慈善模式,不斷推陳出新構建著一個協同眾創的新生態。本質上,慈善3.0時代“互聯網+慈善”的創新模式有助于建立人人愿善、人人能善、大眾行善的社會慈善生態環境,成為促進傳統慈善變革的潛在動力。當然,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互聯網+慈善”發展無論是在制度建設還是在行動體系上都有不小的落差,仍然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因此,為慈善3.0時代“互聯網+慈善”的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慈善生態環境勢在必行。

(一)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加快相關立法進程

法律的實施過程實則亦是其不斷完善的過程。筆者認為針對當前我國慈善立法問題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首先,完善慈善組織在“互聯網+慈善”運作方面的立法。一是要對慈善組織的章程增加互聯網慈善的內容,在決策、執行機構的組成、內部監督機制、財產管理使用制度、項目管理制度上制定相應的規定,要求決策、執行機構中必須有一定數額的人員具備專業的互聯網知識,設立專門管理互聯網慈善項目的機構開展內部監督和項目管理;二是要加強對慈善組織財務狀況的審查監管。可以將慈善組織的財務定期審查制度和資金流向監管制度作為硬性規定在《慈善法》中予以明確,要求慈善組織必須制定并嚴格執行。其次,建立針對自然人網絡求助行為的法律規范。一方面要在界定自然人網絡求助行為的法律概念基礎上,明確求助者的權利和義務,規定其依法享有受益權、隱私權等,同時承擔出具真實的證明材料、定期公布善款使用情況以及個人生活狀況等義務;另一方面要明確個人詐捐行為的犯罪構成要件以及相應的追責機制,使得受害者能夠通過法律途徑維護合法權益,以增強慈善立法的全面性和威懾性。[18]三是加強對平臺提供者的法律責任,強化其安全保障義務。在發生因平臺提供者未盡核驗義務而產生侵權的情形中,在行政處罰之上,對構成犯罪的,應設立刑事責任。同時,應規定若直接侵權人不確定或直接侵權人無法賠償,被侵權人也可直接向平臺提供者提起訴訟。總之,要健全互聯網慈善立法體系,加快互聯網慈善立法進程,實現“互聯網+慈善”有法可循、有法必依的法治化發展。

(二)推進行業規范發展,加強標準化建設

面對海量化增長的“互聯網+慈善”,僅依靠政府力量難以產生良好的監管效果。需要推進行業規范發展,形成雙管齊下的監管體系。首先,針對行業標準存在的界限模糊問題,政府應進行細化修訂,將標準清晰化、明確化。即在原則指導下,定性要求與量化規定相結合,將原則具體為可量化比較的指標進行評定;對界限模糊的規定進一步確定,如將技術規范標準中的兩處“宜”字改為“應當”以保證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具有數據接口,且開通在線募捐支付功能并提供技術保障,將“盡可能”“最近時間”“及時”進一步劃分時限,提高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應對安全事故的責任心和積極性。其次,應建立關于“互聯網+慈善”專門的、權威的行業自律組織,與政府形成合力,共同擔負起促進“互聯網+慈善”發展的社會責任。“互聯網+慈善”行業自律組織應當及時針對“互聯網+慈善”出現的新問題在法律法規、行業標準的基礎上制定出更加詳細、更具操作性、更加嚴格的行業守則,彌補由于法律的制定和修訂需要經過較長時間而無法對“互聯網+慈善”出現的新問題進行及時規制;可通過法律對“互聯網+慈善”行業自律組織授權,加大行業自律組織的權威,規定其有權制定統一的信用采集與記錄方法,有權針對尚未被民政部遴選指定的互聯網慈善平臺開展定期審核,評定結果可作為民政部遴選指定的依據之一,提高互聯網慈善平臺建設的穩定性。

(三)加大信息公開力度,暢通社會監督渠道

慈善的社會公信力強弱與其透明度高低有著密切聯系,要提高慈善組織透明度的重要途徑則是加強其信息公開程度。據資料顯示美國雖然至今沒有專門的慈善立法,但對慈善事業卻有著十分嚴苛的監管,并通過“990表”將慈善組織信息準確完整地在網絡上公布,以便社會公眾監督,切實提高了美國慈善組織的透明度。[19]有鑒于此,我國政府應盡快出臺慈善組織信息公開的實施細則,其中在“互聯網+慈善”方面應進行專章規定,增強政府監管部門、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臺、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以及慈善組織進行信息公開的可操作性、及時性、規范性和全面性,同時要暢通公眾監督渠道。一方面,要做到社會公眾能夠在互聯網慈善信息公開平臺上方便地查詢和清晰地知曉每一筆捐款的用處、每一個慈善項目的進展情況等;另一方面,要建立信息反饋制度,社會公眾有權對慈善信息公開平臺上的信息提出疑問和質詢,要求慈善組織應于規定時限內在慈善信息公開平臺上予以答復。若慈善組織未盡該義務,導致社會公眾的合法利益受損,則互聯網慈善行業自律組織有權對該慈善組織提起公益訴訟。

