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 鄧明漢 吳宇洋 鄭奇峰 陳瑞珍 戈小梅


【摘要】 目的:分析東莞市鳳崗鎮常住居民2型糖尿病危險因素。方法:根據橫斷面現場調查數據,采用整群抽樣方法抽取東莞市鳳崗鎮六個社區,30歲以上常住居民200例。采用現場問卷、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相結合的形式進行調查,分析該地區常住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結果:200例居民均按照要求完成調查,糖尿病患者共19例,患病率為9.50%。患病組年齡≥51歲、飲酒、缺少運動、身體質量指數(BMI)異常、血脂異常、高血壓、腦卒中及糖尿病家族史占比均高于未患病組,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低于未患病組(P<0.05);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飲酒、缺少運動、BMI異常、高脂血癥、高血壓及糖尿病家族史是該地區常住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糖尿病的保護因素(P<0.05)。結論:東莞市鳳崗鎮常住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與飲酒、缺乏運動、肥胖與超重、高血壓、血脂水平、家族史表達及文化程度密切相關,建議針對危險因素進行防范,加強健康教育,提倡合理飲食與適當運動,以預防2型糖尿病的發生。
【關鍵詞】 鳳崗鎮 2型糖尿病 危險因素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Permanent Residents of Fenggang Town in Dongguan City/ZHANG Fang, DENG Minghan, WU Yuyang, ZHENG Qifeng, CHEN Ruizhen, GE Xiaomei.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0, 17(09): 0-08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permanent residents of Fenggang Town in Dongguan City. Method: Based on cross-sectional field survey data, 200 permanent residents over 30 years old in six communities of Fenggang Town in Dongguan City were sampled by cluster sampling. The combinations of on-site questionnaires, physical examinations and laboratory tests were conducted for investigation.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permanent residents of the area were analyzed. Result: All the 200 residents completed the survey as required, and there were 19 diabetic patients, with a prevalence rate of 9.50%. The proportions of age≥51 years, alcohol consumption, lack of exercise, abnormal body mass index (BMI), dyslipidemia, hypertension, stroke and family history of diabetes in the diseas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n-disease group,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high school education and abov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n-disease group (P<0.05). Alcohol consumption, lack of exercise, abnormal BMI, dyslipidemia, hypertension and family history of diabetes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revalence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the area, high school education and above was a protective factor for diabetes mellitus (P<0.05).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permanent residents of Fenggang Town in Dongguan C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alcohol consumption, lack of exercise, obesity and overweight, hypertension, blood lipids levels, family history expression and education level. It is recommended to prevent risk factors,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promote proper diet and appropriate exercise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Key words] Fenggang tow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Risk factors
First-authors address: Dongguan Fenggang Hospital, Dongguan 523695,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0.09.020
糖尿病是胰島素作用障礙或分泌缺陷造成的代謝性疾病,長期的代謝紊亂以及高血糖水平可對腎臟、眼、神經系統等組織臟器造成嚴重傷害,導致功能障礙甚至衰竭。相關統計顯示,我國死于糖尿病的患者中,60歲以下者超過40%,約95%的糖尿病患者為2型糖尿病[1]。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2型糖尿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不僅嚴重危害身體健康,還給家庭與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壓力。國內外許多學者針對
