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睿涵
摘 要: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無形資產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其在企業的資產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本文以無形資產密集型企業S公司為例,試對該企業無形資產會計處理的過程進行探究,并對無形資產確認與計量的現狀提出了一些建議,使其能夠更好地反映企業的價值與潛力。
關鍵詞:知識經濟 ?無形資產 ?確認與計量 ?會計準則
一、引言
當前,人類社會正逐步從傳統的工業經濟時代向知識經濟時代演進。知識經濟即“以知識、信息等智力成果為基礎構成的以無形資產投入為主的經濟”。這也就意味著,無形資產將逐漸成為發展經濟的主要資本。因而無形資產會計適應時代的需要,成為當下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
二、現行國際會計準則對無形資產確認與計量的規定
國際會計38號準則(IAS 38)將無形資產分為外購無形資產與內部產生的無形資產。通常來說,外購無形資產的成本可以通過買價及支付的相關費用確定,然而,對于內部產生的無形資產,由于沒有發生市場交易或無法與企業剝離等因素,其成本往往難以可靠計量,導致大量無形資產游離于賬外。
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國際會計38號準則(IAS 38):無形資產,對無形資產的確認和計量提出了以下幾點要求:“當且僅當其滿足以下條件時,無形資產應予以確認:(l)歸屬于該資產的未來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2)該資產的成本可以可靠地計量。”
這其中的第二個條件,成為了許多企業內部產生的無形資產在報表中確認的一道主要關卡。
三、現行國際會計準則中無形資產確認與計量的問題
通常,企業難于確定其內部產生無形資產的成本,在有些情況下,“內部產生無形資產的成本不能與維護或提高企業內部產生的商譽或進行日常經營的成本區分開來。(IAS 38)”因此,除了部分符合條件的開發費用可被資本化外,內部產生的無形資產大都難以符合確認條件。
然而,這些沒有在報表上反映出來的內生無形資產,卻與企業擁有的有形資產及可以確認的外購無形資產一樣,同樣會為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流入。有些大額無形資產甚至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價值創造能力有著更大的影響,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
以對市凈率的影響為例,可用于投資分析的市凈率,指的是每股股價與每股凈資產的比率。按照現行國際會計準則編制出來的財務報表,很容易導致無形資產所占比重較大的知識技術密集型的上市公司市凈率居高不下,從而可能誤導投資者的判斷和決策。
四、S公司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及影響
以S公司為例,S公司是一家互聯網證券金融信息服務商,擁有強大的研發力量。該公司2019年6月最后一個交易日的股票市值高達529.18億元,其半年度報告顯示,該公司六月底的凈資產賬面價值為33.48億元,以此計算,其市凈率竟高達15.81倍。市凈率如此之高,往往會被解讀成投機炒作的結果,且人們通常認為,市凈率越高時,投資該公司的利益空間就越小。
而事實上,S公司的高市凈率并非投機炒作所致,與其他的金融數據服務商相同,S公司主要的商業模式為開發互聯網炒股軟件、提供炒股數據和財經信息,并通過增值服務向使用者收取費用。由此可見,數字資產是該類公司最有價值的資產之一。S公司的市凈率之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大量的無形資產并沒有在報表上反映出來。
黃世忠教授在其撰寫的“會計的十大悖論”中對S公司的數字資產做了一個簡單的估值。S公司過去三年的平均營業收入為15.1億元,采用市銷率法對其進行估值,將其營收乘上該行業慣常的6倍至9倍市銷率,S公司的數字資產價值將會介于90.6億元至135.9億元之間。若將這些資產全部反映到報表中去,其市凈率便會從15.8倍降至3.12倍至4.26倍之間,落在一個更加合理的區間。
國際會計準則的基本框架提出了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即財務報告中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對投資者等使用者的決策有用,其中,相關性是財務信息有用的一大體現。S公司相當于表內資產總額的2.09倍和3.14倍的表外數字資產,并未在財務報表上確認,其提供的財務信息因此會在相關性方面大打折扣,企業的價值無法通過財務報表得到全面的反映,從而必將影響利益相關者作出決策。
五、無形資產會計確認與計量的改進建議
當前,許多新經濟企業的無形投資已經超越了有形投資,形成了許多大額無形資產,然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帶有資本性支出屬性的無形投資,在現行會計準則下將被費用化。在此提出以下一些建議:
(一)適當拓寬無形資產的確認范圍
針對無形資產確認范圍較窄這一問題,建議適當拓寬無形資產的確認范圍。經濟發展迅速,無形資產的確認范圍應該是動態的,特別是在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類資產、人力資源、市場資源、企業結構類資產等,已然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保障,具備為企業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潛力,應被納入無形資產的確認范圍當中。
(二)完善與改進無形資產的確認條件
知識技術密集型企業中普遍存在許多自主研發的無形資產,它們的成本往往難以可靠計量,并且在實操過程中,研究和開發費用很難準確地區分開來。針對確認條件中“成本必須能夠可靠計量”這一硬性要求,應順應時代發展,適當擴展準則中的確認條件,在保證實事求是的前提下,使企業更多內部產生的無形資產得以反映在報表上。這也將有助于提高企業自行研發無形資產的積極性,進一步提升知識技術密集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六、結束語
知識經濟時代下,大量新型無形資產不斷涌現,建立在工業時代的會計準則亦應與時俱進。準則制定者應不斷完善和發展無形資產的相關概念和有關會計處理,使其更加科學合理地反映企業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浙江核新同花順網絡信息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半年度報告
[2]黃世忠.會計的十大悖論.廈門國家會計學院.
[3]丁蓉.我國無形資產確認與計量存在的問題與改進.財會學習,2011年第08期.
[4]李虎.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會計問題的探究.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9,(07),30-29.
[5]王奕丁,王鑫,張雨澄.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會計確認與計量問題研究.納稅,2019,13(17),109-109+111.
[6]王瑛琳,于洋.企業無形資產會計確認和計量的現狀及其改進建議.黑龍江工業學院學報,2019,19(06),41-44.