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祎涵
摘要:在舞蹈教學中,如何通過日常的民間舞訓練,著實解決到身體的協調能力,音樂的節奏能力,舞臺的表現能力等。在低、中、高三個階段的民間舞具體訓練內容,根據民間舞課內容,進行劇目課程的安排,從課堂到舞臺,民間舞課與劇目課如何做好銜接。
關鍵詞:階梯式民間舞教學 ?訓練協調性 ?情感的開發 ?群舞作品選擇 ?因材施教 ?藝考教學
中圖分類號:J7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5-0127-02
在藝術學校中,民間舞的進入在二年級上學期,通過四年的訓練,分別完成藏族、蒙族、維族、朝鮮以及云南花燈、東北秧歌、安徽花鼓燈以及山東秧歌的學習。①劇目的課程設置,根據其舞蹈能力,進行由簡及繁的劇目選擇,從群舞訓練到獨舞訓練,舞蹈劇目課是在民間舞課具有一定的基礎上,從而進行訓練。訓練的重點并不是完成了什么動作,而是在訓練的過程中達到了什么能力。能力的提高不僅限于課堂,舞蹈表演專業的學生,更多的是在舞臺。
一、民族民間舞課程訓練目的
在民間舞教學中,每周只有四節課時的情況下,每學期分別需要完成六—七個組合,涵蓋了基本體態,單一動律,步伐訓練綜合組合等內容。如何精簡內容,達到訓練目的,解決肢體開發?值得深思。授課過程中,逐漸發現,課時少、任務重,大多中專民間舞教師都是在加課的情況下完成教學內容。在民間舞課程訓練一年后,三年級進入舞蹈劇目課的學習。學生具有一些基本的身體運用能力,選擇合適的小節目,為學生訓練,與民間舞課互幫互助,同步進行?,F下大多學生會選擇進入大學深造,那么藝考將是不可逾越的鴻溝,若只靠考前的藝考培訓機構訓練,更是遠遠不能達到高校要求的。如何通過日常的民間舞、劇目課的訓練,著實解決到身體的協調能力,音樂的節奏能力,舞臺的表現能力等,是需要認真一步步完成的。
首先在中專二年級進入民間舞課時,每個班級協調的同學不超過五名,低班在組合的編排上可以以單一動作為主,節奏也較為單一,如云南花燈小崴步動作,可能需要兩節課的時間才能完成。課程內容的選擇由淺至深,由簡到繁。一年級云南花燈如果到了三年級花鼓燈時不改變訓練,就遠遠不能完成授課計劃,達到訓練目的了低班的學習習慣養成很重要,班級中從小養成動腦子的習慣,完成低班民間舞能力的解決,到高年級自然得心應手,課程越來越順暢。
中年級是開發舞蹈表現力的重要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女孩們開始愛美,有了審美的觸覺,培養學生在心理層面對不同民族舞蹈的感知能力。舞蹈是訓練,也是藝術。藝術要開發情感,由內而外的散發美感。在民間舞低年級解決了肢體的協調能力,音樂的節奏感的基礎上,開發個人情感。完成的不再是單一動作,而是這個動作所表現的內容。比如蒙族舞蹈,由于是草原民族,所有的動作豪放,彪悍有力,音樂寬廣,以襯托草原遼闊的意境。學生并沒有生長在草原上,沒有感受過草原的遼闊。那么,就需要老師從語言上引導,動作上示范,帶領著同學們找到蒙族舞的審美特征,仿佛置身在草原中,完成組合的表演。當學生們都完成了動作,日積月累,表現力會提升。
二、劇目課程設置以及訓練目的
此時進入劇目課程,每周加二至四節舞蹈劇目課,增加學生對舞蹈的訓練。在節目中的選擇上,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有訓練價值的排練。如三年級訓練中國舞《魚兒》該劇目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一幅美麗景象:一群群魚兒在水中盡情地搖曳著,像一個舞者不斷的變幻著曼妙的身姿,她美麗的尾巴就像輕盈的裙擺,在水中優美地舞動……音樂活撥靈巧,適合此年級剛剛接觸群舞劇目。舞蹈中包含了低年級古典舞中的圓場、胸倒立、搬紫金冠等動作元素,把握對低年級中國舞專業學生是很好的訓練。舞蹈中有多處隊形的變化,有效的訓練了學生表演集體舞的概念,在鍛煉學生基本功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表現完整劇目的能力。舞蹈中她們如同一群水里的精靈,就像是一種對生命的渴望,她們在自己的天地里遨游,她們在屬于它們的世界里演繹著生命的故事。
