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紳,符 浩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河南洛陽 471000)
企業1 臺臥式真空退火爐,設備運行狀況良好,但運行記錄卻顯示長時間無故障停機,嚴重影響生產。調查原因發現,該設備S 型鉑銠熱電偶需外發年檢,檢定周期長,影響設備完好在用率。該企業生產工藝規定的真空退火溫度為600~980 ℃,據此擬在滿足測溫精度和生產可靠性要求的條件下,對測溫系統進行改造,降低使用成本,縮短檢定時間,提高設備完好在用率。
該臥式真空退火爐型號為VAF-446,生產廠家為沈陽真空研究所。該設備允許的最高溫度為1200 ℃,分為3 個加熱區,由3 個型號為FR32 的島電溫控儀控制。每區布置一根S 型鉑銠熱電偶,導線為S 型熱電偶配套專用,為保證測溫精度和控溫準確性,按照JJG 141—2013 工作用貴金屬熱電偶檢定規程,對熱電偶進行定期檢定,保證設備在檢定周期內運行。若熱電偶檢定不合格,則需采購新的熱電偶檢定合格后安裝使用。在熱電偶檢定過程中,存在如下問題:
(1)檢定周期長。每次外發檢定需時約15 天,遇有不合格情況時時間還要增加至少1 倍。
(2)使用成本高。熱電偶屬設備易損件,經常會因為操作工操作時意外碰撞、設備維修時多次拆裝等原因損壞,需購新送檢合格后使用。每支S 型鉑銠熱電偶約需3000 元,價格昂貴。
(1)設備選用的S 型鉑銠熱電偶最高檢定溫度為1300 ℃,該企業所在地區無具備檢定能力的檢測機構,需送外地檢定,檢定時間加上運輸往返時間約需15 天,如遇檢測不合格還需采購新熱電偶后再次送檢。
(2)單支S 型鉑銠熱電偶價格約為3000 元,屬于貴金屬熱電偶,且在使用過程中屬于易損件,經常因損壞而需換新,使用成本太高。
因該企業具備1000 ℃以下的熱電偶檢定資質,而該企業生產工藝規定的使用溫度為600~980 ℃,因此,在滿足測溫精度和生產可靠性要求的條件下,將測溫系統改造為價格低廉的K 型鎳鉻-鎳硅熱電偶,同時配置專用的配套補償導線,調整控溫儀表參數,充分利用該企業的檢定能力,解決檢驗周期長、使用成本高的短板問題。
(1)測溫元件的選擇。K 型鎳鉻-鎳硅熱電偶工作溫度可達600~1100 ℃,完全滿足該企業工藝要求的溫度范圍,且該型熱電偶質量穩定,適用范圍廣,供貨渠道寬,供貨周期短,且價格低廉,封裝后僅需300 元即可購入。在市場上隨機購買后送檢測部門依據JJF 1637—2017 廉金屬熱電偶校準規范進行檢定,測量標準編號:07-S1-08,滿足規范要求,檢測合格,數據見表1。
(2)補償導線選型。更換原S 型熱電偶專用導線,改為2×1.5 mm2KC 型 導線8 m,配套K 分度熱電偶使用。
(3)溫控儀表為島電廠家生產SR32型號。對比操作流程圖(圖1),調整內部參數,內置B、R、K、S 等多種熱電偶信號接收功能(圖2),調整參數(圖3)。連接導線線路,溫度顯示正常。
表1 熱電偶檢測數據
圖1 操作流程
圖2 參數對照
圖3 參數設置
無負荷聯動試運行,臥式真空退火爐開機,畫面顯示正常,溫度顯示準確,將溫控表加熱調整為600 ℃,3 個分區溫差均顯示正常,保溫2 h,升溫調整為800 ℃,保溫2 h,狀態正常。升溫900 ℃,保溫2 h,設備運行正常,設備升溫調整為1000 ℃,保溫2 h,狀態正常。冷卻降溫。空載試運行合格(圖4)。
加入試樣,開機重新運行,各項指標運行過程中無異常,試用合格。運行1 個月對整個測溫系統進行檢查,熱電偶使用正常,使用過程中無損壞,儀表顯示正常,運行穩定,線路接觸良好,無氧化等不良問題。投入正常生產使用后跟蹤確認,滿足生產工藝要求,產品驗證性能合格。
改造完成后,K 型鎳鉻-鎳硅熱電偶可在該企業內部進行定期檢定,無需外發檢定,檢定周期縮短2 天,大幅提高設備完好在用率。該型熱電偶價格低廉,生產成本有效降低。
圖4 試運行溫度記錄
生產過程中,根據設備的使用要求,對影響設備正常使用和可降低設備使用成本的因素進行分析,合理選擇改造方案,適當降低設備的過剩性能指標,能夠有效解決生產過程中存在的短板問題,提高生產保障能力和生產效率,降低使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