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市中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河南 安陽 455000)
突發性耳鳴屬于耳鼻咽喉科急重癥之一,多伴有聽力下降,其病理機制尚未完全明確[1],普遍認為與感染、情緒激動、內耳外傷等導致的內聽道炎癥、迷路破裂或積水有關。因糖皮質激素有抑制炎癥、改善內耳微循環、減輕局部水腫等作用,因此已成為治療突發性耳鳴的常規用藥[2,3]。糖皮質激素藥物給藥途徑有多種,如全身給藥(口服或靜脈注射)、鼓室內給藥、耳后骨膜下給藥途徑,本文主要分析不同糖皮質激素給藥途徑對突發性耳鳴患者療效及安全性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一、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9月-2019年4月收治的突發性耳鳴患者165(170耳)例,根據糖皮質激素給藥途徑不同分為靜脈注射組(n=50,51耳)、耳后注射組(n=55,57耳)、鼓膜穿刺組(n=60,62耳),3 組患者性別比例、年齡、病程、聽力下降情況等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見表1。
納入標準:⑴主訴為耳鳴;⑵年齡≥18歲;⑶病程≤3d;⑷經詢問病史、耳內窺鏡、顳骨高分辨CT 或MRI 檢查排除梅尼埃病、占位性病變、中耳病變等疾病。排除標準:⑴合并其他生理和(或)精神疾病;⑵有糖皮質激素過敏史;⑶治療依從性差。
二、方法 3 組均靜脈滴注改善循環藥物、營養神經藥物、降低纖維蛋白原藥物,分別將金納多105mg、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注射液40mg 溶于氯化鈉注射液250mL 中靜脈滴注,1次/d,療程不超過2周;將巴曲酶注射液5~10BU溶于氯化鈉注射液100mL 中靜脈滴注,1次/2d,共5次,首次使用10BU,以后每次5BU,每次滴注前檢查血纖維蛋白原,如果低于1g/L,則暫停1d 后再次復查,高于1g/L 方可繼續使用。
1.鼓膜穿刺組 患者取仰臥位,患耳朝上,清除耳耵,外耳道給予常規消毒并鋪巾,將沾有2%注射用鹽酸丁卡因的小棉球緊貼在鼓膜進行麻醉,20min 后移去麻醉棉球,配備注射液,即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40mg+氯化鈉注射液5mL 于耳內鏡下在鼓膜后下象限行鼓膜穿刺,當藥液浸滿圓窗后停止注射藥物,針頭停留片刻后緩慢拔出。注射結束后保持患耳朝上30min,整個過程中避免講話、吞咽、打噴嚏等動作,保持外耳道清潔、干燥。注射頻率為1次/2d,共8次。
2.耳后注射組 患者取坐位,常規消毒患耳并鋪巾,針頭斜面向下于耳后平外耳道口上緣水平刺入骨膜后,向前推進1mm,注入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40mg+2%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mL,注完用棉球按壓10min,注射頻率為1次/2d,共5次。
3.靜脈注射組 常規靜脈滴注操作,甲潑尼龍琥珀酸根據0.8mg·kg-1·d-1劑量計算,溶媒為氯化鈉注射液250mL,第5d 開始逐漸減量,每天遞減8mg,第10d 停藥。
三、觀察指標 2周后評判3 組患者臨床療效。目前無客觀性的檢查手段來判斷主觀性耳鳴程度,本文參考文獻[4]以耳鳴癥狀的緩解程度作為耳鳴改善的指標。痊愈:無耳鳴癥狀,聽力正常;顯效:耳鳴癥狀顯著改善,安靜時聽見耳鳴或間歇性耳鳴,聽力基本正常;有效:耳鳴癥狀輕微改善,在吵鬧環境中仍能聽見耳鳴,聽力明顯改善;無效:耳鳴癥狀無改善,或進一步加重至影響睡眠、工作等。總有效率=(總耳數- 無效耳數)/總耳數×100%。
統計2組患者的不良反應類別及發生率。
四、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T-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一、3 組間臨床療效比較 2周后,3 組間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對比,鼓膜穿刺組和耳后注射組高于靜脈注射組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鼓膜穿刺組和耳后注射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二、3 組間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2周后,3組間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討 論突發性耳鳴是指短時間在沒有外源聲音影響的情況下,患者耳部或頭部產生的聲音感覺,嚴重時可致患者精神狀態發生改變,就診的緩急直接影響治療效果。
表1 3組研究對象一般臨床資料對比(n,±s)

表1 3組研究對象一般臨床資料對比(n,±s)
組別例數/耳數 性別(男/女) 平均年齡(歲) 平均病程(d) 患耳側別(左/右) 聽力下降鼓膜穿刺組 60/62 35/25 51.20±14.20 2.20±0.80 30/32 56耳后注射組 55/57 30/25 52.80±13.80 2.50±0.90 27/30 49 P 0.918 0.808 0.097 0.929 0.463靜脈注射組 50/51 28/22 51.50±13.20 2.20±0.80 26/25 42 χ2 或F 0.171 0.214 2.368 0.148 1.538

表2 3組臨床療效對比[n(%)]

表3 3組不良反應對比[n(%)]
本研究結果中,糖皮質激素經鼓室內給藥、耳后骨膜下給藥療效相當,但顯著優于靜脈給藥,3 組臨床用藥安全性無顯著差異,研究結果同王巍毅[5]一致。分析其原因,鼓室內給藥和耳后鼓膜下給藥均屬于局部給藥途徑,兩種給藥方式避過血-迷路屏障,避免藥物被稀釋,使內耳部位的血藥維持在有效濃度水平,但鼓室內給藥方式需穿刺鼓膜,存在鼓室內感染、鼓膜穿孔的風險[6];糖皮質激素藥物全身應用時不良反應多、副作用大,會引起胃潰瘍、血壓血糖異常、骨質疏松、感染等,故不能靜脈大劑量給藥,藥物進入體循環后,透過耳蝸血-迷路屏障會降低血藥濃度,因此體循環藥物濃度正常時局部藥物濃度會偏低,限制了藥效的作用[7]。
綜上,糖皮質激素鼓室內給藥、耳后給藥途徑治療突發性耳鳴臨床療效、安全性無顯著差別,但相較于全身給藥途徑臨床療效更佳,推薦鼓室內給藥、耳后給藥途徑用于治療突發性耳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