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佳
摘要:現實的人是社會歷史的開端,人的存在與發展是社會發展的首要前提。滿足人的基本需求與發展就要認識到生命的發展歷程,人的進一步發展更加要珍視生命。當代大學生所處時代正是大變革大調整時期,需要大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生命生產理論;大學生;生命觀
人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生產者,同時也是消費者。人類的出現是經過不斷的時間積累和實踐活動才實現的社會歷史過程,這一過程的不間斷就需要人的不斷延續下去,通過不斷的與自然作斗爭、與社會相協調,人的生命才能得以保存,發揮最有價值的作用,實現生命的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生命生產理論
人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歷史的發展離不開人;人總是生活在一定時代一定歷史條件下,所以,人的發展也離不開具體的歷史條件。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首先立足于現實的人,所以考察的不是“抽象的個人”,是有血有肉的人。為了滿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就要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以滿足人類的生存需求,這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首要前提,上千年來都是如此。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每日都在重新生產自己生命的人們開始生產另外一些人,即繁殖。”生產是社會歷史發展進程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人的生產即人類自身生產,包括生產自己的生命和生產他人的生命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人每日都在進行自己生命的生產。人類,不是從來就有的,是在自然界中逐漸發展形成的。和其他物種一樣,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為人體生存與發展提供了所必需的要素,即吃穿、住行等生活資料。人類沒有哪一天可以離開這些物質生活資料,滿足最基本的生存發展需要是人進行其他一切活動的基本前提。物質生活資料并不是天然滿足人的需求的,人類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生產活動。人是進行各種生產活動的主體,同時也是消費生活資料的主體,人為了滿足生存所需必須每日消費一定數量的生活資料,從而必須每日進行物質生產活動,使人的生命肌體得以延續、更新和優化,即實現自己生命的生產。其二,人類社會是人與人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構成的一個社會組織,人類的不斷繁衍、延續才有了綿延至今的社會歷史。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社會歷史就是人的歷史,是人不斷生產、發展、延續的歷史過程。作為生物有機體,個體不是亙古長存的,隨著生理機能的衰老、退化,人就會死亡。人類歷史的前進發展需要有人的不斷繁衍、延續,即人通過生育方式誕生其他生命。這是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社會生產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沒有人口生產就沒有人類社會的歷史。
二、對當代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重要意義
大學生作為社會精英為社會創造出了很多的財富,但是其中有部分人卻因為缺乏對生命觀的正確理解,在面對社會生活中的種種誘惑時,出現了金錢至上、滿足于物質享受;人生目的、生命意義缺失;冷漠麻木、輕視他人生命等不良現象。由此引發的諸如享樂主義,自殺,校園霸凌等社會問題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造成資源浪費,破壞社會和諧,值得我們深思。
馬克思說過,“吃、喝、性行為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機能。但是如果使這些機能脫離了人的其他活動,并使它們成為最后的和唯一的終極目的,那么,在這種抽象中,它們就是動物的機能。”人與動物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對生存有著最基本的需要,而人之所以區別于動物,更大的方面表現在人類對于自我生命意義的追求。物質生活是人的基本生活,也是人進行其他活動的前提,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追求物質利益不是人生的全部,它只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歷史的發展強調的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滿足,精神世界的進步。因此,我們更應該重視精神獲得,致力于實現人生的意義。在現代社會中,隨著經濟高速增長,生活節奏的加快,大學生就業壓力增大,有一部分人面對社會環境的壓力時一蹶不振、精神萎靡,每天碌碌無為、無所適從,找不到人生目的、生命的意義,甚至出現不珍惜生命的嚴重錯誤行為。殊不知個體生命的存續是有限的,受自身環境的影響,人們的生活態度和方式就是自身價值觀念、道德思想的彰顯。面對壓力,我們更應該珍惜生命、熱愛生命,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并為之努力奮斗就能獲得滿足感,因為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從而實現生命的意義。社會是人的社會,人是社會的人,“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協作更為密切和重要,而今很多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在學習和工作中有時候盲目追求個人利益,結果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冷漠麻木,不關注他人的生命健康,甚至漠視他人生命。校園霸凌現象更是將矛頭指向了眾多青少年,正是處于價值觀塑造的黃金期的青少年如果沒有健全的生命觀就會輕視自己,甚至他人生命,傷害同學,給他人和自己帶來嚴重后果。人是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之中的現實的人,每個人尊重生命,和諧相處才能促進人類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0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