在高年級的群舞選擇上,側重于表現力的訓練,“從課堂,到舞臺”,以訓練舞蹈演員的根本出發,在劇目的訓練過程中,達到能力的培養。比如無錫文化藝術學校原創劇目《紅是紅啊,綠是綠》該舞蹈不僅帶有傣族舞蹈特有的柔美,還不乏華夏民族舞蹈獨具的堅毅。本舞蹈講述著一個春天的故事:溫暖的陽光,冰雪在融化,春天來了,萬物復蘇,“紅”與“綠”點染了大自然,眼前一派蓬勃生機的景象……艷麗的燈光,優美的樂曲,翩翩的綠裙,變化無窮的紅傘,再配以自然界的風聲、雨聲和各種生物的鳴叫聲,不斷呈現出春的詩意表達,讓人“玩味”,引人遐想……舞蹈中傣族舞以造型的“三道彎”和“一順邊”兩者融合后形成多種柔媚線條的組合,體現出傣族舞蹈特有的安詳、舒緩的規律特點。對高年級的學生進行傣族訓練,提高學生民間舞的風格性把握,加強提高民間舞表現力,培養中國舞演員與舞臺相結合。紅艷耀目的花,綠生生的葉,乃至旁邊那一棵棵卑微的小草,在這個春天里的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都有自己生命的定位;世間萬物,紅花也好,綠葉也罷,為多彩的世界所不可缺少的,各種生命的顏色,一樣綻放出絢麗的光彩。除了動作完成,更多是為學生開啟智慧的鑰匙,引導學生根據音樂的變化,完成舞蹈的內容表達,不只是肢體層面的,更多的是情感的訴說。
三、民間舞課程與劇目課程如何銜接
民間舞與劇目課的銜接,在中專教學中,這兩門課程是互相作用的。民間舞程屬于基礎性課程,劇目課是舞蹈實踐的延伸課程,作為中專教學定位,培養舞蹈演員的方向,舞蹈劇目課是不可缺少的。在校本劇目課教材中,大多都是民族民間舞劇目。根據學生所學民族,進行劇目的選擇。比如在中專三年級學習漢族民間舞東北秧歌,在劇目課程中,排練劇目《歡天喜地秧歌情》該劇目運用了漢族東北秧歌的動作元素,體現出東北秧歌 “艮勁”和“穩中浪”的審美特征。表現了一群男女熱情的在鄉間起舞,熱鬧的生活場景。通過劇目的訓練,進一步提高學生手絹花的運用,男女動作的配合,掌握東北秧歌的民族風格性和表現力,使課堂教學與舞臺實踐相結合。在民間舞課堂中學習單一的元素動作,通過劇目的編排,在鞏固加深民族風格性,不再局限于課堂的教學,延伸至舞臺。學校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性活動,在排練劇目成型后,有到舞臺上展示的機會,增加學生的舞臺經驗。從民間舞課堂到劇目課堂在到舞臺的實踐性課堂,一步步鍛煉學生的民間舞風格性、舞臺表現力以及自信心,達到舞蹈演員的標準。
高年級的訓練,應更著重訓練個人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到高班逐步完成班級中同學們百分之90能達到協調,除了課程內容的升級,更多是與大學相接軌的訓練,民間舞的更高呈現是完成完整劇目的展示,這也是與藝考相通的。因材施教,找到每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在高考及學業水平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學生要根據自身的能力進行劇目的選擇,要具有駕馭劇目的能力,不要貪圖作品的難度,選擇根本完成不了的劇目。有的劇目在編排上是襯托演員的,音樂同樣有氣氛,這樣的劇目更適合考學。
隨著中職教育的發展,現學業水平測試、各地專業技能考試層出不窮。在考試中必備個人單項獨舞劇目,在桃李杯單項劇目中進行選擇,時間控制在三分鐘之內??稍谥袑K哪昙夐_始慢慢進入單項的訓練,包括專業教師、家長為學生布置任務,利用自修時間,完成第一步扒帶子,在學習視頻的過程中,自身的模仿能力、節奏感都會有所提高。專業教師再根據班級情況進行分組訓練,哪怕3-4名同學共同完成一個劇目,通過累計,提高獨舞能力。對于大部分同學來說,在中專課堂的民間舞學習,如不是參加比賽選拔,或特意準備,都具有一定的難度。民間舞課是班級同學集體的表現,單項劇目卻是個人能力的展示,同時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分配給各個學生。在短時間內發揮出學生能力,除了動作的規范性,更多是情緒的表達,對舞蹈理解,需要一點點熟練、琢磨,在老師訓練下,達到較好的水平。
四、結語
舞蹈的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在長期的舞蹈動作反復練習中,已達到肢體的訓練,節奏的掌握以及情感的表達。舞蹈劇目的掌握是在民間舞課有一定基礎上,在進行群舞訓練,最終完成個人劇目展示,以達到展現學生個人能力,揚長補短,為考學、學業水平測試等取得優異成績做好準備。
注釋:
①無錫文化藝術院校民族民間舞項目化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