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磊
(三星環新(西安)動力電池有限公司,陜西西安 710016)
復合卷曲機(Multilab winder)是鋰離子電池生產中重要且關鍵的設備之一,其主要任務是將電池正負極極片及隔離膜卷繞成軟卷(J/R),切出極耳(notching)與卷繞一次完成,如圖1 所示。但在切出極耳過程中,經常出現切斷異常現象:如切不斷、切極耳后的邊角料(scrap)帶入等問題,這時就必須停機檢查激光反射鏡片(bending mirror)是否污染,清潔或更換后重新對中(校準)光路,再測試正常后,設備恢復稼動。鏡片(Mirror)清掃及光路校準程序復雜且耗時,正負極鏡片共4 塊清掃大約需要3 h,具體步驟:拆除鏡片蓋子,清掃或更換鏡片,4 步法校準光路(2 次反射+2 次透射),安裝鏡片蓋子,DOP(動態切割技術)Z 軸加工位置測試。
目前為防止切出極耳切斷異常,編制了清掃計劃,每月清掃1 次鏡片,我廠共計26 臺機,鏡片清掃設備停機損失每年936 h。切出極耳維護任務繁重,設備停機損失多,設備稼動率低。因此改善切出極耳激光光路,具有重要意義。
切出極耳激光光路系統主要由激光發生器(laser)、準直儀(collimator)、反射鏡片1/2(bending mirror 1/2)、掃描儀(scanner)以及光纖(fiber)組成,如圖2 所示。
圖1 切出極耳示意圖
圖2 切出極耳激光光路系統
激光發生器發射激光進入準直儀校直,經過兩次45°鏡片反射后到達掃描儀,掃描儀內的2 個振鏡X、Y 控制角度,實現對電池極耳的動態切割(激光掃描+極板運動)。其中激光發生器在經過2次鏡片反射時,光路裸露,容易被切割的粉塵及異物污染、灼傷,導致切出極耳切不斷。由于鏡片反射單元結構復雜,曾做過多次密封改善,收效甚微。
從大量切出極耳維修經驗得出結論:導致切出極耳切不斷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鏡片污染。鏡片表面一旦被異物污染,激光照射到異物上,激光分散到鏡片上的能量會加大,從而灼傷鏡片表面鍍膜,激光到達極片上的能量下降,導致切不斷。因此去除鏡片可從根本上杜絕鏡片污染問題,設計新的激光光路如圖3 所示。
為保證切割精度,激光光路必須校準后使用,因此需要設計鏡片去除后專用的光路校準機構,即光路JIG。其作用是調整Y軸及Z 軸,使得激光對準光靶中心小圓孔,最后通過X 軸滑臺前進頂緊密封光路,激光校準方法如圖4 所示。設計光路JIG的最大問題是解決光纖彎折空間過小的問題,1000 W 光纖要求最小彎折半徑R≥150 mm,目前設備切出極耳部空間僅為120 mm。通過反復比較分析,優選方案,最終設計出可伸縮式滑臺調整結構,光靶對中完成后,滑臺前移頂進掃描儀,節約空間30 mm,保證光纖有足夠的彎折空間。同時這樣設計也可實現掃描儀-準直儀集成化,保證光路密封。
密封在整個設計改造中至關重要,是成敗的關鍵。設計三道密封,保證“絕對”密封。①準直儀、密封墊壓緊密封;②掃描儀-準直儀連接部密封膠帶密封;③鏡片盒子、光纖、冷卻水管以及防漏傳感器出線口等全面膠帶密封。
準直儀及QBH(光纖連接頭)的冷卻水路及光纖也需要相應的改造,從設備后側移至設備前側,冷卻水管延長4~6 m。光纖需要特別防護,防止過度彎折,穿線時需增加套管防護。另外冷卻水防泄漏盒子及傳感器需一起移設。
由于光路從前側右邊出線,因此必須考慮光纖干涉問題,將切出極耳護罩側面切出缺口。為了減少缺口尺寸,統一美觀,可調整Z 軸加工位置的上下限位傳感器位置至較小范圍,如圖5所示。改造完成后,還要重新測試一下DOP,找出最佳的Z 軸切割位置。
采用新的切出極耳光路系統,激光切割能量下降30%,如圖6 所示。因為經過1 次鏡片反射,激光能量下降5%~10%,2次反射下降10%~20%,能量下降延長設備使用壽命;軟卷投入不良率下降1.058×10-9(改善前后三個月對比數據),激光能量無衰減,切斷效果好,帶入少,不良率明顯下降;鏡片清掃設備損失減少:3 Hr×1 次/月×12 月×26 臺=936 Hr;鏡片備品消耗節儉金額:2000 元×100 塊/年=20 萬元(注:26 臺每年平均鏡片消耗100 塊)。
圖3 改進后的切出極耳激光光路
圖4 激光光路校準方法
圖5 Z 軸傳感器調整示意圖[-10,13]
圖6 激光能量下降30%
復合卷曲機切出極耳激光光路優化改進后,降低了軟卷不良率,大大減少激光反射鏡片清掃的設備損失時間,節省鏡片的備品消耗費用,同時也提高設備稼動率。收到很好的效果與收益,公司26 臺卷曲機已全部自行改造完成,計劃下一步將在海外工廠全部水平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