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霖
摘 要:當前整個銀行業面臨內外部諸多競爭與挑戰,銀行業網點的轉型勢在必行。金融科技的適時出現,為銀行業網點的轉型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思路和時代機遇。分析銀行業轉型存在的現實問題,運用金融科技助推銀行業網點轉型值得深入思考和運營實踐。
關鍵詞:金融科技 ?智能化 ?轉型
一、金融科技與銀行業網點的轉型
隨著互聯網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移動終端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新興互聯網金融發展極為迅猛。傳統銀行業在面對原有同業競爭、產業調整和經濟下行等因素的挑戰之外,又將面臨互聯網金融的長久強勢壓迫。基于內部發展和外部壓力的雙重驅動,銀行業網點轉型勢在必行。金融科技將成為銀行業在互聯網金融多方“圍剿”下實現成功“突圍”的“重磅武器”。根據金融穩定理事會(FSB)的定義,金融科技是指利用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前沿技術開展金融創新,核心目的是通過新技術手段和方式,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減少信息不對稱、提升服務效率。
二、金融科技背景下銀行業轉型的問題
(一)網點轉型建設與區位不相匹配
隨著城市商圈的轉移、城鎮化的推進以及城市功能布局的調整,原有的網點布局存在如網點的客戶數量新增有限、網點的覆蓋范圍和輻射半徑過于狹小,具體地域的客戶群體等級不高、網點的停車不便等諸多不合理之處。部分地區出現銀行業網點未能覆蓋或是布局過于密集的問題。
(二)網點轉型配套服務有待提高
當前各家商業銀行根據自身的體量和發展特點,對網點轉型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并相應打造出一批科技賦能的智能化網點。網點轉型的初期,各家商業銀行進行了大量撤并網點柜臺,網點前臺人員也大幅調整,具體表現為適當增加營銷人員,減少柜面操作人員,并投入大量的智慧柜員機、自助開卡機等新型智能化機具設備。
(三)網點轉型中金融科技的運用有待進一步推廣
目前對于網點轉型而言,金融科技運用主要體現在網點硬件建設和營銷商機推薦。網點硬件建設主要是智能化機具設備投入運用。營銷商機推薦是指根據“長尾效應”理論發現營銷商機并精準化雙向推薦至目標客戶及客戶經理。金融科技的運用領域較為有限,且僅為初步運用,業務需求與金融科技融合還在進一步加深,新產品、新模式還未能完全精準解決網點轉型的痛點與難點問題。金融科技在銀行業網點轉型的應用場景有待進一步挖掘和研究。
三、金融科技背景下銀行業網點轉型的建議
(一)網點轉型建設突出品牌化
網點建設數量并非越多越好,規模并非越大越好,運用大數據技術,綜合定量分析,根據網點所處區位特點和客戶群體需求,整合現有網點資源,實現“一行一策”,突出品牌建設,如建設銀行主打“輕型網點”、“旗艦網點”;平安銀行、民生銀行和浦發銀行主打“社區銀行”。打造小而精的“輕型網點”、“社區銀行”,升級大而全的“旗艦網點”,以適應市場競爭的變化和客戶群體的個性化業務需求。
(二)網點轉型以渠道電子化助推交互自助化和設備智能化
在原有的”四大”電子渠道即“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短信銀行”、“ATM柜員機“的發展下,新型電子渠道如“微信銀行”、“STM柜員機”、移動支付終端逐漸得到普及和推廣,進一步加速了銀行業網點的轉型。如建設銀行在上海推出“無人銀行“、工商銀行在江蘇蘇州推出”5G“網點,通過AI(人工智能)技術、5G網絡技術和生物識別技術,進一步提升客戶服務體驗,在客戶身份識別、個性化互動和營銷服務等方面得到初步應用,深受市場好評。
(三)網點轉型注重經營管理數字化
基于各商業銀行的核心交易系統,通過SQL、ORACLE等數據庫技術,在保密前提下,提取生產數據,分析存量客戶數據,加強客戶關系管理(CRM),進行商業行為分析、客戶特征分析、客戶忠誠分析、客戶注意力分析、客戶營銷分析和客戶收益分析,獲取客戶投資、消費、風險偏好,為網點轉型、營銷定位、客戶細分及風險管理提供精準數據和決策依據,并進一步廣泛探索金融科技在智能顧投、量化投資、信貸優化、密碼保護、數字貨幣等網點轉型相關領域的融合運用。
參考文獻
[1]譚培強.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商業銀行網點轉型策略[J].中國銀行業,2015(3): 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