2型糖尿病的致病因素進行研究,目前普遍認為其發病受到環境因素與遺傳因素的共同影響[2]。在此背景下,東莞市鳳崗鎮2型糖尿病發病率也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但目前缺乏對本地區患病情況以及危險因素大樣本量的調查,本研究應用橫斷面現場調查數據,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抽取東莞市鳳崗鎮六個社區,年齡在30歲以上的常住居民進行調查,分析2型糖尿病患病率以及危險因素,為制定糖尿病社區干預與防治措施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抽取東莞市鳳崗鎮六個社區常住居民200例。納入標準:年齡30歲以上;本地居住至少5年;未服用過降糖藥物者。排除標準:合并糖尿病腎病腎衰者;嚴重的心肌缺血患者;尿酮體陽性者;1型糖尿病患者。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問卷調查。查閱相關文獻,結合本地實際,編制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一般狀況(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及在東莞市鳳崗鎮居住時間)、既往史(高血壓、高脂血癥、冠心病及糖尿病家族史等)與生活行為習慣(飲酒史、吸煙史及運動情況)。(2)體格檢查。由參加培訓且考核合格的調查員,按照統一標準進行相關檢查。身高、體重均各測量3次后取平均值,身高檢測采用與國家體格檢查標準相符的測量儀(來自南通悅健體器材有限公司),體重檢測采用無錫衡器廠有限公司提供的體重秤。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身高2。血壓(舒張壓與收縮壓)測量采用臺式水銀柱血壓計,指導患者坐位安靜放松,測右上臂血壓兩次,取穩定值。(3)實驗室檢測。所有研究對象于調查前1 d的20:00之后禁食,采集其肘靜脈血。空腹血糖(FPG)檢測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血清膽固醇采用全自動生化檢測儀,膽固醇氧化酶法檢測;血清甘油三酯(TG)采用全自動生化檢測儀,磷酸甘油氧化酶4-氯酸法檢測;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采用直接法檢測。
1.3 判定標準 飲酒:每周飲酒3次或以上(經常飲酒),或每周飲酒3次以內,至每月1~2次(偶爾飲酒);不飲酒:飲酒頻率小于1次/月者。吸煙:累計吸煙100支以上,且參與調查前1個月內,平均1支/d者,定義為吸煙者;累計吸煙100支以上,但參與調查時達不到1支/d或已戒煙者定義為曾吸煙者;吸煙累計少于100支(或不曾吸煙)定義為非吸煙者。缺少運動:每周運動路程10 km以內。診斷標準:(1)2型糖尿病。①存在多飲、多尿以及未明原因的體重下降等典型糖尿病癥狀,且任何時候血糖濃度不低于11.1 mmol/L;②FPG不低于7.0 mmol/L(空腹也即是至少8 h內無熱量攝入);③糖耐量試驗,口服75 g無水葡萄糖后2 h血糖不低于11.1 mmol/L。次日復診仍符合上述任何一條,即可確診2型糖尿病[3]。(2)高脂血癥。總膽固醇(TC)不低于5.2 mmol/L;LDL-C不低于
3.12 mmol/L;HDL-C不低于1.04 mmol/L;TG不低
于1.7 mmol/L。上述四項中符合任意一項即可確診[4]。(3)高血壓。參照WHO高血壓防治指南,舒張壓(DBP)不低于90 mm Hg和/或收縮壓(SBP)不低于140 mm Hg和/或正在服用降壓藥[5]。(4)肥胖:參照《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中相關標準,正常:BMI<24 kg/m2;超重:24 kg/m2≤BMI<28 kg/m2;肥胖:BMI≥28 kg/m2[6]。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單因素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糖尿病患病率 本研究參與調查的200例居民均按照要求完成調查,糖尿病患者共19例,患病率為9.50%(19/200)。
2.2 2型糖尿病患病單因素分析 患病組年齡≥51歲、飲酒、缺少運動、BMI異常、高血脂癥、高血壓、腦卒中、糖尿病家族史占比均高于未患病組,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低于未患病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飲酒、缺少運動、BMI異常、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家族史是該地區常住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糖尿病的保護因素(P<0.05),見表2、3。
3 討論
2型糖尿病患者在世界各地普遍分布,但其患病率在不同區域與不同人群中有一定差異。遺傳易感性與環境因素均可能導致2型糖尿病患病,針對其危險因素進行有效管理,可有助于預防或延緩病情發展,減少嚴重并發癥的發生。本研究應用橫斷面現場調查數據,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抽取東莞市鳳崗鎮六個社區,年齡在30歲以上的常住居民進行調查,分析2型糖尿病患病率以及危險因素,為制定相應的社區干預與防治措施提供依據。
不良生活習慣是影響眾多慢性病患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飲酒曾被世界國際衛生大會納入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與飲酒相關的問題也得到了廣泛關注[7]。近年來研究發現,適當飲酒可降低2型糖尿病的發生風險,我國膳食指南也曾建議飲酒者適量飲酒,但由于個體健康狀況以及體質差異,尚無明確標準保證健康飲酒[8]。另有研究提示,基因型與飲酒的交互作用和糖尿病的發生有密切關聯[9]。本研究發現,飲酒是本地區2型糖尿病患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適量飲酒可增強機體細胞活力,但過量酒精可對機體糖類代謝產生消極影響。運動可減少脂肪蓄積,增加血糖消耗,增強肝臟以及全身肌肉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機體代謝,因此對控制血脂、血糖,調節血壓均有益處[10]。本研究結果顯示患病組缺少運動比例明顯高于未患病組(P<0.05),運動不足也是導致2型糖尿病患病的危險因素(P<0.05)。
BMI是國際上普遍應用的衡量人體胖瘦以及健康程度的重要標準。此前曾有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均顯著增加了糖尿病的發生風險,且BMI與糖尿病發生風險之間存在明顯的劑量效應[11]。一方面,脂肪沉積可導致胰島素抵抗以及胰島素血癥,引發糖尿病,另一方面,對于超重或肥胖患者,攝入過量的食物經消化后,轉化為大量的葡萄糖入血,血糖水平增高,胰島β細胞在其刺激下,分泌大量胰島素以降低血糖至正常水平范圍,但長期如此,胰島β細胞負擔過重而功能逐漸衰退,胰島素分泌無法滿足日常糖代謝需求,可致血糖異常升高,因此BMI異常是2型糖尿病患病的獨立危險因素[12]。高胰島素血癥以及胰島素抵抗是造成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發病的共同因素[13]。在機體糖代謝過程中,胰島素發揮十分關鍵的作用,然而對于血脂異常群體,其血液中TG水平過高,一旦超出肝臟正常代謝,可對胰島細胞產生脂毒性作用,減少胰島素的分泌,造成糖代謝異常。本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也是導致糖尿病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有學者認為,高血壓與2型糖尿病可能為共同致病因素導致,糖尿病早期糖耐量異常較難發現,但高血壓相對容易被發現,因此將高血壓患者視作高危人群,建議盡早進行糖耐量試驗[14]。
