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俊|自媒體人
穿睡衣上街,可以說不是很得體的裝束,但是不得體與不文明之間有著明顯的過渡地帶,它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屬于人們最基本的“個人自決”范疇,動輒將之納入公共部門出手管束射程內,既有行政權力的越界之嫌,也是對公序良俗的挑戰。何謂文明行為,何謂不文明行為,公權力機構在界定時理當抱持必要的敬畏心理,克制“文明潔癖”,避免隨意化、輕佻化,這才是公共主張出臺最該有的“文明”。
王言虎|媒體人
輿論批評特權享受者,是因為特權破壞了規則,是因為特權讓公共利益受損,這不一定要配上什么特別的贊許,但也絕不是一句“你痛恨的不是特權,而是自己沒有特權”所能貶抑。對特權的敏感,也是社會進步的動力。拿“你痛恨的不是特權,是自己沒特權”對其誅心,還做高人狀,沒有太大意義。借用電影《辯護人》的臺詞:我們批評享受特權者,不是因為我們沒有享受特權,只是因為想要世界變得更好。
周逵|媒體人
在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多地相繼發生了數起極具爭議的社會管理方法失當事件,引發了輿論的普遍關注。國家治理效率的提升不應該以犧牲基本人格尊嚴為代價,更不應該鼓勵以無限度的自我犧牲作為實現社會臨時性公共目標的前提。在管理機制設計的時候,如果說盡可能考慮到個體差異,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勸說方案是一種奢望,那么執法者至少應該嚴格把握權力的法定邊界,這才是應急性管理水準、乃至國家文明水平的直接體現。
唐華(豆瓣網友)
中國有超2億人的“單身群體”,這群人直接帶動了“一人消費”的崛起。一人消費市場的大蛋糕,重點可能會在幾個方面爆發:游戲、寵物、旅游、一人食、迷你類家電(微波爐、電飯煲、洗衣機)、娛樂消費(餐廳和迷你電影院、迷你KTV)等。當然,現在會員制健身、書吧等也成了熱門,目前來看,國內已經進入第三消費時代。單身消費將和現在的網絡化連鎖效應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一個人經濟體”,帶來全新的商機。對于商家來說,或許是彎道超車的機會點。
與歸(媒體人)
24歲、43斤、1.35米的貴州女孩吳花燕還是走了,除了留給親人的痛心,還有留給這個世界的諸多疑問、質問——特別是指向慈善眾籌亂象的。那些愛心捐款到底有沒有匯聚到吳花燕身上,籌款過程中有無違規甚至違法的地方?如果有,誰來負責,該負什么樣的責任?這些問號都在等待拉直。吳花燕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時間里,生活在“聚光燈”下,感受到了社會的關注力、互聯網的魅力及眾籌平臺的魔力,也給我們留下太多思考,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互聯網慈善,又面臨著怎樣一個光怪陸離的網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