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區第四人民醫院 婦幼保健科,廣東省 佛山 528211)
隨著社會的發展及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于孕產婦的圍生保健需求日益增高。由于孕產生理過程的特殊性,產婦的骨密度容易發生一系列的變化,不僅影響自身骨質健康,同時還會損傷胎兒鈣營養狀況,骨密度異常嚴重者,甚至出現骨質疏松癥[1]。本文為探究哺乳期婦女骨密度檢測結果及相關影響因素,選取2019年4月-2019年10月期間內我院門診產婦100例展開研究,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一、一般資料 對我院2019年4月-2019年10月期間內的門診產后產婦100例予以隨機抽取。納入標準:無妊娠并發癥者;無骨折病史者;無長期服用藥物者等;禁忌癥:安裝心臟起搏器等電子設備者,患者有急性重癥疼痛者,受試部位有皮膚疼痛、有傷口者、有植入物者。
二、方法 對參與實驗的100例產婦進行資料統計調查,全部由經過專業培訓的醫護人員進行。調查資料主要包括產婦年齡、產次、分娩方式、哺乳方式、產后是否補充鈣劑、補充VD 及補充牛奶等。其中產后營養補充具體標準為:補充鈣劑指每日服用鈣劑500mg 以上,且服用時間持續在1月以上;補充VD 指每日服用VD 劑量在400IU 以上,且服用時間持續在1月以上;補充牛奶指每日喝牛奶250mL 以上,且時間持續在1月以上[2]。骨密度檢測具體方法為:儀器選用HORVS 超聲骨質分析儀,首先對受試者測量部位定位,在前臂測量部位均勻涂抹超聲耦合劑,然后輕壓探頭,使探頭沿橈骨走向通過耦合劑與皮膚緊密接觸,左右微調探頭,使定位波重合后按空格鍵或踩踏腳踏板開始測量,測量結束后檢查測量波是否異常并打印檢測報告,根據檢測報告確定骨密度。
結 果參與實驗的100例產婦中,年齡介于25~35 范圍內的占比70.0%,初產婦占比65.0%,哺乳方式中母乳與混合喂養共占比98.0%。通過對100例產婦骨密度進行檢測,劃分為骨量正常組、骨量減少組及骨質疏松組,分別占比64.0%、32.0%及4.0%,并按照組別劃分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據結果顯示,骨密度異常占比36.0%,年齡、產次及哺乳方式,孕期產后是否補鈣、補充VD、補充牛奶等均為哺乳期婦女骨密度的影響因素。見表1、2、3。
討 論人體骨密度受多方面的因素影響,例如遺傳因素、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等,從妊娠到分娩這一特殊的生理過程中,母體為滿足胎兒的生長發育以及維持自身的鈣穩態,體內的鈣調激素會發生變化,從而影響自身的骨代謝,加之產后婦女主要以臥床休息為主,戶外運動較少,同時缺少產后營養補充指導,導致鈣的攝入、吸收不足,從而導致產婦骨量減少[3,4]。若在孕產期未注意營養補充及骨骼的保健,很容易引起骨密度異常現象,不僅影響自身骨質健康,同時還會損傷胎兒鈣營養狀況[5,6]。通過本文中對100例產婦的研究,結果顯示,25~35歲的產婦骨量異常率低于25歲以下及35歲以上的產婦;初產婦的骨密度異常率低于經產婦;母乳喂養、混合喂養及人工喂養方式對產婦的骨密度影響無顯示差異;孕期及產后補鈣、補充VD、補充牛奶對骨密度的影響作用較大,孕期及產后注重營養補充的產婦骨密度異常率顯著低于未補充營養者。經研究表明,哺乳期婦女很容易出現骨量降低現象,因此在哺乳期中應注重增加體育鍛煉,進行適量戶外運動,促進鈣吸收,防止鈣沉積。飲食上應注重影響豐富多樣,避免飲食單一導致鈣質補充不足,同時應注意補充鈣劑。

表1 產婦年齡、產次及哺乳方式對骨密度的影響比較[n(%)]

表2 孕期補鈣、補充VD、補充牛奶對骨密度的影響比較[n(%)]
綜上所述,臨床中應加強對孕產婦的骨密度檢測,加強飲食營養指導,一旦出現骨密度異常現象,應及早進行醫治,以保障胎兒的骨發育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