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祉翔 鄞綿鴻
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各行各業的生產生活方式,對于長期處于壟斷地位的商業銀行也是一樣?;ヂ摼W浪潮的到來,為金融行業和互聯網行業提供了一種特殊的結合模式,即互聯網金融?;ヂ摼W金融,憑借其開放包容的特點,有利于構建更加高效便捷的金融體系,為實體經濟的發展培育新的動力,滿足了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發展要求。
互聯網金融是一種全新的金融服務模式。它依托于人工智能、大數據、社交網絡和搜索引擎等互聯網工具,用以滿足人們的金融需求。借助于互聯網技術的創新和通訊技術的突破,它打破了金融服務在時間,空間和渠道的限制,促進了金融行業多渠道,跨時空的發展。榮祉翔(2019)通過理論分析指出,互聯網金融兼具互聯網屬性和金融屬性,也同時表現出深化和增量的發展特點。它不僅在傳統業務領域與商業銀行相互作用,深化金融改革,倒逼商業銀行的創新與進步;更是利用強大的信息收集處理能力,發展藍海戰略,開辟了長尾客戶群體等全新的市場空間?;ヂ摼W金融已經連續五年被寫入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在中國金融體系中發揮著愈加重要的作用。
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蓬勃發展既為傳統商業銀行帶來了創新發展的機遇,也帶來了客戶群體,業務范圍,盈利能力等方面的沖擊。一方面,互聯網金融暫時無法脫離商業銀行而獨立發展,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在多個領域對商業銀行產生替代、顛覆之勢。考慮到商業銀行對于維護中國金融市場的穩定與繁榮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對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關系的探討十分重要。中國許多學者對此話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主要可以分為三大觀點。
一、顛覆論
顛覆論支持者的主要觀點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模式會在中國金融體系中占主導地位。代表人物有謝平,鄒傳偉,宮曉林等。
謝平,鄒傳偉(2012)從支付方式、信息處理和資源配置三方面討論了互聯網金融相比于傳統商業銀行的優勢,認為互聯網金融將會對傳統金融產生顛覆性的影響。宮曉林(2013)指出第三方支付平臺已能為客戶提供專業可靠的結算和支付服務,將會對傳統銀行業務形成替代。
二、補充論
補充論支持者的主要觀點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并非獨立于傳統金融業,而是對商業銀行發展短板的彌補。代表人物有朱晉川,王國剛和陳龍等。
朱晉川(2013)通過實證模型分析得出網銀支付和網民消費投資并未顯著影響傳統金融機構的信貸規模,因此,他認為互聯網金融目前并未顯著改變金融供需主體的投資習慣。王國剛(2014)分析了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內在機理,認為互聯網金融目前還局限于金融體系中的一些輔助性金融業務。螞蟻金融服務集團首席戰略官陳龍(2015)認為互聯網金融的市場定位不同于傳統商業銀行業?;ヂ摼W金融可以利用渠道優勢更好地為長尾用戶提供服務,因此與傳統商業銀行是補充關系。
三、競合論
競合論的支持者認為兩者的關系并不是簡單地由互聯網金融或商業銀行主導,而是在競爭中合作,共同發展。
張鈺、封司賢(2014)認為互聯網金融很難從根本上替代傳統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最優模式是找準自身定位,與銀行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彭迪云、李陽(2015)通過對互聯網金融和商業銀行競合關系的分析,提出互聯網金融和商業銀行之間存在共生關系,他們認為兩者之間最好的相處方式就是帶有良性競爭的共生發展。衛文濤(2015)從系統單元,共生要素,組織模式等方面分析證明了互聯網金融和商業銀行的共生關系。
現有的定性分析類文獻大多從單一的靜態視角來討論兩者的關系,定量分析類文獻也主要集中于對歷史數據的分析。但是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發展時間較短,數據統計不夠完善,因此,單純基于歷史數據的分析對未來發展的借鑒作用不足。此外,隨著監管環境、社會環境的優化,互聯網金融在中國不斷取得新的發展,而商業銀行也在不斷地調整以更好地應對,因此,兩者是動態的博弈關系。單一角度的靜態模型并不能很好的解釋兩者關系的演化。
而榮祉翔(2019)認為,兩者的關系既不是顛覆,也不是補充。兩者關系的演化屬于新舊產業交替時市場重新分配的過程。當然,新舊交替的過程中無法避免利益的沖突,但沖突并不會長久持續。因為互聯網金融在技術,渠道和數據方面的創新,兩者在目標市場和服務客戶上會有所差異。長期而言,兩者會選擇合作共生的發展模式。榮祉翔(2019)從金融業務的角度,提出了互聯網金融和商業銀行關系演化的三階段模型。
第一階段是摩擦階段?;ヂ摼W金融打破了金融抑制的局面,為滿足人們的基本金融需求提供了全新、高效的解決方案。互聯網金融能夠以更低的成本為客戶提供更滿意的服務,因而受到廣泛關注,發展迅速。而茁壯成長的過程中,也無法避免與商業銀行在傳統業務領域發生摩擦。兩者的摩擦與競爭加速了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有效減少了資金匹配的信息不對稱,提高了資金流動效率。
第二階段是互斥階段。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不僅深化了傳統金融業務與客戶群體,也開拓了金融服務市場的領域和邊界。由于兩者有著不同的服務理念和運營技術,受比較優勢的驅使,兩者的目標客戶市場將逐漸分離。而市場細分有助于兩者提供更加專業貼心的服務,進一步提升客戶體驗。
第三階段是合作共生階段。隨著兩者的發展,兩者的優勢互補,相互依靠可以帶來規模經濟效益和系統整體性效益。因此,兩者的競爭是非零和博弈?;ヂ摼W金融彌補了傳統商業銀行在小微金融服務領域的短板,而商業銀行也吸取借鑒了互聯網金融的思維與技術。兩者的有效合作不僅降低了金融服務的門檻,擴展了金融服務的邊界,也調動了普通百姓參與金融服務的積極性,為經濟增長培育了新的強勁動力。
長期而言,互聯網金融與傳統商業銀行的演化格局,受市場發展,法律監管等影響。在各方共同的努力下,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可以實現更加緊密有效的合作,兩者的健康發展,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催化劑,助力中國金融體系改革,更好地服務更多的客戶。
參考文獻
[1]榮祉翔.201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ET FINANCE AND COMMERCIAL BANKING IN CHINA [D].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學士學位論文.
[2]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4) [EB/OL].
[3]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 12) : 11-22.
[4]宮曉林.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金融實務,2013(5) : 86-88.
[5]朱晉川.互聯網金融的產生背景、現狀分析與趨勢研究[J].農村金融研究,2013-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