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媛瑛
筆者一直堅定的認為要成為傳統鞋業行業新零售的驅動者,聚焦打造零售行業新時期的全域零售模式,全面推進從傳統零售向新零售轉型,是當前鞋服領域企業中,在新的零售方面探索最為創新的企業之一。
當下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零售新業態層出不窮,零售行業正經歷“革命性”轉型;消費者需求趨于個性化、碎片化、體驗式消費全面升級,線上互動+線下體驗越來越受消費者的青睞;互聯網行業巨頭紛紛布局零售市場,“新零售”的崛起,顛覆了傳統的營銷規則,把握零售變革的機遇實現高轉化率的營銷方式已然成為了眾多傳統鞋服企業新的增長點。
一、傳統鞋服行業的現狀:(讓過去的過去)
傳統鞋服行業的經營模式: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分解了傳統產業的生存環境,讓傳統企業不知何去何從,鞋服行業就是其中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行業。鞋服庫存待清理,一系列代表性品牌業績紛紛下滑。國內傳統鞋服企業雖已突破貼牌代工的生產鏈最底層,并且打造自主品牌也初見成效,但在信息化迅猛發展的時代,現狀不容樂觀,許多企業還沒有真正意識到新時代行業生態的變化。
國內傳統鞋服行業在生產經營上,還處在傳統流程階段,傾向于提前一至兩個季度確定設計走向,對市場流行趨勢反應不夠及時,易造成款式不應景,銷量滯緩。各企業對產量上無嚴格把控,鮮少結合客戶數據進行規劃,比較注重眼前短暫收益,跟風嚴重對于爆款易大量加產,直至市場飽和,導致庫存積壓。而在生產效率上,國內傳統鞋服行業投入的高科技流水線技術比重偏低,人工生產依賴還是很強。
在銷售模式上,國內傳統鞋服行業細分市場,細分品類,營銷模式單一,主要方式采取線下自營和經銷商的網點模式。在營銷觀念上,鞋服行業屬于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傳統觀念濃厚,無法及時對新興的銷售渠道做出反應,信息化建設落后,難抓時代機遇,轉型難。在線下門店方面,傳統鞋服門面普遍窄小,不科學的SKU量造就了陳列擁擠,降低了客戶體驗感以及品牌品質感。鞋服業銷售職員文化素質普遍過低,缺少科學專業的培訓,銷售能力差導致銷量低迷,舊貨囤積多、清倉折扣大、新貨上市比例因此降低、更新慢,傳統企業的思想固化、新的思想短時間無法被業者們所接受、當下傳統鞋服行業的困境。
其實,傳統鞋服行業的危機遠遠不止是生產和營銷模式的落后,亦有來自當今經濟時代的挑戰。國內實體經濟發展乏力,缺少關鍵拉動力。往日的消費主體70、80代已逐漸歸于家庭,取而代之成為消費主導的是90、00代,他們對高價格敏感度低,追求時尚化和個性化,熱衷于體驗消費,傾向在賦予時間更多意義的方向上買單。如何抓住新興消費群體成為傳統鞋服行業現階段所面臨的最大問題與困境。這就是新的消費力崛起、很多傳統企業束手無策、無所適從。而今天的95后-00后、喜歡聽最新的話題領袖怎么說、看看直播 KOL網紅怎么種草、瞧瞧朋友圈的推薦社交平臺帶貨等等。特別愿意為虛擬的東西花錢 、直播打賞 、內容付費、偶像應援等等、所以就不斷促使新媒體 新渠道的普遍升級。
二、行業零售變革的到來:(讓要來的到來)
(1)零售變革已悄然而來:過去、60/70后是消費主力、消費趨向奢侈型、消費多為效仿跟風、購物場景單一且很大局限性、假期黃金周(傳統大眾節日)。現在、95/00后成消費主力、多元化多認知、個體的性格表難以捉摸的想法及消費觀
瘋狂小眾節日(顛覆大眾節日)、此時只有消費者是我們唯一的甲方 、新消費者促使了新的消費需求 。
(2)充滿顛覆與創新的時代:為了驅動疲軟的經濟釋放發展活力,市場要求中國自身所擁有巨大的消費能力來激活經濟體系,并運用科技創新來實現消費升級。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為提高實體零售企業的信息化水平指明了方向,并號召企業推動實體零售轉型升級與提高運營效率。為此,AI、大數據、云計算等成熟的高新技術的投入與應用必不可缺,進一步為企業轉型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
在追求性價比以及對高價格敏感的70、80代消費者退出消費主流人群后,接踵而至的是的對高價格敏感度低、品牌價值認同感高、個性鮮明、追求時尚、消費號召力強、熱衷體驗的95、00代。消費群體迅速分層化、小眾化,消費傾向更直觀、便利,要求消費習慣更具數據化、精準化。傳統節日類型的購物被小眾節日的購物狂歡所替代,一場腥風血雨的零售變革在所難免。
新型零售方式冠以“新零售”之名,應運而生、當然無論新零售還是舊的零售、歸根結底都離不開零售和用戶。新舊零售的變革、在傳統鞋服行業的轉型思維里務必堅定信心力排眾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