(四)道德與技術并行,增強公眾網絡信任

“與傳統社會不同,網絡社會中基于親緣利他所產生的信任基礎已經被以陌生人為主的交往環境的變化而慢慢失去其信任體系中的主導地位,網絡中道德體系的缺失甚至瓦解更是讓純粹利他的信任失去建立的根本前提。”[20]因此,推進網絡道德體系建設刻不容緩。政府應加大弘揚“全民慈善”理念的力度,通過法治節目、新媒體、法律課堂等途徑,增強慈善相關法律法規的普及教育,提高公民的誠信、守法和維權意識,減少甚至是杜絕詐捐事件的發生。同時可以嘗試將區塊鏈技術融入“互聯網+慈善”。華聲慈善網總編輯彭文杰在“互聯網+社會組織”座談會上講到:“區塊鏈的本質是利用分布式技術和共識算法重新構造的一種信任機制,在于實現用共信力助力公信力。存儲在區塊鏈上的數據,具備無法篡改。可靠性高的優勢,天然適用于慈善領域。”[21]構建網絡道德體系,將區塊鏈技術運用于“互聯網+慈善”,需要政府的政策與財力支持,幫助慈善組織運用先進技術保障社會公眾的權益,增強人們對網絡慈善的信任,促進“互聯網+慈善”的和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化騰.“互聯網+”將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機遇[EB/OL].中國青年網,http://news.youth.cn/gn/201503/t20150305_6504274.htm.

[2]李可欣.公益3.0時代:“互聯網+公益”的新生態[N].21世紀經濟報道,2015-11-16(16).

[3][14]王云斌.中國實現“互聯網+慈善”的路徑研究——以公益慈善信息管理系統為例[J].社會福利(理論版),2016,(3):7.

[4]賈識渝.“互聯網+慈善”面臨的困境及對策的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7.

[5]2016年度中國慈善捐助報告(精簡版)[EB/OL].中國慈善聯合會網站,http://www.charityalliance.org.cn/news/10360.jhtml.

[6]王珂,潘躍,柴秋實等.網絡搭臺讓慈善好玩起來[N].人民日報,2015-01-14(08).

[7][13]中國教授赴美談阿福公益——互聯網讓慈善關系更美好[EB/OL].經濟網,http://www.ceweekly.cn/2018/0202/218220.shtml.

[8]全國政協委員羅建紅:補齊網絡慈善監管漏洞,避免愛心被消費[EB/OL].澎湃新聞,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29393.

[9]張曉光.我國網絡慈善運作模式研究[D].蚌埠:安徽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10]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中國網信網,http://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8750.htm.

[11]慈善募捐新生態逐步形成80后90后成網絡募捐主體[EB/OL].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0/14/c_129720288.htm.

[12]美冰桶挑戰一億美元善款都去哪了詳細清單公布[EB/OL].騰訊公益,https://gongyi.qq.com/a/20150717/015017.htm.

[15]翟學偉,薛天山.社會信任:理論及其應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1.

[16]內地慈善組織受捐額劇降近九成?點對點捐贈增加[EB/OL].鳳凰網,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8/26/8693871_0.shtml.

[17]“羅一笑事件”的輿論反轉與演變研究:基于新浪微博數據的考察[EB/OL].人民網傳媒,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8/0122/c416770-29779714.html.

[18]張博一.論不當個人網絡求助行為及其法律規制[D].長春: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

[19]李健.我國慈善組織信息公開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7:75.

[20]盧玥.網絡時代的信任危機問題[D].合肥: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21]“互聯網+”定義慈善公益新趨勢—專訪華聲慈善網總編輯彭文杰[EB/OL].華聲在線,http://www.voc.com.cn/article/201803/201803211105187100.html.

(責任編輯:趙婧姝)

Charity?3.0?Era:the?Dilemma?of?“Internet+Charity”?and?its?Solution

Jin?Bihua,Chen?Miaoqing

Abstract:Charity?3.0?era?is?characterized?by?cross-border,collaborative,mass?creation?and?sharing,which?is?the?“universal?participation”?and?“co?creation”?of?charity?process.At?present,China's?“Internet+charity”?has?many?positive?characteristics,such?as?the?youth?of?the?main?body,the?active?diversification?of?content,the?innovation?of?form?interaction?and?the?accuracy?of?effect?expansion.However,there?are?still?some?problems?in?the?development?process,such?as?the?lack?of?strict?legal?norms,the?over?solidification?of?industry?norms,the?lack?of?transparency?of?charity?information,and?the?crisis?of?social?trust,which?affect?the?in-depth?development?of?“Internet+charity”.Therefore,we?need?to?improve?the?relevant?laws?and?regulations?system,industry?self-discipline?construction,information?disclosure?system,morality?and?technology?in?parallel,so?as?to?promot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Internet+charity”.

Key?words:Charity?3.0;charity?organization;internet+charity

猜你喜歡
信息
訂閱信息
中華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展會信息
中外會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信息超市
大眾創業(2009年10期)2009-10-08 04:52:00
展會信息
展會信息
展會信息
展會信息
展會信息
信息
建筑創作(2001年3期)2001-08-22 18:48:14
健康信息
祝您健康(1987年3期)1987-12-30 09:52:3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91视频99|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9cao视频精品| 尤物视频一区| 手机在线看片不卡中文字幕|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在线视频| 亚洲香蕉伊综合在人在线| 97亚洲色综久久精品| 亚洲中文无码h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亚洲精品第1页| 毛片手机在线看| 国产门事件在线|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爱爱影院18禁免费| 狠狠五月天中文字幕|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图区|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 亚洲无码四虎黄色网站|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亚洲一区色|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99热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无码av免费不卡在线观看| 就去色综合|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入口|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最新|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久久青草热| 青青草国产免费国产|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国产精品2021| 欧美精品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国产偷国产偷在线高清|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91av成人日本不卡三区|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青草精品视频| 红杏AV在线无码| 色成人综合| 亚洲香蕉伊综合在人在线|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激情视频综合网| 国产成人无码播放|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嫩草研究院|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区性色| 女人18毛片久久|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 久草视频一区|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亚洲天堂区| 国产剧情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