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喜喜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商業顛覆、組織變革以及生態建設層出不窮,會計作為業務的合作伙伴,也經歷了從手工到電算化,到管理會計再到財務智能化的轉型過程。隨著企業規模不斷的壯大,企業對財務人員的價值管理水平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關鍵詞:價值管理 ?管理會計
價值管理是管理會計的核心主線,它圍繞企業的經營戰略,將公司的軟性資源,比如組織設計、流程再造、制定激勵制度以及公司的文化,和硬性資源(各種資產的分配和安排)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結合,通過會計信息的分析,助力管理者制定高質量決策,制定新的戰略和評價體系,改善企業經營業績。從這個角度上說,價值管理涉及會計、戰略、運營、營銷、人力等各個領域的管理,與其說是一門科學,還不如說是一門藝術。
一 、財務人員的歷史使命
“忘卻”會計核算,“釋放”創新因子,“參與”生產經營。受限于會計慣例和經驗,財務會計人員普遍安于現狀、經營邏輯思維閉塞;而管理會計更側重于為企業內部經營決策提供實時動態的信息服務,范圍從傳統成本收入計量,延伸至市場預測、產能匹配、價格管理、資源分配等財務或非財務信息為基礎的廣泛的業績計量。當前中國企業正在經歷從“制造”向“智造”的轉變,并且逐漸從單獨的羨慕者向領跑者蛻變。財務人員作為業務合作伙伴,如果不能突破會計的”封閉思維“,創新財務業態,中國就不可能有世界一流企業,這是時代賦予我們財務人員的新的歷史使命。
二 、成本控制是價值創造的關鍵點
成本控制是價值管理的核心,其管理的有效性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但實踐中,好多企業因內部管理缺失,制度不全,流程不明,核算不準,監管不力,導致成本管控混亂,市場競爭力下降,投資效益不佳,面臨洗牌壓力。而成本的準確性源于對成本動因的認識,辨析成本驅動因子是成本管理的關鍵。然而在過去的幾十年,高額的成本管理投入大大超過其管理帶來的改善效益。 因此不乏一些中小企業望而卻步,成本核算方法簡單粗暴,偏離商品價值。
隨著人工智能、信息技術不斷進步,作業成本法的實施成本越來越低,應用領域也越來越廣泛。作業成本法尊重“誰驅動誰負擔”的原理,將作業成本動因中的費用分攤到企業資源形成的作業當中,使企業管理者第一時間了解到購買原材料、開發新產品、顧客管理成本等相關的耗費。
管理者們了解了作業成本分析后,就會采取許多切實可行的措施來改善企業的經營業績。比如:制定新的產品價格、設計新的產品品類、改進生產工藝流程以及計量增量成本削減虧損單等等。除了幫助管理者掌握公司價值管理的技巧,作業成本法還能幫助管理者識別出高服務成本顧客的部分和全部特征。削減不必要的資源耗費,從而將不獲利的產品轉變為獲利產品。
與其說是作業成本法是價值管理的有效手段,還不如說財務人員要懂得“因勢而為”利用信息技術來加強價值管理。
三 、業績管理是價值創造的有效方法
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帶來了代理關系,而代理關系的存在又必然產生代理成本,雇主為了評價經理人代理行為,各種經營分析指標應運而生。比如投資報酬率,杜邦分析體系都是時代的產物。但是值得關注的是內部經營指標的計量應考慮人設的扭曲和指標本身的缺陷。一般來說,企業所有者會通過企業所取得的利潤與資產占用水平指標判斷職業經理人的經營業績情況,利用投資報酬率指標指導自身的投資決策行為。但是隨著分部經理的報酬和晉升與考核指標掛鉤,這些中層管理人員有很強的動機,來調整相關數據。
分部管理人員通過對獲利水平與周轉率變化反向趨勢的操作,操作經營業績評價,所以過分關注某一短期經營指標,則會促使分權管理者采取某種我們不希望看到的行動。
另外企業的經營管理評價還應該包括企業無形資產的綜合價值,如高性價比的服務和產品、充滿創造力和活力的員工、靈敏的前瞻性嗅覺及滿意和忠誠的客戶。理論上,企業這些無形資產、人力資本都能包含在財務指標模型上,所在企業的股東和雇主也可以馬上知道企業的運營狀況;相反,當企業生產能力減少時,所產生的消極影響也會立刻反應在利潤表上。然而,現實生活中很難界定資產的可信價值,如新產品、新產線、新工序、新工藝、數據庫等等,這些指標通常被排除在負債表之外,但這些資產和生產能力恰恰是企業在如今和未來競爭壞境取得價值管理的關鍵因素。
針對以上問題,財務人員可以站在戰略的角度提出全面業績管理理念,利用平衡計分卡,從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學習和成長四個維度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進行考核。從目標——指標——落實出發、細化和分解,除了關注利潤指標外還應增加資本回報率和經濟附加值來衡量。除此之外,財務預測除了銷售增長還可以是現金流的產生;客戶維度包括客戶滿意度、客戶保持度、新客戶開發、客戶獲利能力以及其在目標市場中的份額等,然后把這些核心指標與獨特的價值觀念和市場策略結合起來,以產生更多的未來收益;內部業務流程維度通過創新內部價值鏈,以促進現有管理運作能力朝更有效、更持續的方向發展;學習和成長維度則包括人員、信息系統和組織程序,通過員工培訓、新的競爭環境所需的專門技術以及關鍵客戶的信息傳遞等指標來提高企業整體成功的一致性。利用每個維度中的各項指標將企業的決策自上而下進行轉化,同時,也通過具體的指標自下而上來提升戰略的實現,真正體現了管理會計在戰略制定、經營決策以及評價體系等方面的作用。
四、 激勵與薪酬是價值創造的原動力
“管理以人為本”,只有將企業員工積極性充分調動并挖掘,企業的價值創造力才會有無限可能。隨著時代的進步,員工對企業的回報開始從以往單一的物質轉向多元化,包括人生價值的認可和工作環境等方面的要求。
因此在激勵體系上,企業在以資金報酬的基礎上還需進行延伸擴展,應全方位了解員工的內在需求和外在需求,對薪酬結構體系進行合理安排,包括薪金、期權以及股票為基礎的報酬,并將短期激勵和長期激勵、個人利益與企業整體利益進行有機結合,留住人的同時創造更多的價值。
綜上所述,成本管理是價值創造的切入點,是企業作出正確的決策的基礎;良好的業績管理機制使將管理者的個人發展目標與企業目標融合的有效手段,從而創造更多的經營價值;而有效的激勵與薪酬機制能極大調動管理者的積極性,是企業價值創造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