隨著生物技術以及基因學在流行病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多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的發生具有家族聚集的特點。曾有前瞻性隊列研究提示,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是無家族史者的1.9倍以上[15]。β3-腎上腺素能受體基因64位密碼子突變可降低脂肪分解能力,減輕生熱作用,因此可能增加肥胖以及2型糖尿病的發生風險,且其患病的遺傳性受到多基因的共同作用[16]。除遺傳學之外,家族成員之間具有相似的環境背景以及生活方式,比如久坐、不合理飲食、缺少體育鍛煉等,環境因素與易感因素共同作用,導致2型糖尿病的發生與發展[17-18]。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也表明,家族糖尿病病史也是導致該地區2型糖尿病患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P<0.05)。除此之外,本研究發現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2型糖尿病患病的保護因素(P<0.05),這也與過去的流行病學研究一致,也即是文化程度越高,2型糖尿病患病風險越低[19]。考慮原因是高文化程度人群自我保健意識也更強,更傾向于選擇于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同時,該人群通常也有更好的經濟條件,為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充分的物質保障。糖尿病患者中受教育程度較低者,對于疾病的控制情況差于受教育程度更高者,這也提示,對于糖尿病的預防以及管理中,應重視對于低文化程度者的健康教育[20]。
綜上所述,莞市鳳崗鎮常住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與飲酒、缺乏運動、肥胖與超重、高血壓、血脂水平、家族史表達、文化程度密切相關,建議針對危險因素進行防范,加強健康宣教,提高居民健康生活意識。但由于本研究為橫截面研究,且受到人力、物力的限制,人員培訓以及儀器校對難以做到萬無一失,數據測量以及調查問卷獲取信息易出現偏倚,因此存在一定局限性。
參考文獻
[1]韋瓊,張志凱,譚春荷,等.保護動機理論在控制糖尿病足危險因素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研究,2016,30(4):434-437.
[2]政曉果,郭艾利,宋妍,等.城市社區居民對高血壓和糖尿病危險因素知曉情況的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6,20(7):656-658.
[3]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4,30(10):893-942.
[4]朱云程,曹愛愛,王芳,等.社區精神分裂癥患者代謝性疾病及生存質量現況調查[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36(6):856-859.
[5]陳建華,宋和平,陸瑾.國內外高血壓診斷標準比較[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2(5):527-528.
[6]胡穎輝,陳宏,楊銳,等.廣東省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腎病的患病率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6,26(23):89-94.
[7]方楚文,張巧,時立新,等.貴陽市社區中老年居民3年糖尿病發病率及危險因素探討[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8,34(1):24-29.
[8]陳思予,王婷,侯旭宏,等.寧夏涇源縣成人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華內科雜志,2018,57(7):500-504.
[9]王培,李奇觀,韋麗婭,等.血糖異常的危險因素調查及血清25羥基維生素D水平對血糖的影響[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6,19(4):430-432.
[10]黃莉吉,謝紹鋒,胡詠新,等.南京市城區40歲以上社區居民新診斷糖尿病的危險因素[J].實用醫學雜志,2016,32(6):1007-1009.
[11]范恩芳,馬春君,韓偉斌.上海浦東遠郊社區居民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危險因素調查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5,31(19):2703-2706.
[12]朱婷,唐振柱,方志峰,等.廣西部分地區中青年人群糖尿病前期危險因素研究[J].中國熱帶醫學,2015,15(12):1475-1479.
[13]劉怡欣,張美琳,李紫薇,等.社區老年人2型糖尿病膳食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5,23(4):241-244.
[14]王婷婷,王迎洪,蘇銀霞,等.新疆維吾爾族2型糖尿病危險因素初步調查[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5,38(1):95-98,102.
[15]吳曉軍,劉宇.句容市農村老年人群2型糖尿病危險因素的1︰2病例對照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15,22(10):1224-1226.
[16]張秋伊,顧淑君,薛雨星,等.常熟市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7,25(5):343-345.
[17]荊芳芳,孟海霞.不同種族/民族間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分析[J].醫學綜述,2017,23(6):1196-1200.
[18]李文文,王奇金.DNA甲基化和2型糖尿病危險因素的研究與進展[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7,9(12):787-789.
[19]魏魏,馬龍飛,沈世蜂,等.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監測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33):4039-4042.
[20]吳琛,肖建中,趙文惠,等.文化程度與北京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危險因素達標率及微血管并發癥患病率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6,24(9):782-786.
(收稿日期:2019-09-11) (本文編輯:田婧)
*基金項目:東莞市社會科技發展(一般)項目(2018507150341491)
通信作者: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