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在依法治國的方略下,我國法制建設發展迅猛,這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健康穩定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期,政府工作的方式方法也需要隨之發生轉變,這是時代與社會的共同要求。本文以政府行政機關的行政執法工作為研究對象,在介紹行政執法與行政執法方式的基礎上,結合當前新經濟形勢提出了我國行政執法方式變革的思路。
【關 鍵 詞】行政執法;法制化;依法行政;法治政府
中圖分類號:D9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20)08-0215-02
作 者 簡 介:黃雄苗(1989-),廣東封開人,本科,中國政法大學,在職研究生,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司法局,科員,研究方向:憲法與行政法學。
一、行政執法與行政執法方式
行政執法是我國行政法學中的常用術語之一,其興起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其反映了我國行政法理論體系在行政法治實踐上的探索與創新。具體而言,所謂行政執法就是指國家行政機關與法律法規所授權的組織為執行國家相關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文件而制定相應效力層級規范性文件,并行使各種行政權力的行政行為。從這一概念可以看出,行政執法對于我國行政法相關規定的落實提供了重要保障。
由于行政執法工作是由人來執行的,因此在實際執法過程中就會出現不同的執法形式。從概念層面看,行政執法方式就是相關行政執法主體對法律法規的理解、適用以及對相關事務實施管理中所采取的手段。不同的行政執法方式,其最終所達成的效果也是不同的,而我國衡量行政執法方式優劣的指標主要是是否依法行政、執法效率的高低以及社會行政事務的好壞。隨著我國行政法律體系的不斷發展變化,其行政執法中的法律依據也在不斷變化,所以行政執法方式需要根據法律法規做出改變,以保證執法過程依法依規;不同時代的發展需要依靠行政執法來保證社會事務朝著好的方面發展,所以行政執法方式必須通過不斷改革創新來提升執法效率和執法效果。因此,在新經濟形勢下,我國行政執法方式的變革是大勢所趨。
二、新經濟形勢給行政執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已經由過去的中高速轉變為中速,由過去的粗放式經濟轉變為集約式,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布局逐步推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趨完善。在此形勢下,社會對政府行政執法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方式必須多元化。在我國,行政組織各項職能的發揮以及執法內容的落實都必須依靠行政執法工作,而新經濟形勢下市場經濟的發展完善使得市場中經濟主體數量日益增多,彼此間的關系日趨復雜,這就使得以往的行政執法形式如行政征收、行政強制、行政處罰等難以有效處理好當前復雜的社會關系,實際工作中往往顯得捉襟見肘。對此,新經濟形勢下要求行政執法方式必須進一步豐富,向著多元化方向改革,將行政確認、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行政救助、行政許可等行政執法方式加以完善,并根據需求探索創新出更多方式。
二是要注重服務化。我國行政機關是公權力行使的主體,但這些權力是來自于人民,因此必須用之于民。然而在傳統的行政執法工作中由于行政機關對信息過于壟斷,導致行政主體與社會相對人間處于嚴重信息不對等狀態,從而使雙方難以形成有效溝通,行政執法工作更多的是單方面的強制。而在新經濟形勢下,行政主體與相對人間的合作越發重要,所以行政執法工作必須以一種服務的態度將執法工作當成是為促進社會發展提供的一種服務,然后做好自己的服務者角色,使行政主體與相對人能夠以一種合作的形式解決各種問題,如此不但可以提升社會對行政執法的認可度,也能增強政府的公信力。
三是要逐步提升公開透明度。任何權力的使用都必須暴露在陽光下才能使權力受到約束并正確地使用。因此陽光政府建設一直都是我國政府加強自身建設中的重點。行政執法作為國家政策法規落實和政府職能發揮的重要手段,其行使代表著政府,因此要保證其執法權力運用得當就必須提升行政執法方式公開透明度,讓全社會對行政執法行為進行監督。尤其在當前信息技術高度發達并廣泛普及的情況下,社會對政府行為的公開透明性要求空前高漲,所以行政執法工作的順利開展也必須以滿足公眾對于信息公開透明的要求為條件。具體而言,行政執法方式的公開透明,首先應對執法行為的條件和標準進行公開,其次應對執法行為的手續和流程進行公開,最后要對涉及到相對人重大權益的行政執法行為采取專門的方式如聽證會等進行公開。
