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急診科,河南 南陽 473000)
腦出血是神經內科常見的急性疾病,該病病情嚴重且進展快速,部分存活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對于腦出血患者,術后進行康復鍛煉有助于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改善預后,但康復過程較為漫長,且部分患者存在錯誤認知,導致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自我效能是指個體應對困難情況的能力及進行某種行為的信念,較高的自我效能感對于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及提高治療依從性具有較大影響[1]。因此本研究應用回授法健康教育,探究其對急診重癥監護室(EICU)腦出血患者患者自我效能及預后的影響,取得一定結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一、一般資料 1.研究對象 選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EICU 收治的96例腦出血患者為受試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8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出血部位等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2.納入標準:⑴符合腦出血癥診斷標準者;⑵發病72h 內就診入住EICU 者;⑶患者及其家屬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3.排除標準:⑴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⑵有活動性出血傾向者;⑶具有顱內感染、顱內出血及腫瘤患者;⑷具有精神疾病、老年癡呆及無法溝通者。
二、健康教育方法 2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回授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內容如下:1.入院時為患者及家屬介紹病區環境、相關醫護人員、住院規章制度,并發放住院規章制度教育手冊;2.進行每項檢查之前介紹檢查目的及相關注意事項;3.急性期為患者及家屬講解控制情緒、嚴格遵從醫囑臥床休息的重要性;4.恢復期為患者及家屬講解腦出血預后注意事項,采用床邊示范的方式指導患者進行功能恢復訓練。
回授法:1.評估:采用回授法評估患者對于健康教育內容的理解程度及掌握程度,如果患者完全掌握相關知識,則無需進行下一步驟;2.澄清:護理人員指出患者理解錯誤或掌握不足的地方,再次進行手把手指導練習;3.再次評估:對于患者理解程度及掌握程度再次進行評估,若仍具有不足之處重復上一步驟,直至患者完全掌握;4.修正:護理人員及時修正調整回授法健康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于患者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給出有效解決方案,持續改進回授法健康教育方法。
三、評估標準 1.自我效能[2]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進行評估,該量表共包括10 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法,10 個條目得分相加除以10 即為最后得分,分數越高表示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
2.治療依從性[3]完全依從:患者完全按照醫囑規范自身行為;部分依從:患者基本按照醫囑規范自身行為,偶爾出現不規范現象;不依從:患者經常不按照醫囑規范自身行為。總依從率=完全依從+部分依從。
3.生活質量[4]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74)進行評估,該量表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及物質生活狀態4 個維度,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四、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者自我效能(GSES)、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GQOL-74)水平。
五、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一、自我效能比較 干預3月后,2組患者GSES水平均較干預前顯著提升,且研究組明顯高于同期對照組(P<0.05),見表2。
二、治療依從性比較 研究組總依從率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3。
三、生活質量比較 干預3月后,2組患者GQOL-74 中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及物質生活評分水平均較干預前顯著提升,且研究組明顯高于同期對照組(P>0.05),見表4。
表1 2組臨床資料比較[±s,n(%),n=48]

表1 2組臨床資料比較[±s,n(%),n=48]
研究組 27(56.25) 21(43.75) 58.24±4.69 19(39.58) 9(18.75) 13(27.08) 7(14.59)對照組 25(52.08) 23(47.92) 57.61±4.35 17(35.41) 8(16.67) 15(31.25) 8(16.67)Z、t、χ2 0.168 0.682 0.541 P 0.682 0.497 0.589組別 性別年齡(歲) 出血部位男女基底核 丘腦 腦葉 小腦
表2 GSES評分水平比較(±s,n=48)

表2 GSES評分水平比較(±s,n=48)
組別研究組 干預前 2.09±0.21 P 組間 0.000時間 GSES(分)干預3月后 3.65±0.33 t 40.030 P 0.000對照組 干預前 2.11±0.22干預3月后 2.39±0.24 t 8.434 P 0.000 t 組間 21.394

表3 治療依從性比較[n(%),n=48]
表4 GQOL-74評分水平比較(±s,n=48)

表4 GQOL-74評分水平比較(±s,n=48)
組別 時間 軀體功能(分) 心理功能(分) 社會功能(分) 物質生活(分)38.78±4.19 38.86±4.45 37.01±6.87 41.65±5.19 0.000 0.000 0.000 0.000 3.842 5.726 4.119 4.308干預前研究組t 組間P 組間57.81±6.54 59.70±6.18 56.47±8.06 57.07±6.51干預3月后t 24.575 27.165 18.061 18.262 P 0.000 0.000 0.000 0.000對照組 干預前 38.66±4.47 39.09±4.49 36.86±6.52 40.96±5.42干預3月后 52.79±6.26 52.61±5.95 50.15±6.93 51.31±6.59 t 18.247 17.944 13.692 11.941 P 0.000 0.000 0.000 0.000
討 論近年來,EICU腦出血患者明顯增加,死亡率也逐漸升高,腦出血后存活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5]。康復訓練對于改善預后有良好效果,而由于康復訓練時間較長,患者依從性不佳,影響恢復效果,不利于預后。健康教育能夠幫助人們樹立健康意識,掌握基本的醫療知識。因此對腦出血患者給予科學性的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傳統健康教育大多目標不明確,醫護人員會忽略疾病相關知識的宣教,導致患者不清楚自身疾病病因、并發癥等,腦出血患者對于疾病急性期及恢復期認知不足,因此自我效能感低,治療依從性不佳。同時傳統健康教育多由醫護人員經驗構成,缺乏系統性及科學性,健康教育效果不佳。而回授法健康教育通過評估、澄清、再次評估、修正的步驟積極引導患者掌握健康教育知識,糾正患者錯誤認知、解答患者疑惑,有效教授過程的遺漏。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使患者能夠參與到自護過程中,提升自護技能,通過參與自護工作不僅鞏固健康知識,而且緩解因自身疾病產生的負性情緒,減輕心理壓力,從而提升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
自我效能能夠在疾病治療中增強患者信心,積極應用自身知識及技術實施自我管理,達到促進疾病康復的目的。自我效能的高低在腦出血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中起到重要作用,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夠促使患者執行自我管理行為,而良好的自我管理行為對于自我效能感的維持及提升有促進作用,形成正性循環。傳統健康教育模式多為被動接受,患者自身缺乏主動性與積極性,故自我效能感較低,自我行為管理不佳。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患者自我效能提升幅度明顯較對照組大,回授法健康教育通過多次評估調動患者學習主動性,使其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較好,自我效能感較高。
綜上所述,回授法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提升EICU腦出血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質量,改善治療依從性,利于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