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振國 朱時林


摘 要: 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是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前三者在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得到了很全面的體現和考查,但對于地理實踐力的考查似乎無法體現。筆者通過對2018年、2019年全國卷的研究,分析高考試題如何考查地理實踐力,以及應對策略。
關鍵詞: 地理實踐力;高考試題;綜合思維
地理實踐力是指人們在考察、實驗和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雖然受到高考形式的限制,對于地理實踐力的直接考查與評價難度較大,但在近幾年的高考中仍然有所反映,只是顯得比較隱蔽。通過對近兩年全國卷的研究發現,高考中對地理實踐力的考查大多表現為提供真實的情境與素材,提出問題,以此來考查學生調用地理知識、處理地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這樣的題目,可突破紙筆測試的局限性,考查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一、 地理實踐力高考試題分析
根據2018年、2019年全國高考文綜卷中涉及地理實踐力的試題所提供的情境與素材進行分類,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一)提供社會化情境,主要考查分析解釋人文地理事象的能力
以社會調查獲得的地理信息為基礎,以社會中的真實情境為材料背景,引導學生對人文地理事象進行分析和評價,是目前高考中對“地理實踐力”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例如2019年全國Ⅰ卷43題,以“安仁古鎮旅游現狀”為切入點,考查旅游開發條件評價和旅游活動規劃。又如,2019年全國Ⅲ卷1~2題,以“垃圾處理”為材料背景,考查垃圾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相關知識。
[典例呈現]2019年全國文綜Ⅱ卷37題:
“北京2022年冬奧會”申辦成功帶來了“全民上冰雪”熱潮。近年來,浙江省建立了10余個室外人工滑雪場。這些滑雪場散布于全省各地的山地丘陵中,且多建于當地旅游景區內或其附近。雪道厚度一般維持在1米以上,建設和維護成本較高。目前,浙江省滑雪場多為初級雪道,主要接待一日體驗型滑雪者,平均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排在全國前列。浙江省主要滑雪場分布。
(1)分析浙江省室外滑雪場布局分散的原因。(6分)
(2)說明滑雪場建于旅游景區內或其附近的益處。(4分)
(3)解釋浙江省室外滑雪場雪道建設和維護成本較高的原因。(6分)
(4)有人建議浙江省各滑雪場應由一日體驗型向多日度假型轉變,并增建酒店和中高級雪道等。你是否贊同此建議,請表明態度并說明理由。(6分)
試題欣賞:本題以冬奧會申辦帶來的“全民上冰雪”熱潮為命題背景,結合浙江人工滑雪場的建設,主要設問有從宏觀的滑雪場分布到微觀的布局、從生存現狀到未來發展趨勢,考查了區域環境特征、區域產業發展等知識。以筆者所在的城市——宜昌為例,宜昌境內旅游資源豐富,又靠近湖北知名滑雪場神農架,但近兩三年宜昌市周邊興建了多座滑雪場。如果考生做過這個方面的社會調查或平常有所關注有相關的思考,那么考試時就如魚得水。本題通過考查學生調用地理知識,論證、探究地理問題的能力,旨在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發展觀和因地制宜的地理觀。
(二)提供學術化情境,主要考查分析探究自然地理原理的能力
將專業的地理學者通過野外考察獲取的或學術研究中的某一自然事象數據等轉換成圖文信息,引導學生對自然地理原理進行分析和探究,是當前高考對“地理實踐力”考查的重要方式。例如,2018年全國Ⅱ卷9~11題,以“黃土高原汾川河流域內的降水、水量等情況”為背景,主要考查水循環、河流特征等知識。又如,2019年全國Ⅰ卷9~11題,利用“黃河小北干流典型的堆積性游蕩河道”這一地理事象,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征、流水作用規律等知識。
[典例呈現]2019年全國文綜Ⅲ卷37題:
某河發源于美國內陸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節性融雪和大氣降水補給。7月后主要受降水補給,降水多為暴雨。該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內變化大,但河面寬度變化不明顯。下圖(圖1)示意該河段典型河流斷面不同時間的水體形態。
(1)對該河段河面寬度變化不明顯的現象做出合理解釋。(6分)
(2)指出4~6月該斷面河水深度的變化特征,并說明原因。(8分)
(3)分析8月該河段河底淤積的原因。(8分)
試題賞析:本題主要考查河流水文水系的知識,具體為河面寬度、河水深度、河底淤積三個相關的問題。問題看似簡單,實則暗藏玄機。“玄機”就在材料和圖中。要求考生在做題時對圖文材料進行認真審讀,結合所學原理、規律進行實際應用,考查了考生解讀和獲取地理信息、調用和運用地理知識、論證和探究地理問題的能力,讓考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探討地理問題,凸顯了地理實踐力的學科素養,旨在引導學生樹立科學探究、學以致用的觀念。
(三)提供生活化情境,主要考查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將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現象,引入到高考中試題材料中,提出生活化的地理問題,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會學以致用,這是高考試題對地理實踐力的常用考查方式。例如,快遞服務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服務,但其背后蘊藏著豐富的地理知識。2019年全國Ⅱ卷4~5題,就以“美國某快遞公司”為引,考查交通運輸對產業發展的影響。