四是要提升執法方式的法治化。行政執法是對各種行政法規與規范性文件進行具體執行的行為,其體現了我國依法治國的思路,因此作為行政執法行為的本身也必須嚴格遵循依法執法這一原則。在新經濟形勢下,法律對社會發展的作用更加凸顯,所以為保證我國法律的權威性,行政執法方式必須進一步提升其法治化程度,在實際執法中不僅要確保形勢上與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一致,更要在實質上嚴格遵守法律法規的精神與原則,如此方能確保行政權力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
三、新經濟形勢下行政執法方式變革的思路
(一)以政府權力清單制度明確行政權力事項
新經濟形勢下對行政執法工作提出的一系列要求都是圍繞著政府行政權力的使用展開的,其中包含了權力的法律規范性和權力行使的規范性。因此,行政執法方式的變革需要對權力從源頭上開始規范和明確,如此方能為后續行政執法的規范提供依據。在這一方面,政府權力清單制度是我國在實踐中逐漸摸索出來的一套有效辦法。權力清單制度強調依靠法治來對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市場間的界限清晰地劃定出來,然后再運用法律對政府的權限與職能予以明確,同時要將明確出來的權力內容、實施依據與程序以及實施模式向社會公開,從而將行政權力約束在一定框架內,任何超出該框架設定的權力都是被法律禁止的。這種制度從源頭上將行政權力進行了界定與規范,有助于行政權力逐步轉向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和對市場進行宏觀調控與監管,進而使行政執法工作被有效約束到法律范圍內,避免權力濫用。
(二)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工作機制
新經濟形勢下的行政執法方式必須與法律要求相一致,做到依法行政,對此,就需要加快建立健全我國的依法行政工作機制。首先,要在法制的基礎上建立起高效的聯動執法與協作執法相互融合聯動的工作機制,最大限度地對政府現有執法資源加以整合。其次,建立起行政司法與行政執法的銜接機制,對各系統、各部門間的涉嫌犯罪案件的執法與移交建立起一套標準化流程,并進一步完善我國省、市、縣三級行政機關體系,使各層級與各部門間的信息資源交流更加暢通,以促進行政執法效率的提升。最后,要完善崗位責任制,并對各執法主體的執法內容、范圍加以明確,做到分工與職責明確,減少多頭執法現象。
(三)完善重大決策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
為確保新經濟形勢下行政執法工作方式的科學合理性,需在行政執法工作開始前做好決策所可能引發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這需要我們不斷完善我國的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一方面,在行政執法重大決策執行之前,要引入多方主體對決策進行分析與評估。另一方面,要建立起政府內部決策的審查機制,并采取集體投票等方式來保證審查工作公平、公開與公正。此外,還需要建立起重大決策責任倒查制度和終身責任追究制來對決策的科學合理性與落實再加上一道枷鎖,從而形成一套完整的行政執法決策管控機制。
(四)堅持行政執法公開,引入社會監督
新經濟形勢下行政執法工作的監督不但需要內部的監管機制,還需要引入外部社會的監督。對此,行政機關應做好行政執法工作的對外公開,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平臺,如政府門戶網站、城市門戶網站以及新媒體等以及傳統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對行政執法的相關內容加以公開,并開啟專門的信息反饋板塊、投訴熱線、舉報信箱等為社會提供監督反饋渠道,使全社會都能夠參與到對行政執法的監督中,從而倒逼行政執法主體采取合法合規的方式為社會相對人提供服務。
四、結語
新經濟形勢下我國行政執法工作所面臨的各種挑戰,同時也是行政執法方式變革的重要機遇,這需要我們必須認清政府在新形勢下的新定位和新角色,然后在法治理念下對行政執法方式進行改革完善,如此方能使我國的行政執法工作水平與效率得到迅速提升。
參考文獻:
[1]朱波.試論行政執法理念與方式的變革[J].新東方,2015(03):46-49.
[2]魯崢.法治思維下行政執法方式的嬗變[J].領導科學,2013(32):25-26.
[3]張西道.行政執法的精神追尋、理念反思與方式變革[J].理論研究,2012(04):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