[原題呈現]2018年全國文綜Ⅰ卷9~11題:
小明同學7月從重慶出發到貴州畢節旅游,收集到的相關高速公路信息如圖(圖2)所示。據此完成 9~11 題。
9. 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較低的原因可能是這兩條路段 (? )
A. 車流量大 B. 平均坡度大
C. 霧霾天多 D. 兩側村莊多
10. 小明若從重慶出發乘長途汽車經遵義至畢節,為免受陽光長時間照射且能欣賞窗外風景,以下出發時間和座位較好的是 (? )
A. 6:00出發,左側靠窗
B. 8:00出發,右側靠窗
C. 10:00出發,左側靠窗
D. 12:00出發,右側靠窗
11. 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導致7月畢節氣溫較重慶低的主導因素是 (? )
A. 地形 B. 緯度位置
C. 海陸位置 D. 大氣環流
試題賞析:該組試題是以暑假旅游為材料背景,提出車速、出發時間、選座位和避暑等相關問題,考查交通、太陽方位、氣溫等地理知識,巧妙地將地理知識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系起來,生活氣息濃厚。該組試題提供的情境、設問均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考查學生靈活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凸顯了“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考查了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引導學生關注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
二、 地理實踐力考查的應對策略
(一)規范開展多種實踐活動
地理實踐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積累。但在實際教學中,受到課時、場地、安全等因素的制約,地理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次數與質量都難以保證。但在當前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作為地理教師一方面要提高對實踐課程的認識程度,開足開齊課程,另一方面,要規范開展每一次實踐活動,確保活動質量,這是在現有條件下最可行、最有效的辦法。
高中地理實踐力的培養,應以課程標準為基礎,以高考試題為導向,開展目標明確、實用性強的地理實踐活動。實踐活動開展前,要設計活動方案,預判活動的可行性與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活動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觀察與思考、發現與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的實踐能力。活動結束后,要對活動過程中的收獲與感悟物化,形成文字性或其他可視形式的實踐活動報告。
(二)注重提供真實情境素材
高考命題早已從知識立意轉為能力立意、素養立意,實則突出了對學生知識運用、知識遷移的能力,即給定一個新的、真實的情景,如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提出來之前,倡導的是“學習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何為“有用”?就是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這與地理實踐力有不謀而合之處。
因此,在日常教學中,不能單純地講知識本身,要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多創設新的真實的情景,讓學生培養成應用為導向的學習和思考習慣,以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學會用地理的眼光去認識和欣賞周圍的環境。要選擇合適、恰當的情景,并非易事,需要教師日常做有心人,多收集、整理并積累教學情境素材。
(三)關注模擬實驗考查動向
地理模擬實驗是借助一定的實驗材料,模擬地理現象,探究地理原理的過程。它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實踐性,是培養和考查地理實踐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全國卷中還沒有出現關于地理模擬實驗的試題,但不意味著以后的試題中不會出現。根據已出現的一些試題來看,考查內容相對簡單、單一,主要考查實驗本身蘊含的地理知識與地理原理,而對于實驗目的、實驗步驟、實驗不足與改進等方面考查較少。
針對這種現狀,教師一是要在日常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多創造條件進行實驗,讓學生親自動手設計、操作實驗,動腦改進、優化實驗,從而深刻認識地理現象與規律;二是要密切關注其他地方高考卷、模擬卷中出現的地理實驗題,關注其考查方式和考查內容,為高考備考提供線索與思路。
綜上所述,高考試題對地理實踐力的考查在逐步滲透和推進。因此,在日常教學中,要發揮高考“引導教學”的作用,著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地理實踐力。
作者簡介:
易振國,朱時林,湖北省宜昌市,宜昌市夷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